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21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6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21.
保护性耕作是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其产生的经济效应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基于覆盖粮食主产区的2 127份粮食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粮食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率提升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对于粮食生产而言,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既增效,又减排”的经济效应,该结论在排除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及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分规模来看,小规模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只增效,不减排”;中规模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只减排,不增效”,而大规模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既增效,又减排”。(3)分生产效率来看,高生产效率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既增效,又减排”;中等及以下生产效率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效”与“减排”效应均未得到验证。(4)分技术组合来看,保护性耕作技术组合采纳侧重于“增效”。相较于未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而言,采纳秸秆还田+深耕松土、秸秆还田+免耕直播、深耕松土+免耕直播+秸秆还田等技术组合显著地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未对环...  相似文献   
122.
虚拟水概念丰富水资源的形态与内涵,其价值不仅表现在人口-粮食-贸易为纽带的虚拟水贸易上,还表现在其社会属性上。基于虚拟水的双重价值,结合全国粮食各地产消平衡数据,构建线性优化模型,估算我国粮食省际间贸易的虚拟水流动格局,从资源、经济、环境3方面出发分析虚拟水流动引发的综合效益。结果发现:我国粮食省际间贸易的虚拟水流动格局表现为北水南运的特点,同实体水的南水北调形成互补,水资源南北互通;资源效益而言,我国省际间粮食贸易的虚拟水流动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共节约了152.96亿m3的水资源,占总的虚拟水流动量的15.79%,表面的水资源节约现象背后隐藏着缺水区输水给丰水区的反常现象以及广大富水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经济效益总体上是增加的,工业增加值为6.77万亿元。经济效益增加分布较为集中,经济效益减损分布较为分散,效益减损需要构建地区补偿机制;环境效益结果不佳,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高的地区在透支当地农业生态绿水情况下大量输出虚拟水,将会对其陆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并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根据结果得出政策启示,为水资源管理、区域发展及生态安全提供新思考:引入实体水与虚拟水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构建协调区域发展的虚拟水补偿机制;维持绿水与蓝水结构平衡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 省际间粮食贸易;虚拟水流动;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3.
江苏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耕地资源变化不仅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国家的粮食安全。以江苏省5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研究2000~2015年江苏省耕地与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及粮食生产对耕地资源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地区,而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北;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与耕地分布基本一致,但总量呈增加趋势,2015年江苏省粮食产量达到3561×10~4 t,为2000年的1.15倍。(2)耕地重心与粮食产量重心的移动方位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向北偏西方向移动。(3)对比2000~2009年和2009~2015年两个时期,江苏省粮食产量对耕地资源变化的敏感性逐渐减弱。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区域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保护耕地与保障粮食安全亟需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敏感性地区合理布局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24.
生态系统保护与城镇化间的冲突已威胁人类福祉。基于"水-能-粮"纽带视角,研究从供需双侧对太湖流域杭嘉湖区域2000、2005及2010年的产水、固碳以及粮食生产服务进行了测度,并利用空间基尼系数模型、供需指数模型及相关系数模型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产水总量先减后增,固碳及粮食生产总量小幅递减,水资源及粮食的需求总量小幅递增,固碳需求则急剧增加;(2)西南部山林地带产水及固碳服务供给显著,粮食生产聚集在东部平原,3种服务的需求均集中于高人口密度区域;(3)3种服务的空间分布基本均衡,但供需匹配度偏低,绝大部分区域的产水服务处于赤字状态,城镇区域固碳压力显著;(4)产水服务与固碳服务呈权衡关系,与粮食生产服务呈协同关系,固碳服务与粮食生产服务之间具有权衡关系,3种服务的需求间呈两两协同关系。可见,"水-能-粮"纽带关系在杭嘉湖区域表现为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共同体。最后,本研究提出适应性管理政策以改善区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5.
从省级和8个二级区域尺度上分析我国2007年粮食生产和消费中的虚拟水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粮食生产和消费中的虚拟水平衡规律,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粮食生产虚拟水量北方比南方地区多31 9752×107 m3,人均粮食生产虚拟水量北方地区为530 m3/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60 m3/人,而南方地区则只有410 m3/人。说明我国当前粮食生产存在较为典型的虚拟水资源“北水南调”现象;其次,全国粮食虚拟水消费量南方比北方地区多4 8553亿m3,恰好与粮食生产的虚拟水空间分布规律相反。南北方粮食消费水平的差异加剧了我国粮食生产虚拟水资源“北水南调”现象的发生;再次,从粮食生产和消费的虚拟水平衡空间分布规律来看,调出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5省(区)组成的我国北方边境沿线地带和由江西、湖南、重庆、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和山西组成的中东部环形地区。虚拟水调入区则主要集中在由北京、天津、河北和辽宁组成的环渤海地区和由分布在西北、西南和华南共13个省市区组成的环状连片地带;最后简要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虚拟水平衡在粮食生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张杰 《安全与健康》2009,(11):29-29
7月17日下午4时40分左右,太和县苗集镇一粮食仓库发生倒塌事故,当场造成一死两伤。目前,相关责任人已被警方拘留,当地已成立事故调查组。  相似文献   
127.
(1)日本强震引发海啸与核泄漏全球重新审视核能发展;(2)非洲之角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灾极端气候及粮食危机等问题成为焦点;(3)德班气候大会-揽子决议艰难降生《京都议定书》几经起伏后峰回路转;  相似文献   
128.
八百里巢湖,号称"皖中明珠",自汉代起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受巢湖恩泽的人们日渐富庶,然而巢湖的容颜却在一天天老去、蜕变。2012年对于巢湖来说是个分水岭。这一年,巢湖管理局正式挂牌,结束"多头"管理。这一年,已实施近14年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再次大修。这一年,合肥的"大湖名城"之梦正在编织……诸多事件表明,古老的巢湖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9.
周仕凭 《环境教育》2012,(12):26-30
你衣橱里每年新添衣服的碳排放量最少也有800千克;据估算,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城市和衣村不少人在住房上盲目“追大”“求大”;乘公交和开小车,能耗相差2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0.
基于虚拟耕地方法的中国粮食生产布局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我国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问题,运用虚拟耕地方法和对比方法对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进行诊断。首先,用人均农村人口粮食产量的虚拟耕地量表征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现状,发现其存在“高值区相对集中,低值区相对分散”、区域间差异明显的特点。高值区集中于东北和内蒙古、长江中下游以及江南丘陵的北部地区;其次,主要从水土资源、自然灾害等方面构建包含8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适宜度进行定量评价。发现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粮食生产适宜度存在显著差异,区域粮食生产适宜度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高适宜度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黄淮海、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区,低适宜度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南沿海的福建、江西等省区;最后,构建粮食生产布局协调指数作为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的依据,发现北方11个省区粮食生产布局过密,南方16个省区粮食生产布局过疏。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在粮食生产适应性评价的指标选择等方面尚存在明显的不足,研究结果和结论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