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深部构造和运动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邦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特征;郯庐断裂带第四纪的逆冲活动主要受西太平洋弧后扩张的动力学因素控制;南华北与北华北地块深部构造特征和新构...  相似文献   
32.
在末次冰期(第四季最后一次冰期)时代,格陵兰岛和南极洲之间千年温度尺度变化的异步关系已经导致了“两极秋千效应”,而这种“两极秋千效应”使大西洋的经向环流发生了逆转变化。过去数千年,南极洲与北大西洋之间的温度变化幅度大约在1至3度之间。这两个不同的冰芯被欧洲南极冰芯研究项目的科学家描述成是“两极秋千”,  相似文献   
33.
江镕 《环境》2012,(5):28-31
鳄蜥是第四纪冰川末期残留在华南地区的古老爬行类,距今已有1.9亿年历史,拥有“活化石”的美誉.鳄蜥的分类地位极其特殊,在爬行纲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蜥蜴目各科分类等方面的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鳄蜥种群的不断减少,目前国内对于鳄蜥的保护更是提上了日程,广东曲江罗坑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便是其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近日,本刊记者来到此地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34.
35.
活断层一例     
进入第四纪之后活动的断层.称之为活断层.它和人类的生活有更多的联系。在野外当缺失第四纪地层的情况下,活断层并不容易被认出来。在施工场地由于地层揭露清楚,遇到活断层常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但也常常不被施工者所认识,在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以中国东北松原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测年建立其末次冰期年代标尺,并探讨磁化率和平均粒径这两个黄土研究中常用的气候替代性指标的可能指示意义。采用成熟的细颗粒石英单片再生(SAR)光释光(OSL)测年技术获得了松原剖面顶部5.5 m年代6个,并获得了2 cm间距的低频磁化率和平均粒径这两个常规参数。石英OSL测年相关检验证实了该技术测量松原黄土的可靠性。测年结果表明,松原剖面顶部5.5 m主要沉积于末次冰期的中晚期,即约5.5—1.8 m((52.18±3.47)—(27.76±1.77)ka)主要堆积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3中晚期,而顶部1.8—0.4 m((27.76±1.77)—(20.61±1.31)ka)堆积于MIS2早期。磁化率自52.18±3.47 ka到27.76±1.77 ka经历了先小幅降低又小幅升高,波动幅度较小,而自27.76±1.77 ka以后,磁化率值呈整体下降并呈现大幅度摆动。平均粒径则自52.18±3.47 ka到46.80±3.13 ka呈明显变小趋势,自46.80±3.13 ka到约20 ka变化不大,自约20 ka以后,平均粒径由约40μm陡然增加至约140μm,并在之后稳定在这一水平。测试结果对比显示,磁化率和粒度的变化不具有明显的相位关系,且同黄土高原渭南剖面末次冰期磁化率和平均粒径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现象。因此,在对松原黄土剖面的研究中,将磁化率和平均粒径分别作为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替代性指标使用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37.
选取位于中亚伊犁盆地中东部的则克台(ZKT)黄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3 个光释 光年代构建了ZKT 剖面的年代框架,利用黄土沉积速率、粒度以及总有机碳含量重建了伊犁地区 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变记录。结果表明:(1)伊犁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阶段可划分为 寒冷期(74.5~60 ka)、温湿期(60~30 ka)、寒冷期(30~11.5 ka)以及11.5 ka 以来的暖湿期, 该气候演化特征与深海氧同位素不同阶段气候特征较为一致;(2)MIS4 至MIS1 阶段则克台剖 面沉积速率呈递减趋势,分别为49 cm·ka-1、32 cm·ka-1、13 cm·ka-1 和8 cm·ka-1;(3)ZKT 剖面 代表的伊利地区环境演变特征可与格陵兰冰芯进行良好对比,北大西洋地区的快速气候波动信号 在伊犁地区气候记录相对清晰,在时间上呈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38.
39.
选择临沂九曲沂河大桥附近沂河断面作为研究剖面.根据九曲沂河大桥的地质勘探钻孔资料,绘制了沂河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沿勘探钻孔进行了浅层地震影像法物探.在下游的G327沂河大桥附近河槽底部和上游约3 km枋河右岸的埋藏阶地上采集了年代样品,获得了1个光释光年代、2个14 C年代.结论认为:沂河古河槽底部断裂带、裂隙发育;九曲沂河大桥附近约53~55 m以下河槽为末次盛冰期时沂河、祊河的古河槽,当时枋河在九曲沂河大桥的下游汇入沂河;约54 m以上为晚冰期以来沂河河槽,晚冰期以后,枋河约在现在入沂河的位置注入沂河.由于河槽宽浅,流量季节变化大,形成分汉-辫状河特征.  相似文献   
40.
浑善达克沙地末次冰期晚期到全新世的环境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浑善达克沙地7个晚更新世末期风成砂-全新世黑色砂质土壤序列剖面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试,并对26个野外风成剖面进行了考察及粒度、磁化率测量。通过对黑色砂质土壤层之下砂层粒度、磁化率指标分析,砂层OSL测年,确定了末次冰期晚期浑善达克沙地活动砂丘分布范围。目前浑善达克沙地为砂质草原,主要为固定砂丘,面积约52000 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