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豆制品废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而传统的SBR方法仍然有可以改进之处。通过对PAC-SBR系统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发现木质PAC对豆制品废水中COD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3.3g/g,其吸附能力强;SBR中投加木质PAC,可显著提高系统的处理效能,在适宜投加量400mg/L下,出水COD和TKN浓度较未添加木...  相似文献   
252.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的方法,验证了集装箱用无锌粉末涂层具有全面优于水性漆涂层的质量性能,消除了客户对粉末涂层无锌的质量担忧,并且验证了无锌粉末涂层与现有集装箱制造工艺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53.
为了研究混杂纤维改良活性粉末混凝土(HFMRPC)不同方式加固构造柱约束带窗洞口砌体墙的抗震性能, 对 1 面作为对照组的未加固带窗洞口的砌体墙和 3 面分别通过单面加固、双面加固和双面窗间墙加固的砌体墙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对比了构造柱约束带窗洞口砌体墙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和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HFMRPC 面层与砌体墙有良好的粘结能力,通过面层加固后能提升墙体的整体性并且形成有效约束;HFMRPC 面层加固后显著提升了砌体墙的承载能力、能量耗散,延缓了墙体的开裂和刚度退化;通过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构造柱约束的带窗洞口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54.
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研究以TiO2粉末作为光催化剂,光降解3种不同结构的有机磷农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结构不同其光降解率不同;浓度1.0×10-4mol/L的4种有机磷农药,375W中压汞灯照射40min有机磷将完全转变为无机磷,并检测出人效磷农药催化降解的部分中间产物。研究光催化剂TiO2的用量、空气流量、外加Fe3+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机理。  相似文献   
255.
型煤高温固硫终产物Ca-Fe-S-Si-O体系的表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当型煤中适当加入添加剂硅,铁组分燃烧生成新的Ca-Fe-S-Si-O体系后,固硫率明显提高,本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与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该体系的高温固硫终产物进行产征,分析了灰渣样品并讨论添加剂对固硫率的影响,为型煤工业配料寻求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56.
活性污泥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基础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活性污泥(AS)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的试验结果表明,PAC不吸附氨氮,对COD的吸附容量也仅为0.0148—O.2305g COD/g PAC.而[AS+PAC]系统的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是[PAC]和[AS]系统的2.33倍和1.40倍,COD绝对去除量大于[PAC]和[AS]二者系统之和,并能明显地提高生物处理系统的有机物去除率。同时,1mg PAC还能吸附0.5—0.75mg DO;当活性污泥的PAC量占1/3,SVI可从389ml/g降至200ml/g以下;含1.5g/L PAC的污泥在投加碱式氯化铝后,污泥比阻仅为原比阻的25%,相应过滤产率提高1倍。  相似文献   
257.
磁性负载改良型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反应器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蔓延燃烧法、溶胶-凝胶、粉末-溶胶和共沉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磁性的改良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表征;同时制备了一种可回收磁性负载易分离纳米TiO2的光催化反应器,并通过对甲基橙的光降解分析,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光催化反应器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而且结构简单,建造方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8.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选定的活性炭,pH值升高对吸附有负效应;在TOC浓度为40.0-60.0 mg·L-1的水样中投加1.000 mg·L-1活性炭,吸附容量可达(37.2±7.8)mg·g-1;长链烃、苯系物、卤代物等非极性有机物和酚类等酸性有机物在pH<8.0时吸附效果较好,胺类等碱性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易于被吸附;TOC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分别是吸附初期和吸附后期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吸附活化能Ea=38.75kJ·mol-1;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方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炭与水溶液中的分配过程;热力学参数△G0、△H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留的长链烃、卤代物、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有机物可以通过吸附法分离去除,酚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含量少的活性炭或其它非极性有机吸附剂适合于处理该类废水.  相似文献   
259.
以废铝易拉罐为原料,通过除漆、研磨等制得废铝易拉罐粉末(SAlCP)。利用SAlCP处理含U(VI)废水,优化处理工艺条件,采用SEM和XPS技术对SAlCP进行表征,并探讨了SAlCP去除U(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0℃、溶液初始pH为5.0、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SAlCP投加量为4 g/L、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优选条件下,U(Ⅵ)的去除率达98.2%。SAlCP去除U(Ⅵ)的反应过程可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能较好地拟合。SAlCP的作用机理是还原沉淀-吸附共沉,且还原作用是SAlCP去除U(Ⅵ)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60.
针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紫外线(Ultraviolet, UV)结合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与超滤(Ultrafiltration, UF)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的ARGs和有机物进行去除,评价其去除效能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RGs经过UV氧化失活后,经过PAC吸附与UF膜的过滤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去除;在UV最佳紫外线剂量(40 mJ/cm2)条件下,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不同类型ARGs(tetA、tetC、tetG、sulI、sulII)的去除量为102.72~103.08 copies/mL,对ARGs去除效果明显增强;浊度和pH值的降低能够使组合工艺更有效的去除二级出水中的ARGs;且组合工艺对各类有机物去除率更高,从而加强对ARGs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