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1篇 |
免费 | 535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8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207篇 |
综合类 | 1213篇 |
基础理论 | 220篇 |
污染及防治 | 66篇 |
评价与监测 | 73篇 |
社会与环境 | 166篇 |
灾害及防治 | 1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91.
分析油罐区危险特性和事故模式,将三维GIS系统、日常管理、监控预警、应急指挥与辅助决策等功能进行集成,建立基于三维GIS的油罐区一体化应急管理平台。该平台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将液位、可燃气体、温度等多参数进行了融合,提高了报警可靠性。同时构建了DEA-BP应急资源配置模型,结合罐区事故类型,实现了罐区重大事故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平台还提供数字化预案和三维应急演练,为油罐区员工提高应急安全技能提供了培训环境。 相似文献
192.
为提升复杂交织区行车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考虑换道冲突互信息的车辆换道风险识别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视频提取复杂交织区的微观换道轨迹,测算换道风险关键参数;然后,考虑换道紧邻车辆信息,聚焦于车辆换道行为的矢量性,改进拓展TTC理论,构建复杂交织区换道风险识别模型,并对换道风险的等级进行细分;最后,基于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优化与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有效反映汇入或汇出主线的迫切需求,描述车辆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换道风险差异。研究成果有助于智能网联环境下复杂交织区的车辆换道决策与轨迹优化,为交管部门制定动态预警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3.
194.
195.
就目前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存在的床温波动问题,讨论了导致床温波动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床温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6.
197.
塬地农田作为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最佳区域,近年来由于人类对农业种植类型的不合理选择,使得该区域土壤保肥持水的水平降低,且已对作物生长及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威胁,故本文旨在研究该区域不同种植类型下耕地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耦合关系,从而选取合适的种植类型。本研究选取晋西南塬地四种典型样地类型(玉米、棉花、马铃薯、荒地)为研究对象,对2019年、2020年全生育期(3—10月)土壤肥力及产值产量进行测定,基于实验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分析各作物种植下肥力、经济效益状况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类型下土壤肥力有显著差异,其中马铃薯种植下土壤肥力最高;(2)不同生育期土壤肥力变化有异,除土壤含水量外各肥力指标在快速发育期含量最高而生长中期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在快速发育期含量最低;(3)各土壤肥力指标含量在20—40 cm土层较高,土壤含水量在0—20 cm土层含量较低;(4)各种植类型下经济效益排序为棉花>马铃薯>玉米>荒地,其中棉花经济效益分别为马铃薯、玉米和荒地的1.17倍、1.36倍和3.40倍;(5)马铃薯种植下耦合协调度最高,棉花和玉米次之,荒地最低... 相似文献
198.
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即使在封场后其存量垃圾仍将持续产生温室气体、恶臭、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是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的重点领域之一.生活垃圾填埋场物质存量、组成成分和理化特征是掌握其潜在环境影响的关键.但是目前关于填埋场物质存量及其环境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以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人口最为密集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例,基于国内外报道的科技信息和统计数据,对11个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处理量、组成成分、填埋场存量及关键元素碳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6. 4 Tg,平均每年增长0. 8 Tg,其中卫生填埋处置占58. 9%;②总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量为230. 1 Tg,其中食物、塑料和纸类垃圾的累计填埋处置量最多,分别为109. 6、38. 9和29. 6 Tg;③2001~2017年,大湾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总碳输入量为50. 0 Tg,通过填埋气排放的碳为7. 1 Tg,通过渗滤液排放的碳为1. 5 Tg,累积碳存量为41. 4 Tg.本研究可为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为大湾区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9.
在我国热带区冬季蔬菜种植过程中,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NNIs)持续输入周围水体中,但其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尚不清楚。为此,以我国热带典型冬季蔬菜种植区——海南澄迈县为研究区域,采集冬季蔬菜种植期周围28个地表水样,利用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UPLC-MS/MS)测定水体中5种NNIs残留水平,包括啶虫脒(acetamiprid, ACE)、噻虫胺(clothianidin, CLO)、噻虫啉(thiacloprid, THA)、吡虫啉(imidacloprid, IMI)和噻虫嗪(thiamethoxam, THM),识别NNIs残留关键影响因素,并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法评估其水生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地表水体中NNIs总浓度范围为0.30~14.70 μg·L-1,IMI、ACE是主要的NNIs残留种类,浓度占比高达88.4%,检出率高达100%;NNIs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总体呈现中部地区残留浓度最高,东北、西南区域次之,西北区域污染水平最低。冗余分析揭示,水体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氮磷营养元素与NNIs残留呈现正相关,同时也受种植蔬菜种类的影响。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所有水样NNIs超过急性和慢性SSD阈值5%危害质量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 of the species, HC5),表明NNIs对该区域地表水体具有不可接受的风险,因此需要关注NNIs对该区域水体水生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发改委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8):14-17
青山区作为全国著名的钢铁基地和老工业区,在推进钢铁、石化、环保等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突破环境、资源限制"瓶颈",以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规划引领,加强政府引导,突出企业主体,强化项目支撑,鼓励全民参与,全方位启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动了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为探索我国重化工聚集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