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522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905篇
基础理论   228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51.
抗生素在水体中具有持久性和残留性,会加速抗生素耐药细菌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发展和传播,因此,研究从水中灵敏检测和有效去除抗生素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丰富的活性位点等特性,成为荧光检测和光催化领域有应用前景的材料。该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MOFs对水体抗生素荧光检测及光催化应用的研究成果,阐述了MOFs荧光检测和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的机理,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不同优化策略下MOFs对水体抗生素的荧光检测性能和光催化降解性能,并对未来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2.
采用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恩施高硒地区大豆中的含硒蛋白组分,分辨出27条蛋白条带。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对这些条带分别进行硒含量测定并进行空白扣除,发现其中有13条带含硒。用标准分子量蛋白标定含硒蛋白组分分子量分别为:58.1-60.3;52.5-53.7;46.8-50.1;29.5-30.9;28.8;25.1-25.7;24.3;19.7-20.9;18.4-18.6;16.8-17.9;16.  相似文献   
753.
焦化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作为废水污染物和毒性的主要来源受到广泛关注。厌氧-缺氧-好氧(A-A-O)生物法联合混凝沉淀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于2018年4,7和11月分别采集4座焦化废水处理厂废水,采用光谱学分析手段和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对A-A-O联合混凝沉淀处理过程中焦化废水的DOM和毒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芳香性物质,其中类色氨酸、络氨酸物质占主导,其次为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腐殖酸类物质;未经处理的焦化废水对藻类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等级为中毒至高毒。A-A-O联合混凝沉淀处理可去除90%以上的类色氨酸、络氨酸和类富里酸物质,但对类腐殖酸类物质去除率相对较低,仅为约80%,关键去除段为缺氧段和好氧段;该工艺对焦化废水急性毒性削减率为80.51%~94.30%,关键削减段为厌氧段。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化废水溶解性总有机碳(TOC)、类腐殖酸类物质荧光组分C1和类富里酸类物质荧光组分C4与废水急性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利用其作为水样急性毒性初筛的指示性指标。可为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的效能优化和废水毒性控制及安全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54.
黑液水煤浆技术在造纸黑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新的造纸黑液治理技术,即用造纸黑液制造黑液水煤浆通过燃烧实现造纸行业黑液无害化的目的。通过分析黑液水煤浆燃烧 残渣的成分和现场燃烧排气检测,探讨了燃烧残渣的资源化途径。   相似文献   
755.
农药的滥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开发高效、简便和灵敏的农药检测技术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荧光传感检测因其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操作简单,成本低,目前已逐渐成为农药快速定量检测的一个发展方向.然而,在真实样品检测环境中,污染物不是单独存在的,常伴随结构或化学性质上与待检测分析物相似的污染物进行干扰.而基于阵列的荧光...  相似文献   
756.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碳储存库,在天然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流是连接源头与受纳水体的过渡区,是进行DOM交换的关键环节.因此,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分析了夏季汛期白洋淀流域府河、小白河、白沟引河和瀑河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府河和小白河水体的a245a355显著高于白沟引河和瀑河;E2/E3显示入淀河流水体DOM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为:瀑河>白沟引河>府河>小白河.三维荧光通过PARAFAC共解析出3种组分,分别为类酪氨酸(C1)、陆源类腐殖质(C2)和类色氨酸(C3);各荧光组分间不存在差异(P>0.05),C2和C3组分在不同入淀河流间存在差异(P<0.05);易降解类蛋白质组分(C1+C3)占比高于类腐殖质组分C2.各入淀河流自生源指数BIX都大于1,腐殖化指数HIX都小于4,表明入淀河流水体自生源特征明显,腐殖化程度较弱;府河水体具有最高的FI指数(1.96 ± 0.25)和最低的HIX指数(0.46 ± 0.08),且沿入淀河流方向自生源特征逐渐加强,表明府河水体呈现更高的内源特征.经入淀河流水体DOM的荧光组分与特征参数相关性分析得出,府河水体与小白河水体相关性呈现相似关系,白沟引河水体与瀑河水体呈现相似关系;各入淀河流水体DOM的荧光组分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呈现明显差异,并且与水体氮、磷关联较强;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入淀河流在C1组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C2组分和C3组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通过对夏季汛期入淀河流水体的DOM光谱特征及来源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了白洋淀入淀河流的碳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757.
通过有机改性溶胶凝胶PVA包埋方法固定微生物菌株,以氧光化学传感器作为二次传感,制备了响应良好的光化学BOD微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微生物传感膜的活化浓度、温度、pH、无机盐及部分金属离子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并对传感器的重现性、储存稳定性和线性范围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BOD含量在0—100mg/L浓度范围内与传感器的荧光值成线性关系,传感膜的响应活性保持较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58.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分子探针N-(2-吡啶甲基)-1,8-萘酰亚胺(PMN),研究了其在环境水样中痕量铁离子的检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且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Fe3+浓度在1×10-7~8×10-5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用于自来水、井水、生活污水中痕量铁的测定,回收率在95.78%~104.02 %之间.  相似文献   
759.
光合细菌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光合细菌传统的菌种鉴定方法和MPN定量方法存在费时、费力和准确性筹的问题,本研究建立了光合细菌特异PCR鉴定技术和实时荧光PCR定量的检测技术.以微生物肥料产品常用的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类球红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依据16S rDNA序列和gyrB序列设计出具有种水平特异性的引物,优化并确定了PCR反应条件,其灵敏度达到100 pg/μL,对6个光合细菌产品鉴定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PCR鉴定技术具有特异性、灵敏性和实用性.再根据16S rDNA的保守序列设计了常用光合细菌通用引物,用其对系列稀释的已知菌含量样品的DNA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对10个光合细菌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根据与标准曲线比较得出样品中的光合细菌含量,其结果与MPN法的相关系数为0.98,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天性,结果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可用于光合细菌的定量检测,并具有高特异性和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760.
用遮光法获得5%、1%、0.5%、0.1%、0.05%伞光照共5个不同光照强度的水体,将菹草(Potamogeton cripus)萌发幼苗置于上述水体.观测幼苗生长发育状况,并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其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光照强度对菹草幼苗生长发育影响显著;随光强减弱,菹草幼苗株高、叶片数、生物量增长率显著降低(P<0.01);(2)菹草幼苗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光强减弱而降低,实验第16天时,0.5%、0.1%、0.05%实验组Fv/Fm值仅为对照组的65%、53%和42%;(3)随光强减弱,幼苗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qP)减少,第16天时,0.5%、0.1%、0.05%实验组的qP值为对照组的68%、67%、53%;(4)光强减弱导致0.5%实验组qN先升高后降低,0.1%、0.05%实验组的qN值则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表明幼苘在较低光强条件下,叶片PSII光能转换效率显著下降,进入PSII光化学过程的激发能减少,热耗散激发能也相应减少;(5)光强减弱导致电子在光合链中的传递速率(ETR)品著下降,第16天时,1%、0.5%、0.1%、0.05%实验组ETR分别为对照的70%、63%、56%、36%,导致参与CO2的电子减少,光合作用降低.快速光响应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幼苗ETRmax随光强减弱呈下降趋势,光响应能力随光强的减弱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