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4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846篇
安全科学   985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526篇
综合类   3080篇
基础理论   507篇
污染及防治   178篇
评价与监测   185篇
社会与环境   690篇
灾害及防治   241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明确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和景观格局对土壤硒(Se)、镉(Cd)含量空间分异的影响.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采集和测定了247件表层土壤样品,将研究区划分为3519个1 km×1 km网格单元,再基于30 m土地利用数据测算了每个网格单元土地利用景观特征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并运用冗余分析(RDA)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Moran’s I),定量探讨了景观格局对表土Se、Cd含量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江津区表土Se(0.36 mg·kg-1,算术均值,下同)、Cd(0.27 mg·kg-1)含量高于渝西地区土壤背景值,但表土Cd含量略低于全国农用地风险筛选值.(2)林地表土Se含量(0.43 mg·kg-1)显著高于耕地(0.34 mg·kg-1),而水田(0.29 mg·kg-1)、旱地(0.27 mg·kg-1)土壤Cd含量高于林地(0.25 mg·kg-1).(3)受成土母质影响,空间上林地景观聚集度与土壤Se含量呈负相...  相似文献   
952.
基于中国资源型城市2003—2018年面板数据综合测度城市转型绩效,采用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计量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特征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逐渐提升,与此对应的是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四种类型资源型城市之间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成熟型城市贡献最大;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发展格局由以跨越区为核心的“多点式”零星分布向先行区为核心的“组团式”聚集形态演变。(2)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在不同时期存在状态转移的可能性,具有滞后区、起步区、跨越区和先行区4个趋同俱乐部特征,空间马尔科夫链表明转移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关联性,状态转移通常出现在相邻等级之间,较少有“跳跃式”转移现象,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特征。(3)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存在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空间区位的异质性特征,经济产业转型、社会生活转型和生态环境转型是发挥碳减排效应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政策冲击分析表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立对城市碳减排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953.
利用紫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对枯水期灞河城市段底质DOM的组成分布、光谱特征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枯水期灞河城市段底质CDOM和DOM浓度分别为2.76~11.05m-1和0.09~0.34mg/g,随采样深度增大,CDOM和DOM浓度降低.DOM组分包括3种类腐殖质和2种类蛋白质,各点处Fn280值均高于Fn355值,其组成以类蛋白质为主.DOM的E2/E3、E3/E4、HIX、FI、BIX和SR值分别为2.53~4.90,3.14~4.15,1.31~3.48,1.74~2.35,0.73~1.77和0.92~1.47,可得研究区域内下游DOM分子量大于上游,DOM主要来自于生物或细菌活动产生的内源,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相关性分析显示,位于265/448nm和250/448nm处的两种类腐殖质荧光强度显著正相关(r=0.951,P<0.01),HIX分别与E3/E4和BIX呈负相...  相似文献   
954.
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垃圾产量急剧上升,解决“垃圾围城”的现实问题成为大部分城市环境治理中的重点,化解垃圾分类处理难题成为环保研究的热点。自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推行以来,我国垃圾治理从减量化阶段迈向资源化阶段。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老城区逐渐暴露出垃圾收集设施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垃圾中转设施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这一现实问题,以城区面积较大、城市更新较慢的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核算沈阳市垃圾分类治理后产生的各种效益。利用空间网络分析和选址分析,对沈阳市中心城区垃圾处理站进行优化,使站点建设数量大大降低,服务覆盖范围大幅提升。最后,从源头分类、产业发展和空间优化3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55.
