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7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662篇
安全科学   62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04篇
综合类   2211篇
基础理论   330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134篇
社会与环境   648篇
灾害及防治   210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问题,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阐述,指出了认识对城市化问题的种种误区。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与国情国力、工业化发展形势相协调,过程应有序、健康。并认为:(1)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以界定在50%-55%为宜,而不应该盲目追求西方国家不同国情的高指标、高比例;(2)对城市今后的发展规模应有稳步发展;(4)乡村城镇化必须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道路。正确引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把城市发展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人口流动、产业政策、区域平衡、科技进步、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当作整体一盘棋来统筹制定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892.
湖泊水质参数空间最优估计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湖泊研究中,往往要了解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其核心是空间最优估计问题.本文在阐述了克立格方差特点的基础上,以太湖为例,对湖泊水质参数空间最优估计的精度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估计精度受变差函数、各采样点的空间配置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空间结构直接决定着估计精度的大小,而与各信息采样点的值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893.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扩展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入手,分析了该区位的土地利用基本类型,并依据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894.
福建省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利用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某个研究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可能在其它尺度上并不发生作用。论文运用统计方法与GIS技术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各方面分析福建省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尺度效应。综合考虑9种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和23个候选影响因子,其中土地利用数据来自2000年11∶0000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地形数据来自15∶0000DEM,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如人口分布来自以乡镇为统计单元的统计年鉴,因此必须根据其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空间化处理。采用的基本研究单元为100m×100m,在此基础上生成200m×200m,300m×300m~2000m×2000m多个空间尺度序列数据图层。通过分别构建不同聚合规模上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驱动模型,探讨了福建省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尺度规模效应。研究表明,不仅模型的解释能力会随聚合规模发生变化,影响因子本身及其影响系数也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尺度依赖性规律。龙海市主要地类受坡度、海拔高程等地形条件的严格限制,而地形因素是不容易随时间发生改变的,因此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适合多种用地类型,因而将是用地矛盾的焦点。  相似文献   
895.
中国省际资源节约指数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首次利用改进的"节约指数"并结合图形数据,对中国各省区资源消耗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资源节约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东部比西部节约、中部过渡(除山西外);低于全国平均节约水平的省域约占2/3,其中大部分在西部地区;此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域,资源环境绩效水平相对越好。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不同省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节约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同时也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6.
生态适宜的城市发展空间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运用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和土地建设适宜性分析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了生态适宜的城市发展空间区域(生态主导功能区)的划分方法,依据生态保护原则和土地开发适宜度,将城市生态主导功能区划分为禁止、限制、优化和重点开发区4种类型.介绍了该方法在大连市的应用.结果表明,大连市禁止、限制、优先和重点开发区面积分别占全市域土地面积的56%、19%、12%和13%.  相似文献   
897.
城市扩展与热岛空间分布变化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建设区域和格局的迅速改变,城市热岛分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了解城市热岛分布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为城市建设同时缓解改善热岛效应奠定基础,文章采用遥感动态监测和GIS多要素空间分析技术,对上海城市90年代以来的城市扩展以及热岛分布变化状况和演变规律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城市建设区域的扩大将会导致城市热岛范围和面积的增大,城市扩展与热岛扩展趋势具有空间一致性.同时,通过对上海城市不同温度情况下地面不同介质的比例、面积进行因子权重分析,得出温度越高,其建筑、交通、工业区的比例越大;反之温度越低,农田、耕地等介质的比例越高;表明不同地物对温度分布、强度的影响明显.研究还表明:城市扩展虽会导致热岛范围加大,但如注重环境和绿化建设,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热岛效应和缩小热岛范围.  相似文献   
89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弃土管理和处置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产生大量弃土。简要分析了弃土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弃土管理和处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立法和管理、优化施工方法和技术、对弃土进行资源化利用、妥善处置已污染的弃土等对策。  相似文献   
899.
沈阳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3,他引:11  
2008年4月~2009年7月间,选取沈阳市不同功能区5个监测点位,采集了4个不同季节的大气VOCs样品187个,利用三级冷阱预浓缩-GC-MS方法测定了108种大气VOCs物质,考察了沈阳市大气VOCs浓度水平及其时空分布情况,并对其主要的来源进行识别. 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总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371.0±132.4)μg/m3,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为含氧化合物(57.2%),其次为卤代烃(20%),烷烃(11.4%)、芳香烃(8.5%)和烯烃(3.0%). 全市大气总VOCs浓度呈现出春秋浓度较高,冬夏浓度较低的季节变化特征. 主要受工业排放源的影响,商业中心点大气VOCs浓度在冬季的08:00~10:00时段、 12:00~16:00时段和20:00~22:00时段均出现峰值,而夏季则呈现出10:00~12:00时段和18:00~20:00时段的双峰现象. 工业区点位和商业中心区点位浓度高于其它功能区点位,清洁对照点周围由于没有明显的大气VOCs排放源,浓度水平最低. 相关性和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燃烧、煤炭生物质燃烧、汽油溶剂挥发和工艺过程是沈阳市大气VOC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0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典型区和理想地带。论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能反映生态环境特点的多种空间数据信息,利用数字网格模型,通过采用空间叠加的分析方法,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带1989年和1999年的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并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变化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89至1999年,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差;②1989至1999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逐渐变差;③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变化严重地区集中在晋陕蒙宁甘交界处、科尔沁沙地区、青海海东地区3个区域;④在205个旗县中,宁夏盐池县、内蒙古翁牛特旗、陕西定边县、甘肃环县、青海尖扎县、山西汾西县等12个旗县的生态环境变化最为严重,60%以上的面积生态环境背景状况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