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4篇
  免费   549篇
  国内免费   1711篇
安全科学   437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326篇
综合类   3928篇
基础理论   775篇
污染及防治   285篇
评价与监测   321篇
社会与环境   272篇
灾害及防治   27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71.
472.
根据2016-2017年日照国家基本气象站和日照市环保局所辖环境监测点气溶胶PM2.5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2016-2017年日照市PM2.5的最小值、最大值、各月平均值、各时平均值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照市2016-2017年PM2.5最小值为1μg/m3,共出现371次,各时均有出现,规律性不强;最高值为453.4μg/m3,出现在2016年12月20日凌晨3时,超过300μg/m3共出现过46次,每个时间段都出现过最高值,夜间凌晨居多;各月平均值1月最高,8月最低,冬季平均值明显高于夏季,和市环保局监测点数据分析分布规律相同,也呈双峰单谷;各时平均值9时最高,17时最低。  相似文献   
473.
道路交通是土壤重金属铅的重要来源之一,准确分析其与土壤铅含量的关系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土壤铅污染风险评估和管理。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实地采样得到300份土壤铅含量,基于地统计分析其与道路网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武汉市主城区铅含量存在空间集聚性,Moran's I指数为0.23。不同类型道路周边土壤铅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铁路附近铅含量最高,主干道次之,然后是次干道,高速公路附近铅含量最低。铅含量与道路网密度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51;Moran's I指数为0.27,表明武汉市道路网与铅含量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4.
《环境保护》2013,(8):14
我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使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几近极限,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尤为明显。煤炭消费总量大、地区分布不均衡、消费结构不合理及技术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了改善城市及区域的空气质量,需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实施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加强节能降耗,在重点区域有效实施煤炭消费  相似文献   
475.
我国正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功能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都市圈化和效区化趋势在一些城市都有表现.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我国城市化规律有重要意义。利用1982、1990、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中得到的广州市中心区和近郊区各街道、镇的人口密度资料.对广州人口密度分布进行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982年以来广州市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呈典型的克拉克分布.即城市中心人口密度最大.随着向外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迅速降低。表现出城市发展早期阶段的特征;与此同时,中心区人口密度先升后降.近郊区人口密度持续上升.远效区人口密度缓慢上升.城市郊区化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476.
向污泥中投加EM菌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以常规的微生物处理为对照.以COD为考察目标,探讨了在好氧条件下处理时,各种条件因素(温度、时间、pH、污泥负荷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投加EM茵对处理出水COD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好氧条件下处理渗滤液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效果差异显著.试验组在最佳的好氧条件下可使COD的去除率达到72.5%,高于对照组26.3%.在好氧条件下处理渗滤液.试验组出水中小分子COD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77.
基于GIS的北京市建筑密度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建筑物的空间分布上,研究建筑分布特点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指导.在突破以往建筑密度建成区的空间范围局限性的基础上,在GIS软件支持下,以2.0km×2.0km的样方为统计单元,利用样方中的建筑物基底面积/样方面积来统一计算整个北京市的建筑密度,通过分析建筑密度分布图来研究北京市建筑密度总体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绘制以天安门旗杆为中心的8个不同方向的剖面、卫星城之间的10个剖面以及将建筑密度与主要环线道路进行叠加进一步来详细分析建筑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京市建筑密度等级类型空间分布图直观反映出了北京市建设已经从"单中心"模式发展转移为"多中心"发展模式,其主要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平原地区,而西部、北部山区的建筑密度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478.
中国流动人口的时空特征及其发展态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人口流动具有显著的地域集中性和空间指向性。现阶段东部地区是主要人口流入地,中部地区是主要人口流出地;县内、市内和省内流动比重较大,流动距离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建制镇和城市街道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城乡结构分布地区差异显著。未来沿海吸纳流动人口的优势仍将持续,但比重尤其是低素质流动人口比重会逐步降低;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口大规模外流的局面;西部地区将加速人口外迁和向宜居城市集中;东北地区伴随着产业复兴与区域振兴有可能成为未来人口流入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今后应加强政策引导与规划,使人口流动的方向、空间分布与区域长期发展的要求相吻合,使人口流动成为促进区域和谐、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479.
在对W3709综采工作面产尘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将工作面产尘源分为落煤扬尘、落煤冲击产尘及割煤产尘3类。对采煤机顺风割煤与逆风割煤时粉尘运动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工作面产尘特点与粉尘运动规律,提出了包括煤层注水、采煤机割煤产尘治理与控制以及支架处粉尘治理一套完整的综合防尘系统。通过现场应用,工作面粉尘在原有设施降尘基础上降低86%以上,降尘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该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480.
通过天津市气象局大气边界层观测站高255 m的气象铁塔,获得了10m、40m、120m和220 m 4个高度共80个PM10样品,分析了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及其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个高度处PM10质量浓度时序变化基本一致;PM10质量浓度及其组成元素总量随高度增加递减;10 m、40m和120m3个高度处的PM10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分布的相关性较好,组分分歧系数较小,而220 m处的PM10质量浓度时间序列分布与其他3个高度处的相关性较差,组分分歧系数较大.样品中元素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Si、Al、Ca、Fe、Na、Mg、K、Zn、Ti、Cu、Mn、Pb、Cr、Ni、Co、V、As、Cd和Hg.其中,Si、Al、Na、K质量分数随高度变化不大;Ca、Fe、Mg质量分数随高度增加递减明显;Zn、Cu、Mn、Pb、Cr在10m、40m和120 m3个高度处质量分数接近,而在220m处明显降低;Ti元素在4个高度处的质量浓度接近,质量分数总体上随高度增加递增;Ni、Co、V、As、Cd、Hg质量分数随高度的变化不同,其中与燃煤有密切关系的Hg在120 m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高度处,而在220m处最低.Al、Fe、Na、K等元素相对富集因子小于或接近1,其质量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时序分布的相关性较好,其中Al、Na相关系数随高度增加显著递减;Zn,Cu、Pb、Cr、As、Ni的相对富集因子显著大于1,其质量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时序分布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随高度增加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