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702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01.
为了解在线混凝-超滤过程中膜污染与组件内部絮体水动力学的关系,采用一种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在线监测混凝-超滤过程中絮体在组件内的流动状况及流体力学特性,并采用SEM对污染后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0.05 MPa下,随运行时间延长,出现了膜通量衰减现象。同时,膜表面絮体的水动力学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PIV实验发现沿中空纤维膜轴向,上部絮体水动力现象变化较大,中部次之,下部变化最小,对应的SEM照片可以看出膜污染在轴向分布不均,上部污染最重,中部次之,下部最小。  相似文献   
702.
晏华立  蒋楠  樊佳  黄曌  徐莺  陈放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09-1412
将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in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Na Cl浓度下进行孵育,测定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对影响其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初步探究。研究结果显示,curcin对温度和p H变化相对敏感。当温度上升到70℃后,紫外吸收明显增加,在348nm时新增一个明显的荧光激发峰。极端p H值对curcin结构影响同样较大,特别是当p H值为11时,在348nm处新增荧光激发峰。上述现象表明,温度和酸碱度的改变可能导致curcin中含色氨酸的疏水核心结构出现暴露在外的变性过程。Curcin对上述两个因素的敏感性提示其稳定性还有待提高,才能满足蛋白质药物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703.
为了解丰水期渤海湾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结合平行分子模型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渤海湾水体中DOM(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和来源,以期间接了解其他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渤海湾水体DOM对荧光强度贡献率表现为近岸海域高,而远离海岸的海域低.DOM荧光光谱主要有高激发光色氨酸(S峰)、低激发光色氨酸(T峰)、类腐殖酸(A峰)和类富里酸(C峰)这四类荧光峰,类蛋白类荧光峰(S峰和T峰)在研究海域北部荧光强度贡献率较高,类腐殖质类(A峰和C峰)呈现近海岸高、远离海岸低的特征;渤海湾和入海河流荧光指数(FI)均在1.4左右,说明类腐殖质主要受到外源影响,大部分显示出强腐殖质化特征(HIX >3.0),只有子研究区北部区域由于藻类暴发显示出强自生源特征(BIX >1.0).紫外特征吸收波长结果显示渤海湾近岸海域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对紫外吸收系数的贡献率(20.18±4.04)%显著低于入海河流中的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贡献率(26.43±3.85)%,可能是由于入海河流输入DOM受到了海水盐度作用,高盐度海水会使DOM产生絮凝作用,随着悬浮物汇入海底沉积物中,使DOM中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对紫外吸收系数的贡献率降低.整体上渤海湾水体中DOM在丰水期受到外源河流输入影响较为显著,应加强对外源输入河流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704.
采用模板法合成具有阴离子嵌段结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TAPAM),然后用聚多巴胺(PDA)进行改性,通过螯合作用接枝Fe3O4纳米颗粒,命名为TAPAM-PDA-Fe3O4,并对合成新型磁混凝剂进行多种表征分析.通过与PDA和APAM-Fe3O4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对比,结果表明,TAPAM-PDA-Fe3O4去除率最高,且在中性/碱性条件下(7.03O4能有效去除低浓度亚甲基蓝,在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4mg/L,pH值为9时去除效率最大值达到97.5%.  相似文献   
705.
石月  彭湃  刘艳丽  吴丽  张祖麟  杨列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153-5159
构建了紫外-亚铁联合活化过硫酸盐的体系用于高效降解噻虫啉(Tiacloprid,THIA),以Fe2+浓度、过硫酸盐(Persulfate,PS)浓度、pH值、紫外功率为因变量,THIA去除率为响应值,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当Fe2+浓度为0.318mmol/L,PS浓度为0.544mmol/L,pH值为3.054和紫外功率为58.133W时,模型预测THIA降解率最高为100%.验证实验结果(98.4%)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证明了响应曲面法用于优化紫外-亚铁联合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降解THIA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06.
