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423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大亚湾海域多溴联苯醚的生物累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3年9月在大亚湾海域采集生物(鱼、虾、蟹和乌贼)样品,分析其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和脂含量,以及同位素δ15N与δ13C的值.结果表明,鱼、虾、蟹和乌贼的PBDEs总平均含量分别为5.43±3.97,1.18±0.67,3.37±2.33,5.66ng/g脂重.肉食性的鱼类PBDEs的生物累积比植食性的鱼类相对较高.BDE47为最优势组分,占总PBDEs的30%,且在所有样品中均被检出.生物体中PBDEs的含量与脂含量和δ15N值均呈正相关,脂含量对生物体富集PBDEs的影响远比生物所处的营养级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662.
累积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嘉璐 《环境科技》2004,17(3):25-26,2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已经超出了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累积影响评价不仅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是环境影响评价向前发展的一个标志。在分析了其优点,并就其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实施累积影响评价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在我国开展累积影响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63.
流域累积效应及其评估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累积效应、流域累积效应和累积效应评估的概念,并从技术、哲学和社会价值体系3方面着重论述了螺积效应评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流域累积效应评估的研究及未来展望,提出了更加完善合理的流域生态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664.
中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云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2):550-552
我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根据其理论方法研究和环境评价管理的进程,可分为提出、探索和开展3个阶段,并具有理论方法研究和环境评价管理建设密切配合,着重于规划控制技术和顺应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对环境管理的需要等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665.
无源累积氡法监测成都,自贡环境空气中的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固体核径迹法测定成都、自贡市的环境氡水平。1991年在成都市布放探测器4个月,34个室内测点平均氡浓度36.6±17.4Bq·M ̄-3;2个室外点平均16.2±4.2BqM ̄-3。1992年在自贡市6个区域布放67个探测器,64个测点平均氡浓度49.2±24.5Bq·M ̄-3。有3个测点,探测器上出现局部高密集氡径迹,重要探索,未统计入内。若以上述室内氡平均值和环境氡平均植分别代表两市的全年氡平均水平,并以室内公众成员所受平均氡浓度与年有效剂量关系式计算。成都、自贡市公众成员各自受氡年有效剂量当量为1.10mSv和1.48mSv.  相似文献   
666.
课题组于2017年冬季在南京北郊开展了为期45d的雾/霾外场综合观测,并选取12月30~31日一次平流辐射雾过程,分析了气象要素、雾和气溶胶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冷平流与夜间辐射冷却造成的持续性降温为此次雾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短波辐射增强则为雾消散的主导因子;此次雾过程存在爆发性增长的特征,表现为17min内含水量的量级由10-4g/m3增加至10-1g/m3,其中雾滴数浓度的增加对其贡献率可达67%;强浓雾微物理量的时间变率波动性强,雾的水平分布存在显著的不均匀性特征;日出后的强浓雾阶段中存在纳米级气溶胶累积现象,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50nm气溶胶的数浓度增加率可达2817cm-3/h,从二次气溶胶生成(SO2的气-粒及气-液转化过程)、输送(人为活动造成的气溶胶累积及雾中垂直向湍流的输送)等方面探讨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67.
北京市凉水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形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野外定点连续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凉水河污灌区土壤中Cu、Zn、Cr、Pb、Ni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化学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凉水河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北京地区的土壤背景值,特别是Cu和Pb分别达到北京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的3.47倍和4.53倍,凉水河污灌区土壤已经发生明显的重金属累积.②土壤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地区存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重金属显著相关表明污灌可能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原因;土壤各理化性质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表现不一致,土壤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③Tessier连续提取法测定土壤5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均为:残渣态>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含量较高与污水中铁锰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关系;凉水河污灌区重金属潜在迁移能力顺序为:Cu>Zn>Pb>Ni>Cr.④综合分析各土壤重金属富集状况、形态分布及其生态毒性,Cu和Pb是凉水河污灌区土壤中需要优先控制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668.
李亚峰  张驰 《环境工程》2015,33(7):72-75
在常温条件下实现了与厌氧氨氧化匹配的亚硝化过程,并考察了高pH对亚硝化的影响效果。试验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和稳定运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通过控制温度、p H考察NH+4-N与NO-2-N的对应变化情况。温度为28℃时,亚硝化效果良好,NO-2-N累积率达到93.45%;温度为26℃时,出水NH+4-N/NO-2-N为1∶1.3能够满足后续厌氧氨氧化进水的要求。pH较高时,可以通过中和亚硝化产生的H+以及FA与FNA对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实现稳定的亚硝化。  相似文献   
669.
基于FVCOM数值模型,针对杭州湾南岸区域,采用移动固边界的方法,对1984年、2010年以及2020年(规划岸线)3个不同时期杭州湾南岸区域的岸线地形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各个时期水动力场。通过对比发现,在人工及自然因素长期对近岸岸线地形的共同改变作用下,金塘水道区域3个时期水动力场有较显著变化。分析宁波舟山海域间水道的三个过流断面的流量发现,3个年代流量有累积变化的趋势。经过进一步分析可推测,在落潮流挟沙能力足够的条件下,水动力的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南岸及金塘水道区域宁波港(镇海区、北仑区)的淤积,从而影响该区域港口航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70.
河蚬作为原产并广泛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的双壳类淡水软体动物,是我国众多水域的底栖优势种。河蚬对水体污染物具有较强累积能力,已成功用于水体沉积物生物富集及生物毒性效应研究。但应用于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估(TIE)研究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标准指标测定方法和技术体系。为此,本研究在调查底栖生物在我国沉积物毒性研究的基础上,以河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我国生态分布等生物学背景,系统分析其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特征以及相关生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河蚬作为我国特色的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估(TIE)受试生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