为研究陕西省安康市富硒核心区—岚皋县高硒土壤的空间分布及主要农作物硒含量特征和主要来源,本文在岚皋县采集了767个表层土壤样品,其中在高硒区(佐龙镇和民主镇)按行政村地块为单元,共加密采集了409个土样以及18个土豆、35个玉米和14个基岩样品,测试了其总硒含量.结果表明:(1)岚皋县北部典型高硒区—佐龙镇和民主镇的土壤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8 mg/kg (范围为0.02~37.39 mg/kg)和3.11 mg/kg (范围为0.05~16.96 mg/kg),均远高于中国(0.29 mg/kg)和全球(0.40mg/kg)表层土壤硒含量的背景值.(2)佐龙镇和民主镇表层土壤硒含量大于0.40 mg/kg的面积分别占各自乡镇面积的99.18%和75.79%.(3)佐龙镇中部地区的硒含量较高,民主镇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硒含量较高.高硒区的土豆(硒含量范围为0.04~1.78 mg/kg,平均值为0.49 mg/kg)和玉米(硒含量范围为0.01~2.82 mg/kg,平均值为0.69 mg/kg)的富硒率均超过68%.(4)高硒区土壤富硒的最主要原因是晚前寒武纪—寒武纪的富硒地层大面...  相似文献   
956.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是气溶胶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现有研究对长三角区域内部AOD变化趋势探讨较少。该文基于2000-2020年多角度大气校正(MAIAC)AOD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长三角地区AOD空间和时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MAIAC AOD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监测数据相关系数为0.863,均方差为0.218,有58%的数据落在期望误差范围内。(2)AOD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北强南弱、东强西弱的空间变化特征。春季为北高南低、夏季为东北高西南低、秋季为除江苏徐州外,其他地区值均比较低和冬季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3)以2017年为转折点,AOD呈现先增后减波动趋势,且2000-2017年AOD属于波动式上升。空间差异呈现较弱波动性,总体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4)内部各省AOD由高到低分别为江苏省(0.55±0.07)、安徽省(0.51±0.07)、上海市(0.47±0.06)和浙江省(0.43±0.05)。总体均以2017年为转折点,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各省份变化趋势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57.
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潜在的资源、能源、水工厂,如何最大程度地全面实现资源能源回收、水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已经成为城镇污水处理的主导发展方向。为提高我国城镇污水资源化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系统推进城镇污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工作,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组织编制并于2023年7月发布了T/CUWA 70052—2023《城镇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规程》。该规程首次提出了我国城镇污水资源能源回收的技术路线、工艺参数和运行管理要点,可为处理技术或工艺选择、工程设计、运行优化等提供指导。该规程的实施,对于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转变为资源、能源与水工厂,促进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58.
近年来,我国以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居民长期暴露在PM2.5环境中会造成健康损伤,可以增加特定疾病过早死亡.郑州市PM2.5浓度年均值远高于国家Ⅱ级标准,对居民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基于网络数据爬取建立的高空间分辨率人口密度网格,依据室外浓度监测数据和城镇居民源排放量,评估了包括室内和室外暴露的郑州市城镇居民的PM2.5暴露水平,并采用综合暴露-反应模型量化了相应的健康风险,最后评估了不同削减措施与空气质量标准对降低城镇居民PM2.5暴露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2017年和2019年郑州市城镇居民的时间加权PM2.5暴露浓度年均值分别为74.06μg·m-3和60.64μg·m-3,下降了18.12%.其中室内暴露浓度占时间加权暴露浓度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3.58%和83.01%,对时间加权暴露浓度下降的贡献率为84.06%. 2017年和2019年郑州市与PM2.5  相似文献   
959.
为揭示蚯蚓对污泥堆肥中真核微生物的调控作用,以赤子爱胜蚓处理脱水污泥,以无蚯蚓添加为对照处理,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 PMA)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探究蚯蚓对其肠道消化期(0~20 d)和腐熟期(20~30 d)中活性真核微生物数量和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第30 d时蚯蚓处理有机物降解量和矿化度分别提高16.36%和82.49%(p<0.01).真核微生物数量在肠道消化期呈上升趋势,但在第20 d时蚯蚓处理真核微生物数量比对照处理显著下降54.45%(p<0.01).蚯蚓处理真核微生物种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在腐熟期剧烈下降,第30 d时比对照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1.33%(p<0.05)和45.29%(p<0.01).第20 d时,与对照处理相比,蚯蚓处理使丝足虫与纤毛虫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84.82%(p<0.01)和66.74%,而子囊菌和担子菌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24倍和23.42倍(p<0.01).第30 d时隐真菌占主导地位,其在蚯蚓处理的相对丰度较对...  相似文献   
960.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化工场地苯系物污染特征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例,共采集了247个土壤样品和20个地下水样品,探讨了场地苯系物的污染分布特征,利用GMS分别从水平和垂直方向模拟分析了该场地苯系物在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场地土壤样品中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超筛选值,其中苯系物超筛选值的土壤样品主要集中在0. 5~4 m深度范围;地下水样品中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超标较严重,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0. 00、101. 33、212. 00和103. 40倍,主要分布在浅层地下水.地下水中的苯污染物在水平方向主要以对流/弥散运移方式从西北往东南方向迁移,而在垂向上浮苯主要集中在地下水面处,溶解态苯主要在水动力作用下迁移.模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MT3D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场地苯系物的空间分布和迁移特征,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化工类污染场地的精准化管控与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