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环境小知识     
《环境教育》2008,(5):85-85
什么是紫外线指数? 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对人们的生活和生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由于臭氧层遭到日趋严重的破坏,地面接收的紫外线线辐射量增多,因此如何防范紫外线辐射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2.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防晒制品以防止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专家提示,消费者不仅要考虑紫外线的急性严重日晒红斑和晒伤,而且要考虑慢性、较弱、反复和积累性日晒及其他污染等对皮肤的损害。多数研究证实,将UVA和UVB防晒剂复配后的防晒产品可明显提高对紫外线吸收能力。市场上防晒化妆品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73.
污水紫外线消毒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肠杆菌为受试菌种,研究了紫外线光强、配水水质及微生物因素对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在所选取的紫外光强范围内(0.044~0.163mW/cm2),光强对紫外线灭活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影响不大.水质(浊度、铁和腐殖酸等)对水样的吸光度及紫外线穿透率都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大肠杆菌的灭活率影响不显著;当紫外线剂量增加时,这种影响逐渐变小到可以忽略.微生物的初始浓度对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灭活率有影响,微生物初始浓度越大,灭活率越高;对于不同初始浓度,紫外线灭活后存活的微生物数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因误开紫外线灯致人眼睛灼伤不适的事情屡见不鲜。2月21日上午,东莞市东城小学因学生不慎误开紫外线灯,致使27名小学生眼睛感到不适。所幸孩子们并无大碍,经治疗后均已回校上课。  相似文献   
75.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消毒工艺方案的确定是污水厂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针对此问题从消毒方法的选用到出水消毒工艺的确定,设计出一套适合昆明市各污水处理厂的紫外线消毒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UV/US(Ultraviolet/Ultrasonic,紫外/超声)协同对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机制,采用UV灯(功率为14 W)与US发生器(频率为20 kHz,功率为150 W)组合装置协同灭活隐孢子虫,考察pH、温度、浊度和HA(腐殖酸)对UV/US协同灭活隐孢子虫的影响,并通过SEM(扫描电镜)、蛋白质试验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灭活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对UV/US杀灭隐孢子虫的影响不大,碱性条件下灭活率略高于中性和酸性条件;温度对灭活率有一定影响,5℃下灭活率较低,随温度的上升,灭活率逐渐提高,25℃下10 min灭活率可达99%以上;悬浮物抑制隐孢子虫的灭活,浊度为40 NTU时,UV/US作用25 min的灭活率仅为93.88%;HA对灭活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ρ(HA)高于10 mg/L时,继续增大ρ(HA)对隐孢子虫灭活率影响不大.研究显示:UV/US协同作用对隐孢子虫的灭活机制主要是使其卵囊破裂,同时损伤了隐孢子虫胞内的DNA.   相似文献   
77.
78.
利用紫外法和氯化锂对苯胺菌进行复合诱变,可以提高苯胺菌的苯胺分解率,能极快地高效率地分解苯胺废水中的苯胺.  相似文献   
79.
郭美婷  胡洪营  刘文君 《环境科学》2008,29(6):1644-1648
以大肠杆菌为受试菌种,研究了避光处理对紫外线消毒后三级出水中细菌光复活的影响.将紫外线消毒后的水样避光放置一定时间后再置于光复活条件下,研究了大肠杆菌的复活特性.结果表明,避光放置6h以内,见光后大肠杆菌的光复活能力即刻恢复,并最终达到与非避光处理基本相同的最大复活值;5 mJ/cm2和20mJ/cm2紫外线剂量照射后,最大复活百分比分别为31.1%和0.45%,复活速率分别为1.67×104CFU·(mL·h)-1和125 CFU·(mL·h)-1.延长避光时间至24 h,5 mJ/cm2和20mJ/cm2紫外线剂量照射后的大肠杆菌见光后,最大复活百分比分别减小到10.0%和0.3%,复活速率分别减小到830CFU·(mL·h)-1和20CFU·(mL·h)-1.以上结果表明,延迟消毒后出水见光时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迟或削弱大肠杆菌的光复活,并不能有效保证复活受到抑制,即紫外线消毒后出水中的微生物仍然存在高的复活风险.  相似文献   
80.
太阳入射辐射从根本上决定了大气的热力结构和组成状况.紫外线波长范围的辐射改变了大气中的分子分布,从而引起连锁的化学反应——尢其是对平流层中臭氧的生成产生影响——同时为中间大气层提供主要的热源,而处于可见近红外波段的辐射则能到达低层大气和地球表面并使其增温.因此太阳辐射的光谱组成对确定大气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