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60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7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This study shows for the first time a 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erosols released during three important agricultural operations: threshing, plowing and sowing. The field campaign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Po Valley, Italy, in summer and autumn 2009. The aerosol particles were sampled on quartz fiber filters an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embranes in order to allow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quipped with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SEM-EDS) investigations, respectively. The organic carbon mass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with a Sunset Laboratory Dual-Optical Organic Carbone/Elemental Carbon (OCEC) Aerosol analyzer. The morphological and chemical analyses by SEM-EDS allowed recognizing four main particle classes: organic, silica, calcite and clay minerals. The organic particles contribute to both fine and coarse aerosol fractions up to ca. 50% for all thre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his was also confirmed by OCEC analysis for fine fraction. Most of the agricultural aerosols, about 60%, were single particles and the remaining 40% were agglomerations of particles. The ICP-MS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shing and plowing produce more aerosol particles than sowing,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important amounts of clay minerals produced from land soils.  相似文献   
702.
本文以常石集团舟山造船厂为列,重点研究了吸附-催化燃烧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光催化技术协同对涂装废气的去除效果及各反应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两种方法的实验情况,对这两种方法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3.
为探索新型产业化应用热脱附尾气处理技术,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含DDTs的热脱附尾气进行处理,考察了工艺参数如脉冲电压、脉冲频率、ρ(DDTs)和停留时间对DDTs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DDTs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分解产物.结果表明,DDTs的去除率随脉冲电压的升高、脉冲频率的增大和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进气中ρ(DDTs)的升高而降低,但去除量随进气中ρ(DDTs)的升高而增大.进气中的ρ(DDTs)为30.0 mg/m3,停留时间为10 s,脉冲电压为30.0 kV,脉冲频率为50 Hz时,DDTs的去除率为82.5%.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尾气中的ρ(p,p'-DDT)、ρ(o,p'-DDT)和ρ(p,p'-DDD)降低,ρ(p,p'-DDE)反而升高,另有微量的二苯甲烷、二苯甲醇、4,4'-二氯二苯甲烷、2,4'-二氯苯甲酮和1,1-双(对氯苯)-2-氯乙烯等分解产物被检出.研究显示,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等特点,可有效去除含DDTs的热脱附尾气.   相似文献   
704.
等离子体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在一些领域应用等离子技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控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许多行业面临的突出矛盾。与传统湿法处理相比,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材料表面进行清洗和改性加工,不仅能缩短工艺流程,而且可以避免废水排放。文章从等离子体技术原理出发,对该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前处理,钢铁深加工前除油以及电子元器件清洗加工等应用进行介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05.
等离子体技术在处理垃圾焚烧飞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潘新潮  马增益  王勤  屠昕  严建华 《环境科学》2008,29(4):1114-1118
对飞灰进行TCLP重金属浸出试验,发现重金属Cd的浸出浓度达到0.322 5 mg/L,高出国家规定的毒性浸出标准(Cd:0.3mg/L),采用美国EPA规定的1613方法分析飞灰中的二(噁)英含量,其毒性当量I-TEQ为0.45 ng/g.利用直流双阳极等离子体电弧对飞灰进行熔融处理,对得到的熔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飞灰经过熔融处理后,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得到很好的控制,远低于毒性浸出标准,飞灰中的二(噁)英毒性当量I-TEQ接近91.6%被降解消除,得到的熔渣呈非结晶质的玻璃质结构,具有非常致密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706.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亚甲基蓝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亚甲基蓝溶液过程。考察了放电电压、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和降解过程中亚甲基蓝溶液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在放电频率为10.5kHz,电压为22kV,pH值为5.68的实验条件下,降解40min后,亚甲基蓝降解率为99.8%。对降解产物进行气质联用分析,亚甲基蓝降解产物中存在甲苯、乙烷基环戊烷、苯并噻唑等物质。  相似文献   
707.
以浙江传化集团的荧光增白剂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新型高压脉冲等离子体反应器处理该废水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新型高压脉冲等离子体反应器处理该废水的COD、BOD5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7%、80.5%和56.8%。  相似文献   
708.
采用正极性高压直流供电和串齿线放电极——管式接地极构成的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研究了苯系物(苯、甲苯和对二甲苯)去除效率与供电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电极齿轮数对苯系物去除效率、COx(CO2+CO)生成量和能量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苯系物的去除效率、COx生成量皆随电压升高而增大。随着电压升高,能量效率先升后降,当电压为11kV左右时,能量效率最高。对应放电齿轮数为31的苯系物去除效率、COx生成量和能量效率皆高于放电齿轮数为55或7,这表明对应特定的等离子体反应器,有一最佳放电齿数匹配。  相似文献   
709.
目的确定太阳电池空间等离子环境下的功率泄漏特性参数。方法在地面模拟等离子环境下,测量太阳电池阵收集电流随偏置电压的变化规律,再根据计算模型估算太阳电池阵空间环境下的功率泄漏数值。结果太阳电池收集电流随偏置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一定阈值后,发生收集电流突变现象,实际测试电流值大于100 mA,功率泄漏百分比大于14.3%。辉光放电伴随收集电流突变过程,等离子体鞘层从太阳电池的导体部分扩展到介质部分;收集电流突变发生后,测量电池暗特性,未发现明显损伤。结论针对未来高电压大功率太阳电池阵,应采用功率泄漏试验,检验其功率泄漏特性,建议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规避发生收集电流突变风险。  相似文献   
710.
文章采用液中放电等离子体降解TNT废液,影响降解的因素为放电时间、放电电压、电极间距、气流量、初始浓度、初始电导,采用了无因次方法对降解效率与影响因素之间进行了关联,建立了降解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模型方程的置信度为0.71,方程回归系数都显著不等于零,所求的模型是实用的,这为下一步的放大改进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