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522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905篇
基础理论   228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31.
悬浮载体生物膜内硝化菌群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荣昌  文湘华  钱易 《环境科学》2006,27(11):2358-2362
利用16S rRNA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联用技术,对悬浮载体生物膜内硝化菌群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采用3组结构完全相同的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每个反应器的曝气区为6L,沉淀区为2L,水力停留时间为1.0h,3个反应器的进水COD/NH4+-N分别为15、10和5,从反应器中取出载体颗粒表面的生物膜进行分析,研究各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CBR内载体表面生物膜的总体厚度在80~120μm左右,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主要分布在生物膜表面的20~30μm左右范围内.随着进水中COD/NH4+-N的增加,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在整个生物膜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632.
赫尔曼·戴利及其生态经济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尔曼.E.戴利是美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的尖锐批评而闻名于学术界。在批判主流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戴利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思想。他的理论贡献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宏观环境经济学和稳态经济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33.
采用多重荧光染色方法分析强化造粒条件下(不同时间段投加PAC)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各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强化造粒条件下污泥完全颗粒化进程与对照组相比,所需时间明显缩短,粒径更大,含水率、比重、强度更优,且颗粒结构更规则紧密。EPS不同组分空间分布分析表明:α-呋喃葡萄糖、α-甘露糖主要分布在颗粒外侧,蛋白质在整个颗粒污泥断面均有分布,PAC投加对它们的分布影响较小,但对β-D-呋喃葡萄糖、脂类以及死细胞和活细胞在颗粒污泥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在1~7 d投加PAC,死细胞和β-D-呋喃葡萄糖主要集中在颗粒污泥外侧,活细胞和脂类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内部,而8~14 d投加PAC,上述情况刚好相反;对照组(不投加PAC)颗粒污泥EPS各组分的空间分布与推迟PAC投加时间后的情况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34.
国外防伪技术产品的发展和应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防伪技术的主要存在形式和应用领域 防伪技术的应用原来仅局限于货币、各种有价证券及可能危及全社会公共安全的特种行业.近年来,由于假冒活动日益严重,出于防范的需要,采用防伪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名牌产品企业的重视,激光全息、荧光油墨、温变油墨等许多常规的防伪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各国竟相开发技术含量高、信息量大、保密性强、不可逆变、不可复制的新的防伪技术和防伪产品,并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商品上.  相似文献   
635.
通过一个具体溢油事例的研究,提出了通过三维荧光联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海面溢油鉴别的方法。采用三维荧光指纹信息(谱图形状、荧光特征峰位置、荧光特征峰强度)对14个可疑溢油源样品进行筛选,排除了13个可疑溢油源样品后,再利用GC/MS方法对溢油样品以及剩余可疑溢油源样品中难降解的生物标志化合物(饱和链烷烃、萜烷、甾烷、多环芳烃)进行分析,计算相应的诊断比值并采用"重复性限"方法进行溢油样品和可疑溢油源样品的鉴别分析。结果表明,溢油样品与其中的一个可疑溢油源样品一致,为同一来源;采用三维荧光联合GC/MS进行海面溢油鉴别,既可保证鉴别的准确性,又可大幅度减少检测工作量,缩短鉴定周期。  相似文献   
636.
637.
浮游藻荧光分析技术因其能够实现现场、快速、低成本测定而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本研究以浮游藻活体三维荧光光谱(EEM)为基础,利用平行因子(PARAFAC)和CHEMTAX发展了浮游藻群落组成荧光分析技术.首先,将PARAFAC模型应用于23种浮游藻的EEM,通过残差分析、荧光成分谱形分析等方法确定浮游藻EEM由12个荧光成分组成;然后,利用Bayesian判别分析表明浮游藻12个荧光成分的组成具有明显的门类特征性;最后,以获得的12个荧光成分构建浮游藻"荧光成分比值矩阵",结合CHEMTAX建立浮游藻荧光识别分析技术.通过测试表明,该技术对531个单种藻样品的平均识别正确率是99.1%,其中,绿藻的识别正确率为97.5%,其余藻的识别正确率为100%.对于95个实验室混合样品,优势藻和次优势藻的平均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8.5%和90.5%;测定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69.7%和26.4%.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EEM-PARAFAC-CHEMTAX方法能够实现浮游藻群落组成的快速定性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638.
双酚A(BPA)普遍应用在工业制成品中,因需求量递增而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引发各方关注.与BPA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工作相比,BPA影响植物生长的机理的研究甚少.光合作用是植物生产的重要生理过程,可通过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探测和分析.基于此,本文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BPA对大豆、玉米和水稻幼苗叶绿素荧光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0 mg·L-1BPA可降低大豆和玉米初始荧光F0,增加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 v/F 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对水稻各荧光参数无影响,即3.0 mg·L-1BPA可改善大豆和玉米光合PSⅡ系统,增强光能吸收,提高光合电子传递和光能转化效率;6.0 mg·L-1BPA可增加大豆和水稻的ΦPSⅡ、ETR和qP,降低F0,除增加qN外不影响玉米的其它荧光参数,表明6.0 mg·L-1BPA能改善大豆和水稻光合PSⅡ系统,提高光能转化和电子传递效率;除10 mg·L-1BPA对水稻各荧光参数无显著影响及17.2 mg·L-1BPA增加玉米和水稻的qN外,10 mg·L-1和17.2mg·L-1BPA可增加3种作物F0,抑制其它各荧光参数,即高剂量BPA引起作物光抑制,PSⅡ中心受损,光能转化和电子传递效率降低.此外,对比3种作物荧光参数变幅可知,BPA对大豆各荧光参数的影响玉米水稻.总之,BPA对3种作物叶绿素荧光反应的影响在方式和效果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39.
超声与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磷及有机物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回收污泥所含的磷,采用碱和超声波对3种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以释放磷,考察了处理前后PO3-4-P(正磷酸盐)、TP(总磷)、SCOD(可溶性COD)、TOC(总有机碳)、TS(总固体)、VS(挥发性固体)的释放规律及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碱和超声波处理均能有效破解污泥,释放磷和有机物;城市污泥比制药污泥更容易破解;城市污泥无机磷的释放高于有机磷,而工业污泥的有机磷释放高于无机磷;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城市污泥释放磷最多,释放有机物最少,有利于磷的进一步回收.碱处理和超声处理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污泥上清液中有机物的组分,但碱处理能促进污泥蛋白质类、腐殖酸类和富里酸类有机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640.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简便、高效和非破坏性分析土壤中锑和铊等8种主要关注的重金属含量的X射线荧光法,可在很短的时间(约1h)内完成1个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该方法分析了ESS系列4个标准样品和8个实际样品,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结果接近,表明该方法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