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91.
樊守彬  杨涛  王凯  李雪峰 《环境科学》2019,40(4):1664-1669
排放因子是分析污染源排放特征和建立排放清单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对典型道路进行积尘负荷采样和实验室筛分分析,通过再悬浮系统和颗粒物粒径谱仪对道路扬尘粒径分布和粒径乘数进行测量,调查道路车型构成并计算车重,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应用模型法建立本地化的道路扬尘PM2.5排放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道路的扬尘颗粒物粒径分布在<2.5 μm范围内的质量比例较为接近,道路扬尘中PM2.5与PM10比值在0.28~0.32之间;不同类型道路的PM2.5粒度乘数在0.18~0.20 g·(km·辆)-1之间,高速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0.06、0.14、0.31、0.30和0.39 g·(km·辆)-1.积尘负荷采样、再悬浮粒径分布测量和排放因子模型计算,是道路扬尘排放因子本地化的可行方法.在建立道路扬尘排放因子过程中,粒径乘数可以应用默认值,由于不同类型道路的积尘负荷差异较大,需要分道路类型或按车流量级别进行积尘负荷采样分析,对排放因子进行本地化.  相似文献   
292.
北京PM10中矿物颗粒的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使用高分辨率环境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北京PM10中矿物颗粒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PM10中的矿物颗粒按其形貌、组成特点可以分为单矿物和矿物集合体2类;矿物颗粒多以不规则的形态出现;形态规则的矿物主要是硫酸盐类矿物,是大气化学反应的产物,形态不规则的矿物是来自扬尘的原生矿物.不同类型污染产生的PM10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表现不同,在沙尘暴样品和道路扬尘样品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峰值在1~2.5μm;在局地扬尘的样品中,矿物颗粒的粒度较粗.主要分布在1—2.5μm和2.5—10μm.  相似文献   
293.
底栖动物扰动对河床渗透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朝亮  宋进喜  杨小刚  薛健 《环境科学》2013,34(11):4275-4281
河床渗透性是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交换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底栖动物扰动对河床渗透性的影响,以渭河干流上5个研究点为例,通过对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和沉积物粒度进行分析,再结合底栖动物的种类和密度,研究垂向渗透系数与底栖动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底栖动物扰动对河床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成分分布以沙和砾石为主的草滩,渗透系数达到18.479 m·d-1,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为139 ind·m-2;沉积物成分中粉沙和黏土占很大比重的眉县,渗透系数为2.807 m·d-1,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为2 742 ind·m-2;沉积物粒度分布基本相同的眉县、咸阳、临潼和华县等4个渗透性较差研究点中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和垂向渗透系数均差别较大,但是生物密度和垂向渗透系数呈显著相关性,其两者之间皮尔森相关系数r=0.987.不同研究点影响沉积物渗透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渗透性较强研究点主要为沉积物颗粒大小,渗透性较差研究点主要为底栖动物扰动;不同研究点内生物密度差别较大,不同生物种类差别也较大;底栖动物的生物扰动能够缓解细小沉积物的阻塞,以使弱渗透性河床沉积物的渗透性增强.  相似文献   
294.
污染城市大气PM10单颗粒形态特征——以石家庄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大气污染严重的石家庄市为北方污染城市代表,采集石市PM10颗粒物样品,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单颗粒物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城市大气PM10以块状颗粒物数量最多,来自表土风蚀的矿物颗粒;次为凝聚状颗粒和球状颗粒物,是人为源的标志;球粒可分为硅质小球、硅铝小球和铁质小球三类,分别具有光滑、粗糙和及粗糙外观形态。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生物质颗粒物多为菌类及生物残体。各类颗粒物常常粘附混杂在一起,当中有些是由丝状生物质颗粒物缠绕捕获而成。  相似文献   
295.
以贵州施秉云台山典型喀斯特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与有机碳含量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系,为贵州东部地区白云岩山地土壤提供地球化学新数据。结果表明:(1)三个剖面土壤p H值主要集中在7.50~8.00之间,呈碱性,为黑色、灰黑色土壤-棕壤-黄壤碱性石灰土,土壤质地为粉粘壤土。(2)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具有高度变异性,整体上表现为从表土层到底层逐渐减少。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剖面成土演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着重要影响。(3)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密度和p H值有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性(R~2=0.62,0.21,n=32),与土壤有机氮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98,n=32);土壤有机碳与不同粒径组分相关性较弱,但相对而言与土壤黏粒相关性最大,成幂指数负相关(R~2=0.22)。土壤的理化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又对土壤理化性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耦合,共同制约着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化。  相似文献   
296.
