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78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361.
为探究多环芳烃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膜的影响,选取1,2-二棕榈酰-sn-甘油-3-磷酸胆碱(DPPC)和1-棕榈酰-2-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POPC)混合磷脂为PS模型,研究了苯并[a]蒽与DPPC/POPC混合磷脂的界面化学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苯并[a]蒽对DPPC/POPC混合膜的相变影响显著,会削弱膜的抗形变能力、干扰膜分子的致密有序排列,这一不利影响随POPC占比增多更加明显.DPPC/POPC混合磷脂胶束会包裹苯并[a]蒽对其产生增溶作用,当DPPC浓度为200mg/L时,苯并[a]蒽的表观溶解度接近水溶液的3倍且POPC含量增加会促进胶束的分散使增溶更显著.苯并[a]蒽与DPPC/POPC混合磷脂的相互作用既抑制PS的生理功能,又会影响苯并[a]蒽的溶解迁移,进一步增加苯并[a]蒽的暴露风险.同时生理条件变化引起PS组分的改变可能导致苯并[a]蒽潜在毒性的差异,对患有相关肺部疾病的人群造成的肺损伤可能更严重.  相似文献   
362.
以春季潘家口水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库整体营养盐污染现状及内源释放特征.通过高分辨率间隙水采样器(HR-Peeper)获得沉积物间隙水,以此分析营养盐垂向分布特征及空间差异性;以原柱样沉积物静态释放试验获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迁移通量,并分析了潘家口水库内源负荷特征.结果表明:库区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风险较高,TN、TP含量分别为3701.59~8221.28和756.28~1696.15mg/kg.通过C/N比确定2017年以前的网箱养殖残留的饲料和鱼粪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因.原柱样静态释放结果表明,NH4+-N、NO3-N、NO2-N、SRP交换通量分别为23.71~156.80,-7.37~-161.78,1.64~33.4和0.56~2.86mg/(m2·d),潘家口水库内源负荷相对较高.该结果与水库本身的高有机质及氮磷赋存量、生物分解耗氧及春季逐步提高的水温有关,导致营养盐加速释放进入上覆水柱.潘家口水库的内源负荷能够加速水库的富营养化进程,应采取措施控制潘家口水库内源负荷.  相似文献   
363.
目的 基于实测数据,分析公路运输时发动机粘接界面处受振动载荷情况,为振动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公路运输下加速度数据,对信号进行时域统计分析,并完成载荷谱的构建,通过有限元软件,构建发动机简化模型,进行发动机模态分析和振动过程模拟.结果 对消除趋势项后信号进行统计分析,信号峰值大于3倍均方根值,表明振动数据中包含数值急剧变化的部分,信号峭度为9.34,属于超高斯分布,采集信号中包含冲击信号.将简化后PSD作为输入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后封头底端粘接界面位移较大,通过选取的4个参考点上看,位移和加速度均方根值突变的频率在33 Hz附近.模拟实际振动过程发现,前封头及筒段处粘接界面所受应力较为均匀,约为25 kPa,在封头和圆筒段相接处应力值较大,特别是在后封头顶端,存在应力集中,应力值最大可达130 kPa.从应力历程上可以看出,药柱的松弛效应使得冲击过后应力幅值迅速变小.结论 通过实测数据与有限元软件结合,完成了发动机粘接界面模态分析和实际振动过程模拟,为后续振动试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4.
黄乐  徐颖峰  谢茜青  赵娴  冯华军 《环境科学》2020,41(4):1716-1724
高盐废水处理存在处理难度大和能耗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发展的界面光蒸汽水处理技术以绿色、高效和低能耗等特点成为了目前水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纤维状结构的碳化氮(h-CN)修饰石墨烯(r-GO),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新型三维多孔石墨烯复合材料(3D h-CN/r-GO),并以硝基苯和苯酚作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其光热蒸发处理高盐废水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3D h-CN/r-GO材料具备宽光谱吸收范围和多级孔道结构,并呈现出快速热响应的特点.在模拟太阳光照条件下,光蒸汽转化效率可达90.4%.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可实现硝基苯和苯酚等常见挥发性污染物的吸附,其吸附容量分别为67.6 mg·g-1和57.5 mg·g-1.而且,3D h-CN/r-GO可实现长时间稳定的光热水体蒸发回收,且对污染物及盐分截留率高达98%左右,冷凝水体达到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因此,本研究为高盐废水的低能耗和低成本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365.
