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紫外消毒的机理、影响紫外消毒的因素以及紫外消毒装置的基本结构形式。阐述了紫外消毒的现状和应用前景 ,提出紫外消毒可能取代传统的化学消毒法 ,在污水处理 ,特别是回用水的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隐孢子虫在水环境中存在水平与灭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隐孢子虫的介水传播途径与特点、卵囊在水环境中存在水平及有效灭活隐孢子虫技术。隐孢子虫在水环境中显著存在;以饮用水为媒介成为隐孢子虫病传播和暴发流行的重要途径;采取可靠灭活工艺是控制隐孢子虫进入供水系统最重要的屏障。氯化消毒难以有效地灭活隐孢子虫,臭氧和紫外线可获得较理想的灭活效果。臭氧剂量为5~10(mg/L)·min时,灭活率为1-lg(90%);紫外线辐照剂量在9~11mJ/cm2,灭活率为2-lg(99%)。  相似文献   
53.
关飞 《沿海环境》1999,(8):18-1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进一步升级,护肤品市场呈现出一派兴旺之势,护肤品的分类也日渐精细.夏季,是人们展现自身魅力的好季节.但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照射增强使人们在艳阳清风中尽情裸露与舒展肢体的同时,也为环境污染和破坏对肌肤的伤害而忧心忡忡.日益污浊的空气会对肌肤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在城市,机动车尾气和各种工业、民用废气会造成肌肤容易衰老,粉刺增多,雀斑生成.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紫外线直泻而下,尤其今年又是太阳活动高峰年,  相似文献   
54.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了单位紫外线指数相当于25mw/m2的红斑加权剂量率 .紫外线指数预报大致可分为统计预报和模式预报两种方法.统计预报主要依赖于紫外线的实测资料和对相关气象要素的观测.而模式预报主要依赖于对平流层臭氧的预报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55.
再生水具有就近易得、水量大且稳定等突出优点,已成为景观水体的重要补给水源。但再生水中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景观回用过程中可能会加剧藻类水华爆发风险。在藻类生长的早期阶段,采用紫外线处理有可能将再生水中藻类生物量控制在低风险范围,从而预防再生水景观回用水体中发生水华。以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典型样品,考察了紫外线(254 nm波段)对典型微藻斜生栅藻的生长抑制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术、调制荧光技术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紫外剂量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抑制效果,以及对藻细胞膜完整性和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初始密度约为7×104个/mL的斜生栅藻,50~100 mJ/cm2的紫外线能够取得1~5 d的生长抑制期,150~200 mJ/cm2剂量能将生长抑制期延长至10 d。紫外线能迅速引起斜生栅藻光合活性下降并能逐渐引起部分藻细胞破裂,100~200 mJ/cm2剂量处理后10 d内膜损伤细胞比例达到16%~71%。可见,紫外线能够对再生水中的斜生栅藻取得显著的生长抑制效果,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景观水体水华风险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56.
黑水虻能够有效取食厨余垃圾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其自身转化为昆虫蛋白和脂肪等生物质,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虫沙有机肥,处理过程是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新方法.为评估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的效率与安全性,本课题研究黑水虻在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对大肠杆菌O157:H7(EC)、鼠伤寒沙门氏菌(ST)及金黄色葡萄球(SA)的灭活能力,评价黑水虻体内的抑菌因子,分析3种病原菌对黑水虻生长增重及厨余转化效率的影响.经过18 d的黑水虻处理,研究发现:①第0和第6 d两次以6.4~7.1 log10 CFU·g-1的浓度向厨余垃圾中分别接种EC、ST和SA以后,EC经4~6 d处理被全部灭活、ST经3~4 d处理被全部灭活,SA经6 d处理,浓度下降到1.9~2.6 log10 CFU·g-1,但不能被全部灭活,病原菌的灭活效率呈现EC=ST>SA的趋势(p < 0.001),且黑水虻体内无EC、ST或SA残留;②厨余垃圾降解过程中,初期和中期pH值主要呈现酸性(4.0~5.3),对抑制EC、ST和SA起到了促进作用,后期p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③黑水虻对于EC和ST能够产生自身免疫抑制因子,且抑制活性ST>EC,但对SA无明显的免疫抑制能力,SA的灭活主要依赖于黑水虻肠道菌群的竞争性抑制作用;④黑水虻的体长、体重、预蛹率、产率,以及厨余垃圾的生物转化率和减量化率未受病原菌存在的影响,18 d后EC组、ST组和SA组的预蛹率均达到在80%以上,厨余减量化率分别达到74.0%、79.1%和78.5%,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13.0%、13.2%、19.4%.综上,黑水虻能够在彻底灭活EC、ST,99%灭活SA的同时,高效降解厨余垃圾(减量化率>74%),并转化为虫体有机质(虫产率>10%),是一种高效卫生的厨余垃圾资源化方法.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强以金葡菌为代表的抗逆性病原菌的灭活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57.
一、人一生有3年多时间在感冒中度过你是不是时时小心,处处提防,想尽办法去避免感冒,却依然难以幸免?那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你平均每年只感冒2.5次(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比这要多),然后2.5乘以70年,就是175次。研究显示,平均每次感冒持续周期是6~7  相似文献   
58.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莱恩·巴里认为:"全球臭氧以及南北极臭氧已经停止损耗,不过尚未递增。"在此之前,不断有研究组织和科学家发表报告,对大气臭氧层未来的变化给出种种预测。多数科学家认为,大气臭氧层损耗速度已经减缓,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有望在2050年前后消失。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南极上空臭氧洞的消失将是2068年以后的事。人们对大气臭氧层损耗的高度关注是完全应该的。因为大气中臭氧的损耗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虽然人类做了很多措施,但是努力还远远不够,近年来的观测资料显示,就臭氧洞的面积、深度及延续时间等指  相似文献   
59.
Benzophenones (BPs) are a class of widely used UV filters, which have been frequently detected within multiple environmental matrices. Disinfection is a necessary process in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The transformation behaviors and toxicity changes of 14 BP-type UV filters during 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 new index, the acute toxicity formation potential, wa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toxicity changes and potential risks of BP-type UV filters during chlorination treatment. It was found that 13 of 14 BP-type UV filters exhibited toxicity decreases in the 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process, more or less, while one showed a toxicity increase. The toxicity changes were dependent on substitution effects, such that 2,4-di-hydroxylated or 3-hydroxylated BPs exhibited significant toxicity decreases after chlorination treatment due to the ready cleavage of the aromatic ring. Importantly, the acute toxicity changes could be duplicated in an ambient water matrix.  相似文献   
60.
眼睛是人类感知光线的重要人体器官之一。从事特殊岗位的劳动者,或是工作场所面临某些特殊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会面临眼部受到伤害的情况,比如焊接作业工人、从事紫外线消毒的人员、接触放射线的工作者以及接触化学试剂的工作人员等。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眼部器官病变,称之为职业性眼病。法定职业性眼病共三大类,包括电光性眼炎、化学性眼部灼伤和职业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