激光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测定土壤粒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法测定土壤粒度是近年来应用的新方法,它的特点是测定速度快、效率高,比传统的经典测定法省时省力省试剂消耗,实验室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小,特别是在处理和测定大量样品时,它的优势更为明显。本文作者选择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暗棕壤、草甸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和风沙土7种土壤类型共42个土壤样本为例,采用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对土壤粒度分布测定进行了方法比对研究,设计了激光法三个参数三个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粘粒含量激光法测定低于传统方法,粉粒含量则相反,砂粒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最接近;得出了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P〈0.05时,最大相关系数是:粘粒含量r=0.5822,粉粒含量r=0.9094,砂粒含量r=0.9152;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两种方法确定的质地大致相同,认为虽然土壤的粘粒部分就目前的测定结果来看不适合用激光法测定,但粉粒部分和砂粒部分可以用激光法测定后通过两种方法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换算,从而提高测定效率。这一研究结果明确了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测定土壤粒度分布的差异,对使用两种不同方法研究土壤颗粒组成具有借鉴作用,并且在土壤批量样品粒度的分析测定中具有非常实用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97.
上海市冬季可吸入颗粒物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上海市区冬季(2005-01)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不同种类颗粒物的数量-粒度和等效体积-粒度分布.结果表明,上海市可吸入颗粒物中,矿物颗粒和烟尘集合体普遍存在,还有较多的未燃尽油滴残留颗粒;矿物颗粒有不规则状矿物颗粒、较圆滑矿物颗粒和规则长条状颗粒,烟尘集合体有链状、蓬松状等形态;矿物颗粒在数量和等效体积上平均分别占75%和64%,烟尘集合体在数量和等效体积上平均分别占25%和36%,矿物颗粒较多说明上海市冬季受扬尘影响较重;上海市区PM10的粒径主要分布在较细的范围内,其数量-粒度分布和体积-粒度分布随时间有明显的变化,白天矿物颗粒、烟尘集合体的数量分布的峰值分别出现在0.1~0.3、0.2~0.3 μm;晚上2种矿物颗粒、烟尘集合体的数量分布的峰值分别出现在0.3~0.5 μm、0.4~0.6 μm,呈现晚上颗粒物粒径较大的倾向.  相似文献   
298.
喀拉库里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整个湖区被中纬度西风带贯穿,湖水主要由冰川融水和夏季降水补给,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重建西风气候和冰川环境演变的理想区域,然而对于喀拉库里沉积物的组成和来源还知之甚少。本文以喀拉库里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获得了其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其物源及输入方式。根据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及湖水等深线分布,表层沉积物可分为三种类型:第Ⅰ类以细砂粒为主,以高石英和低粘土为特征,分布在近湖岸;第Ⅲ类以分选良好的细粉砂为主,主要分布在深湖区;第Ⅱ类粗、细颗粒混杂,分选性差,位于Ⅰ、Ⅲ类沉积物过渡区域。喀拉库里沉积物的SiO_2含量同粒径呈正相关关系,粒径越大、含量越高;Al_2O_3、Fe_2O_3和K_2O则相反。结合河流泥沙和慕士塔格冰芯中粉尘颗粒的粒度分布及区域气候特征,初步认为深湖区分选良好的细粉砂可能主要来自西风携带的高空粉尘,而近岸细砂是岩石就地物理风化的产物。这些认识对于钻点的选取及沉积序列气候、环境信息的提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99.
300MW煤粉锅炉砷排放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欣  郑楚光  陈丹 《环境科学》2006,27(4):631-634
对某台装备静电除尘装置的300MW燃煤电站锅炉的煤,底渣,电除尘器4个电场飞灰进行取样并测定了其中砷的含量.采用美国国家环保局推荐的EPA method 29方法测定了电除尘器后排放烟气中砷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砷主要以飞灰形式排放,占到原煤总砷量84.6%,而底渣和烟气分别只占0.53%,2.16%.直接计算砷的质量平衡率为87.2%,电除尘器后烟道中以气相形式存在的砷为2.5μg/m3.飞灰中砷的含量与粒径密切相关,随着粒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300.
杭嘉湖平原位于海陆交互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极易受到海平面升降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对全球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应用非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模型提取杭嘉湖平原ZK3岩芯沉积物的端元组分,分析其物质来源;并结合植物藻类和磁化率指标全面揭示各端元组分对区域全新世气候-海平面变化响应。结果表明:(1)EM1(16.4 μm)主要为洪泛沉积物,EM2(35.3 μm)主要为湖相沉积物,EM3(58.9 μm)则为海相沉积物;(2)杭嘉湖平原8000 a BP以来的气候-海平面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约8000—6200 a BP,受东亚夏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海平面上升并趋于稳定,区域内同时受到海洋和陆源输入影响,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约6200—4800 a BP,气候趋于干凉化,陆地面积扩大,沉积环境转变为河流为主的洪泛沉积;至4800—3100 a BP,气候回暖,海平面略有回升,发育为湖相沉积;3100—140 a BP,气候趋冷干化,海平面下降,广泛发育为泛滥平原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