针对饮用水中氨氮超标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采用紫外/氯组合工艺对饮用水中氨氮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紫外/氯高级氧化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氨氮.一方面,自由氯和氨氮之间发生取代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氯胺,254 nm紫外光可有效裂解N—Cl键,一氯胺在254 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354 L·mol~(-1)·cm~(-1),量子产率为0.68 mol·E~(-1);另一方面,自由氯光解产生的自由基可直接氧化氨氮.随着紫外辐照剂量的增加,氨氮和总溶解性氮(TN)的浓度逐渐减少,当紫外辐照剂量达到1000 mJ·cm~(-2)时,氨氮(起始浓度2 mg·L~(-1))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53%和35%,相比单独氯化条件下分别提高了20%和15%.随着Cl_2/N的增加,氨氮和TN的浓度逐渐减小,当Cl_2/N≥1.6时,紫外/氯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接近100%,当Cl_2/N1.6时,紫外/氯工艺对TN的去除率相比单独氯化工艺提高了30%左右.此外,氨氮去除率随pH升高而增加,而TN去除率随pH升高而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紫外/氯组合工艺在水厂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07.
UV-生物过滤联合降解苯乙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昊雷  杨国靖  夏静芬 《环境科学》2013,34(12):4701-4705
实验采用主波长为185 nm的低压汞灯为紫外光源,泥炭、棕纤维、多孔活性炭为填料的UV-生物过滤塔联合装置净化苯乙烯废气.苯乙烯进气浓度控制在320~583 mg·m-3之间,稳定后去除率能维持在95%以上.UV光解苯乙烯形成醇、醛、羧酸等水溶性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物质,能改善生物过滤塔的运行性能.稳定运行阶段,当总停留时间(total residence time,TRT)较长时,进气浓度的变化基本不影响去除率,随着TRT减少,进气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逐渐显现.TRT为102 s时,联合装置的去除负荷随进气负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去除率达95%以上.TRT为68 s时,进气负荷较低时,去除负荷的变化也遵循上述规律,但当进气负荷大于30 g·(m3·h)-1时,去除负荷逐渐偏离直线并趋于某一定值.若仅考虑苯乙烯浓度的增减,UV光解对苯乙烯的去除贡献率高于生物过滤塔,而系统关停10 d后重启,苯乙烯的去除效果在第4 d就能恢复.  相似文献   
708.
紫外辐射对腐殖酸化学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腐殖酸广泛存在于各类地表水体中,分子结构对其物化性质有着显著影响.为探明紫外辐射过程对腐殖酸化学稳定性的影响途径,本研究采用光谱学和电化学技术考察了酚羟基和羧基等活性位点含量、胶体Zeta电位及其平均粒径等结构参数在辐射前后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未经辐射的水样,混凝过程对腐殖酸无明显去除效果.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腐殖酸的去除率大幅提高.照射3 h后,腐殖酸的去除率在80%以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后腐殖酸分子中部分具有荧光效应的基团可能发生脱落或重排,但其芳香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胶体的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均呈下降趋势,不利于腐殖酸的聚集沉淀;然而,腐殖酸分子中的羟基含量在辐射后略有下降,并伴随羧基和羰基等官能团的形成.活性位点数量及其反应活性的改善是腐殖酸化学稳定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9.
对《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不确定度的来源及其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方法回收率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其次为校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样品取样、数据修约产生的不确定度对最终结果影响很少。  相似文献   
710.
为了提高O3/UV(臭氧协同紫外)反应体系对有机物的消解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基于O3分解的SHB机理和O3、有机物在紫外辐射下的光解机理,并考虑该反应体系中存在的3种可能的有机物消解途径和反应器出口处O3气体浓度变化,建立了O3/UV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消解过程中有机物消解率变化规律的研究,进一步优化消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使用苯酚和乙酸作为目标有机物,以该模型进行仿真,从理论上验证了O3气体浓度与紫外辐射间存在协同作用和不同工艺参数下所建立模型的灵敏性;将该模型与其他模型、试验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了其优越性和准确性;对比不同pH下的3种消解途径各自贡献率的仿真结果,发现O3/UV反应体系的pH对其消解有机物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在O3/UV反应体系中,紫外辐射强度和投加的O3气体浓度二者间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调节可获得更好的消解效果;在酸性条件下有机物消解以O3直接氧化为主,碱性条件下则以自由基间接氧化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