基于一维河网与三维河口耦合水动力模型,建立了可描述珠江口水体-底泥中营养盐动态变化的三维水质-底泥模型,利用1999年和2006年夏季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了珠江口主要水质因子和底泥营养盐通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底泥通量对珠江口营养盐输入的贡献.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水体和底泥中的营养盐及溶解氧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各水质因子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38%;另外,底泥营养盐通量的模拟值与文献报道的实测结果较为接近,表明模型能合理地刻画出底泥主要生化过程及通量变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夏季珠江口氨氮(NH_4~+-N)和活性磷酸盐(PO_4~(3-)-P)通量主要从底泥向水体输送,底泥是水体氮磷元素的源,而硝态氮和亚硝态氮(NO_3~-+NO_2~-,NO23)的通量输送方向则与之相反,底泥呈现“汇”的效应;底泥营养盐通量主要从河口向外海递减,伶仃洋NH_4~+-N、NO23、PO_4~(3-)-P的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4~8.88、-10.06~-0.14、-0.37~0.41 mmol·m~(-2)·d~(-1),珠江口近海的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1~4.14、-1.45~0.68、-0.12~0.09 mmol·m~(-2)·d~(-1).整体而言,底泥营养盐通量对珠江口营养盐输入有明显贡献,夏季经底泥释放进入水体的NH_4~+-N和PO_4~(3-)-P最大相当于陆源总氮、总磷输入量的12%和22%.  相似文献   
366.
典型有机物与超滤膜界面作用及膜污染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二级出水中典型有机物的膜通量及膜污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应用扩展DLVO(x DLVO)理论分析了有机物超滤过程中的界面作用能对膜污染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海藻酸钠(SA)导致的膜通量下降最为显著,其次为腐殖酸(H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就3种有机物而言,膜污染均主要发生在粘附阶段,而在粘聚阶段中膜污染程度较小.对比而言,海藻酸钠(SA)主要形成可逆污染,腐殖酸(H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则以不可逆污染为主.在过滤过程中,极性界面作用能是控制膜污染的主要因素,HA和BSA的极性界面作用能为正值,能抑制膜污染,而SA的极性界面作用能为负值,会加剧膜污染.3种有机物在粘聚阶段的极性界面作用能均大于粘附阶段,说明粘附阶段的膜污染更严重.  相似文献   
367.
有机污染物界面行为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利中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1):2641-2649
污染物的多介质/多界面行为影响其赋存状态、迁移转化及生物生态效应.阐明污染物界面行为及其调控技术原理,是准确认识污染物源汇机制、预测其生物有效性、发展污染控制新材料与新技术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多介质界面行为及其微观机制,表面活性剂调控有机污染物固-液界面分配行为及生物有效性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了污染物界面行为调控技术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吸附处理、土壤有机污染缓解与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8.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粘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常规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原料及合成;探讨了主要原料的选择,发泡剂、交联剂、催化剂等助剂的选择及化学改性聚氨酯泡沫三方面因素对聚氨酯泡沫粘接性能的变化规律的影响,并介绍了常用的几种提高聚氨酯泡沫粘接强度的方法;提出了改善聚氨酯泡沫粘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69.
污染河口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青岛市李村河口下游沉积物柱状样品,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研究了溶解氧、温度、盐度、生物扰动等环境因素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NH4-N、PO4-P在贫氧环境下的交换通量要高于富氧条件下,NO2-N受溶解氧含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NO3-N、NH4-N、PO4-P的交换通量增大,而NO2-N的交换通量减小;NO2-N和NH4-N的交换通量随盐度增大而增大,NO3-N减小,而PO4-P受盐度的影响较小;生物扰动对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通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70.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和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9年5月、7月、10月和2010年1月4个航次对烟台四十里湾养殖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分布、季节变化、主要控制过程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结果表明,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的分布整体趋势是近岸高,由近岸向外部海域递减;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高值区出现在调查海域东部。DIN的季节变化表现出冬高、秋低、春夏居中的趋势,整体上变化不大;SiO3-Si和PO4-P浓度均为春季最低。在春秋季P为四十里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在夏季,N/P>30,P也是一个潜在的限制因素。四个季度培养结果表明DIN总体上由上覆水交换到沉积物中;近岸区沉积物是PO4-P的汇;调查区域SiO3-Si的扩散方向均是从沉积物到上覆水中。四十里湾沉积物释放的SiO3-Si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小;与其他浅海环境相比,四十里湾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通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