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1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689篇
安全科学   448篇
废物处理   175篇
环保管理   248篇
综合类   1989篇
基础理论   313篇
污染及防治   510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3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剩余污泥的含水率较高,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污泥的水分。首先分析了污泥的含水特性和干燥污泥机理,然后分析了主要的污泥干燥方法研究现状,如热风干燥、过热蒸汽干燥、间接干燥、低温热流干燥、热泵干燥、太阳能干燥等。此外,探究了新型的污泥干燥技术及污泥干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并在此基础上,对污泥干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2.
水环境中过量Sb(Ⅴ)所引起的环境危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工艺参数对铁盐改性生物吸附剂吸附Sb(Ⅴ)效果影响、交互作用及其机理,以Fe(Ⅲ)改性卡氏变形杆菌吸附剂(简称“FMPAs”)为研究对象,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FMPAs吸附处理合成含Sb(Ⅴ)废水的吸附时间、FMPAs投加量、pH、温度及Sb(Ⅴ)初始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吸附条件,并对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型、动力学模型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FMPAs吸附Sb(Ⅴ)的最优条件为吸附时间3.0 h、FMPAs投加量1 910.04 mg/L、pH 2.31、温度45.0℃、Sb(Ⅴ)初始浓度24.80 mg/L,且最优条件下Sb(Ⅴ)的去除率高达97.03%.②FMPAs对Sb(Ⅴ)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最大吸附容量(qmax)为60.506 mg/g,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可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属于单层吸附和化学吸附.③FMPAs吸附Sb的机理主要为Fe(Ⅲ)改性卡氏变形杆菌生成了Fe—O—OH、Polyose—Fe、Polyose—O—Fe(OH)2等化合物,这些物质中羟基被Sb(Ⅴ)取代生成新的配合物Fe—O—Sb,使Sb(Ⅴ)得到吸附去除.研究显示,FMPAs对Sb(Ⅴ)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是一种极具潜在应用价值的绿色生物质吸附剂,可用于处理含Sb(Ⅴ)废水.   相似文献   
933.
水杨酸在植物缓解重金属镉胁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重金属镉(Cd)是威胁有机体最大的重金属之一,它不仅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还会通过植物的吸收与累积威胁人类及动物的生命健康。因此,缓解重金属Cd对植物的毒害是植物及环境污染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水杨酸(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当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胁迫时,SA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特异性反应的表达过程,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SA对植物Cd胁迫的缓解作用已得以广泛研究,文章就内源SA、外源SA对Cd毒性的缓解作用,内在缓解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出现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34.
针对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问题,以某地产天然沸石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纯度较高、晶型规整、大小均一、吸附量大的A型分子筛.系统考察了其对氨氮的吸附及再生特性,并结合Zeta电位、FTIR以及XRD对其氨氮吸附与再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准一级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均能较好地反映A型分子筛吸附氨氮过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氨氮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41.68mg/g;吸附饱和的分子筛再生利用方法简便易行,经2mol/L NaCl溶液解吸后能够恢复其吸附能力,5次吸附-解吸再生率均在95%以上;其吸附与再生过程均为Na+与NH4+的离子交换反应,吸附与再生互为可逆过程.该方法为污水厂深度脱氮提供了一条经济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5.
利用水热浸渍法制备了生物炭基-Co3O4复合材料(Co-OB),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IR)等手段对Co-OB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阿特拉津(ATZ)的性能,探究了PMS投加量、腐殖酸(HA)和Cl-对ATZ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OB活化投加量0.025g/L,PMS浓度200μmol/L,ATZ浓度20μmol/L,室温条件下10min内ATZ的去除率为86.3%,与生物炭(OB)和Co3O4相比,其去除率为后两者之和的2.2倍.随着PMS浓度增加,ATZ去除率显著提高.Cl-、HA的存在抑制了ATZ的降解,且随Cl-、HA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大.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OH和SO4·-是ATZ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分析出6种中间产物,并推测出ATZ的降解途径.稳定性实验表明Co-OB具有重复使用性及低Co2+溶出.  相似文献   
936.
田键  鲁锋  陈坤  苑跃辉 《环境工程》2020,38(1):157-161
利用废弃物铜尾矿与抛光泥复合取代粉煤灰,与水泥、石灰、石膏等材料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重点研究了铜尾矿与陶瓷抛光泥的颗粒细度、掺加量、工艺参数等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绝干密度等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对其微观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尾矿与抛光泥粉磨时间为20 min时,铜尾矿的比表面积达到244.5 m2/kg,抛光泥比表面积为350.4 m2/kg。原材料中铜尾矿、抛光泥、水泥、石灰、石膏的质量比为45∶20∶10∶22∶3时,制备的砌块最大抗压强度达到5.1 MPa,平均抗压强度达到4.7 MPa,绝干密度低于625 kg/m3,达到A3.5,B06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要求。砌块中的托贝莫来石与C-S-H (B)等水化产物与未反应的石英相互致密穿插,使砌块的微观孔结构更加致密,砌块的抗压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937.
938.
目的针对在安徽省内H1、R1及T28三个站点自然环境下暴露1年后的Q235、40Cr及镀锌钢,开展腐蚀速率、腐蚀产物及腐蚀层形貌的研究,探讨其大气腐蚀机理。方法采用称量法计算腐蚀质量损失,通过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法观察腐蚀层表面及截面形貌,用电子能谱仪测试微区成分,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腐蚀层的物相构成。结果 Q235、40Cr的大气腐蚀产物为Fe OOH、Fe3O4、Fe(OH)3及FeSO4,镀锌钢则为Zn O及Zn SO4。Q235、40Cr腐蚀层表面分布着绒球状的α-FeOOH及片状的γ-FeOOH,镀锌钢大气腐蚀层致密,但T28站点镀锌钢表面形成点状的腐蚀坑,腐蚀防护能力降低。结论同一站点三种钢腐蚀速率大小次序为40CrQ235镀锌钢,站点R1钢的腐蚀速率最大,站点T28的腐蚀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939.
钢轨的腐蚀关乎铁路运营效益和运输系统的安全等重大问题,重轨钢的耐腐蚀性同强度、硬度、耐磨性一样重要,应高度重视对重轨钢耐腐蚀性能的研究。介绍了国内外重轨钢的研究,主要概述在重轨钢加入Cr、Nb、Cu、Si、Mn、Ti、Al、Cr或Ni等不同合金元素,对重轨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介绍不同组织(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的重轨钢,以及这些组织对重轨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说明了不同的热处理或加工工艺对重轨钢耐腐蚀性能好坏的影响。最后结合重轨钢腐蚀机理、锈层形成机理和电化学过程以及影响金属大气环境腐蚀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几点提高重轨钢耐腐蚀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0.
近年来,生物炭在环境修复、固碳、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得到广泛应用,与纳米材料联合制备的新型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使原生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官能团、催化降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本文介绍了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工艺,重点阐述了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对不同环境介质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应用,为后续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在环境修复应用的工程化和商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