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5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120篇
安全科学   108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65篇
综合类   2992篇
基础理论   501篇
污染及防治   144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2003年6月采集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分别得到C、N、P三种营养元素的三种形态的含量,并由此得到不同形态营养元素的平面分布及其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即IC、IP为C、P的优势形态,而ON为N的优势形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不同营养元素分布的因素,得出上覆水体的温度、沉积物粒度以及水动力条件等对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珠江口现代沉积物柱芯样多环芳烃高分辨沉积记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采集于珠江三角洲澳门河口区的沉积物柱状样品中多环芳烃的GC MS定量分析测定,并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分析,重建了珠江口近代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史(1959~1996年).研究结果表明,柱芯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为0.6~4.5μg·g-1(干重计),污染程度为中等.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记录到两个高的污染峰,表明这两个时间段内有较大的污染物输入.以母体化合物比值对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是受到了以油类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为主的混合污染,且污染来源较为单一.对沉积物毒性潜在效应的计算表明,表层沉积物毒性效应较大,且从90年代初期开始后至1996年,毒性当量浓度呈线性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993.
化学品突发性事故预测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化学品突发性事故预测的不确定性概率统计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对参数和模式的不确定性分别进行了讨论,计算机系统包括化学品常用数据库、事故识别模块,事故后果分析模块和不确定性分析模块,对液氯泄漏排放事故、液化气(丙烷)两相闪蒸爆炸和管道煤气(CO)泄漏伤害模式实例进行了分析。对连续源和瞬时源的讨论说明泄漏时间的确定对事故分析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4.
为分析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灾害演化过程,通过收集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典型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灾害链及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灾害链,并将其转化成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图,分析其关键节点和关键边。结果表明: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灾害链可分为灾害演化前期、灾害演化中期和灾害演化后期,通过破坏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相邻管线受损、管道泄漏、社会公共事件、企业停产、人员伤亡等关键节点或者切断管道泄漏→爆炸、管道泄漏→火灾、相邻管线受损→供气设备损坏、道路破坏→交通瘫痪、爆炸→相邻管线受损等关键边,可有效破坏或切断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灾害链的网络传播路径。该研究结果可为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和断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埋地管道-砂土的横向相互作用试验,研究了砂土密实度、管径、埋深等对土体极限抗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不同埋深下的管土相互作用规律。根据试验中浅埋与深埋下管周土体不同的破坏模式,分别建立了管周土体破坏简化计算模型。借鉴桩土相互作用py曲线方法对管周土体发生不同破坏模式时的土体极限抗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给出分别适用于浅埋与深埋工况下的土体极限抗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埋地管道-砂土相互作用简化计算公式与已有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均具有较高吻合度,验证了公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主蒸汽管道爆管事故频发,为了找出管道爆裂事故的致因路径,有效预防和控制此类事故发生,以某重大蒸汽管道裂爆事故为例,采用时间和事件序列图(Sequentially Timed Events Plotting, STEP)技术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功能共振分析法(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 FRAM)进行改进,进行事故致因分析并建立屏障措施。结果表明,改进后的FRAM模型可以全面识别功能信息并且定量确定FRAM模型中各功能的变化及耦合关系,减少功能性能变化及潜在耦合变化分析的主观性,找出系统发生共振的功能及失效连接。最后,根据失效连接制定相应屏障措施来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为探明东江支流沙河流域重污染支流表层沉积物氮、磷及重金属风险分布规律,采用不同风险等级评价法进行分析.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显示,TN风险等级分为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清洁,占比分别为57.1%、14.3%、16.1%、12.5%,TP 占比分别为62.5%、10.7%、21.4%、5.4%.重金属 Cr、Ni、Cu...  相似文献   
998.
根据2005南海三个重点海洋倾倒区,即九澳岛重点海洋倾倒区、黄茅岛重点海洋倾倒区、汕头重点海洋倾倒区的监测,分析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资料,采用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富集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Cu和Pb元素的富集度相对最高,Hg和Cd元素的富集度较低,从空间上看,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评价结果显示,南海三个重点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非常轻微,均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范畴,其中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重的是Cd和Hg元素,Cu和Pb元素的轻微生态危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潮间带沉积物中的Hg向大气的释放,结果表明光照造成沉积物中的Hg快速向大气释放.光照8 h后,海泊河口和黄河口沉积物释放到大气中的Hg分别占58%和51%,其释放通量总体上遵循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前者在13:00~14:00达到最大值2 830μg/(m2·h),后者在12:00~13:00达到最大值73μg/(m2·h);海泊河口沉积物Hg的释放通量与大气温度、沉积物温度和光照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P<0.05)、0.98(P<0.01)和0.73(P<0.05),黄河口沉积物Hg的释放通量与大气温度、沉积物温度和光照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P<0.05)、0.80(P<0.05)和0.81(P<0.01),温度、光照对沉积物Hg的释放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A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微波消解海洋沉积物中的As,在比较几种不同的酸消解体系后,得到适合海洋沉积物分析的酸消解体系.与传统的湿法消解比较,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微波消解具有快速高效、试剂用量少、空白值低、样品不易挥发等优点,已成为海洋沉积物样品前处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