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491篇
安全科学   104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954篇
基础理论   517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2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易利用态有机碳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碳源,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累积过程,而易利用态碳源的输入量尤其是相对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不同输入负荷,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取室内模拟培养实验,选择不同浓度梯度添加[0. 5、1、3、5倍微生物量碳(MBC)]~(13)C-葡萄糖,分析葡萄糖-C的矿化特征及其激发效应.结果表明,葡萄糖-C矿化率随着外源碳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葡萄糖-C向快库、慢库分配的比例也分别与碳添加量呈指数关系(R~2=0. 99,P 0. 05和R~2=0. 99,P 0. 05).在高添加量处理(3×MBC、5×MBC)中,葡萄糖的添加抑制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即表现出负激发效应;而在低添加量处理(0. 5×MBC、1×MBC)中,表现为正激发效应,60 d培养结束后累积激发效应分别为160. 0 mg·kg~(-1)和325. 1 m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实验前期,累积激发效应主要受MBC、MBN和DOC的影响,而在后期主要β-葡糖苷酶、几丁质酶和铵态氮的影响.因此,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激发效应与易利用态有机碳添加的碳负荷密切相关,并通过微生物量和酶活性调控土壤碳的矿化过程.本研究对于揭示稻田有机碳累积行为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62.
转基因水稻非法种植和流通事件的屡见不鲜,以及转基因玉米非法种植的传言,引起了国家多部门的重视。2010年,农业部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重点调查市场上转基因种子的销售情况。但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相关的调查结果没有公布于众。  相似文献   
963.
跟土在一起     
跟土在一起,人,很安心。所以,人死后,化成骨,化成灰,才要入土为安——我们的一生,吃的是土里长的,比如大白菜,莲藕,山药,木耳……穿的依然是土里的,比如贴身的棉衫棉裤,以及漫漫长夜里覆盖我们的棉絮——它们均来自棉桃里开出的花。还有那些红薯、麦子、水稻,  相似文献   
964.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在两种微生物环境中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田小艳  徐科  惠媛媛  邱建辉 《环境化学》2011,30(6):1102-1107
以西安花园土和昆明农田腐殖土浸提液作为降解介质,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降解行为和两种土壤中不同微生物对PBS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S膜在昆明腐殖土中降解两个月后的质量损失达到42%,其降解效果大约是西安花园土的9倍.在花园土壤中,真菌对PBS的降解起着主要作用,而腐殖土中,放线菌对PBS的降解起着主要...  相似文献   
965.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安增莉  侯艳伟  蔡超  薛秀玲 《环境化学》2011,30(11):1851-1857
利用红外(FTIR)光谱、Boehm滴定、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等方法对300℃、400℃、500℃、600℃下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进行表征,分别记录为RC300、RC400、RC500和RC600,同时研究了4种生物炭在不同平衡时间、pH值、浓度下对Pb(Ⅱ)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  相似文献   
966.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田流失养分的循环利用,2009、2010年以粳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计农田施用水葫芦(将晒干水葫芦按4 500 kg hm-2农田施用)、不施用水葫芦处理和施氮(N)量为120 kg hm-2(LN)、240 kg hm-2(NN)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磷(P)素含量、吸收、分配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施用水葫芦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含P率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P素吸收量显著提高;2)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P素在茎鞘、叶片和穗中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影响;3)农田施用水葫芦后,除够苗期外,水稻不同生育时期P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极显著降低,P素籽粒效率显著降低,但P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变化;4)农田施用水葫芦后,水稻产量显著提高;5)增施N肥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P素含量和吸收量多得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P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P素籽粒生产效率多明显下降;6)水葫芦×N处理对稻株P素吸收利用多无显著互作效应;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植株含P率、P素吸收量显著提高,使P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P素籽粒生产效率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67.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农田养分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健康,以粳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计农田施用水葫芦(将晒干水葫芦按4 500 kg hm-2农田施用)和不施用水葫芦处理(对照),施N量为120 kg hm-2(LN)、240 kg hm-2(NN),研究其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移栽~分蘖中期、分蘖中期~拔节期、拔节~抽穗期、抽穗期~穗后20 d和穗后20 d~成熟期平均分别比对照8.6%、9.8%、12.2%、15.9%和3.1%,使得成熟期生物产量显著增加(+9.0%);2)与干物质生产量相似,水稻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同化率(NAR)对水葫芦处理的响应呈相似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但NAR在穗后20 d~成熟期有所下降;3)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叶片、茎鞘和稻穗占地上部干重的比例影响不大;4)增加施N量能够明显增加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水葫芦×N的互作效应对水稻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无明显影响.5)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生育前、中期干物质生产量增幅较大,对生育后期影响相对较小.图5表3参15  相似文献   
96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内2优6号、秀水09两个水稻品种生殖生长前期经过喷施不同浓度三唑磷(2 250 mL hm-2、4 500 mL hm-2)后水稻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喷施三唑磷对水稻叶绿素含量产生了影响,其效应随施药浓度增加而增大.三唑磷对叶绿素作用的时效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内2优6号和秀水09分别为<20 d和>20 d,具体表现为施药后d 1,所有水稻品种的喷施处理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施药后d 3~14,与对照相比内2优6号和秀水09分别表现为显著降低和增加,施药后d 21,则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增加.三唑磷降解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率之间总体存在相关性,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内2优6号和秀水09分别呈现负相关和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969.
解磷菌能使土壤中被活性铁、铝等吸附固定的难溶性或不溶性的非有效态磷转化为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磷,从而大大提高磷肥的利用率.通过对江西鹰潭红壤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高效解磷细菌T4.经鉴定,菌株T4为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sp.);T4溶解AlPO4、磷矿粉的能力均比较高,分别为334.2 mg L-1、193.1mg L-1;研究了各种理化因子对T4解磷能力的影响,确定了T4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乳糖15 g L-1,KNO3 1.0 g L-1,pH为7.0,温度为30℃,在该条件下T4溶解AlPO4的量为806.3 mg L-1.在江西鹰潭红壤性水稻土的施用试验表明,将菌株T4制成微生物菌剂施用于水稻田可起到减施化肥的作用.图6表2参28  相似文献   
970.
除饱和砂土液化外,饱和粉土地震液化问题也是岩土地震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饱和粉土地基的地震液化及变形可以采用多种地基加固方法防治,碎石桩技术是常用方法之一.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抗液化效应,主要是增加桩周土体的密度、利于桩体的排水以及由桩体分担地震水平剪应力(桩体减震作用).但由于粉土的土质特性,粉土-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