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22篇 |
综合类 | 104篇 |
基础理论 | 6篇 |
污染及防治 | 3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在分析粤东沿海地区的概况、区域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基础上,结合粤东沿海地区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构思:扩大区域开放与协调、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优化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及人口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3.
<正> 本文探讨我国西北地区(包括我国西北各省,蒙古的最南部及太行山以西的内蒙地区和山西省等地)和华北平原区(包括阴山山脉以南,长江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及其相邻海域)地震活动的周期性规律。为方便计,分别以集合A和B表示这两个地区,它们的大致经纬度范围是: 相似文献
44.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风险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选取1949-2000年西北太平洋每6小时热带气旋中心位置的风速资料,统计了2×2经纬度网格的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次数,并构造了风速强度指数分析其大风强度.同时,选取风速为指标,计算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风险,给出了10年一遇、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大风分布图.结果表明:(1)热带气旋中心点位置基本集中在以中国南海、菲律宾群岛以东以及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这3个地区,与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路径频率图较为一致;(2)风速强度指数和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次数的分布相差不大,但风速强度指数最高值范围明显比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次数高值区分布范围广;(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大风速的概率分布呈指数函数分布,主要分布在小于50m/s的范围内,小75m/s的大风占到99.41%,75m/s以上的大风比较罕见;(4)10年一遇和20一遇热带气旋大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群岛附近、南海南部及台湾岛以东的地区,相对集中,而50年一遇风速分布图中,具有多个高值中心. 相似文献
45.
揭西地处粤东莲花山支脉大北山南麓,榕江南河中上游,是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自然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47.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猛烈的风暴。为什么称为台风呢?有人说,过去人们不了解台风发源于太平洋,认为这种巨大的风暴来自台湾,所以称为台风;也有人认为,台风侵袭我国广东省最多,台风是从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48.
基于广东东部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发现1996年起出现的群体性重力测值偏离长趋势的变化,可视为7.6级地震前中期异常的开始,而1998年中出现的反向变化则是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的转折。作为强震前的远场重力异常,其时间、空间变化表现出的不一致和非均匀性变化形态,可能主要与测区内不同断层在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应力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形变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9.
南半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南半球地面气温序列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序列的基础上,讨论了南半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南半球气候变暖,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频数减少,强度减弱;同时,随着南半球气候变暖,西北太平洋上强台风的频数将减少,最大中心风速将减弱。一种可能的机制是由于从南半球侵入西北太平洋的冷空气随着南半球气候的变暖而减弱。 相似文献
50.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8,(1):18-25
浙西北八面山一带寒武系碳酸盐岩中广泛发育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其中岩前岩体为重要的萤石矿成矿岩体。研究表明,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均为二长花岗岩,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相似性,F含量较高(≥0.36%),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基本一致,Eu亏损明显(δEu为0.01~0.07),表明二者为同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物理特征表明,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在深部相连,为同一岩体。利用RGIS软件,采用2.5D人机交互反演法计算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的顶面埋深,结果表明两岩体间的隐伏部分顶面埋深约900~1 200m。目前,已在岩前岩体南侧外接触带碳酸盐岩中发现数个"常山式"大、中型萤石矿床,但在岩前岩体东侧及芙蓉岩体北侧尚未有重大突破。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具有同源性的认识,对于指导该地区萤石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