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67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131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958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326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1.
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再生浆造纸工艺及给排水流程 ;采用锅炉烟气处理脱墨黑液 ,漂白废水用于废水脱色 ;采用絮凝沉淀、过滤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综合污水。实现废水多级回用 ,循环水率达 80 %~ 90 % ,少量废水达标排放 ,投资和运行费用可节省近 5 0 %。  相似文献   
412.
用絮凝法对难降解的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进行了处理,以垃圾渗滤液的CODcr去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探讨了絮凝剂、最佳絮凝剂的投加量以及pH值等因素对这类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用硫酸亚铁的絮凝处理效果最好,当浓度为20%的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7 mL/100 mL,pH值为10,与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比例为2:1时,可使垃圾渗滤液的CODcr去除率达到60%,色度去除率达到40%,使渗滤液的CODcr从2654.6 mg/L降到977.8 ms/L,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13.
钟育生 《福建环境》1997,14(2):15-15
通过纤维板生产工艺的改进,即对料浆和白液进行二次絮凝工艺处理,回收流失的料浆和废水,取得了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414.
本文介绍了以化学法为主的含重金属电镀污水处理工艺,并提出处理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15.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目前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种类及其研究情况.讨论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絮凝剂分子的性质和胶体颗粒的性质.文章还进一步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它包括连桥作用、电荷中和机理和卷扫作用,同时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16.
本方法是用固相萃取法萃取水和废水中的多菌灵,取浓缩纯化后的有机相直接进样到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外标法定量.  相似文献   
417.
利用芬顿和光-芬顿工艺降解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起始pH值5.0及较低H_2O_2/Fe~(2+)投加量时,芬顿法的氧化-絮凝作用可以去除70%以上的COD。采用芬顿氧化-絮凝和光-芬顿组合工艺处理不同浓度纳滤浓缩液时,H_2O_2/Fe~(2+)投加量为35 m M/8 m M和90 m M/10 m M时均可实现90%的COD和TOC去除率;组合工艺出水COD为112~160 mg/L,BOD/COD为0.35~0.43。纳滤浓缩液中检出的13种多环芳烃经过组合工艺处理后的总去除率均约在90%。  相似文献   
418.
为从生活污水中回收水资源并同时减少后续处理的反应器容积,本研究采用水通道蛋白正渗透膜对生活污水进行浓缩,并探究不同汲取液对生活污水的浓缩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在污水体积浓缩至初始的1/10时,氮、磷等浓度浓缩倍数仅为1~3左右,而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浓度浓缩倍数约为4~7,浓缩后污水COD/TN从2.9增至10.9,生物脱氮潜力明显提高.由于汲取液的盐反向扩散和原料液中污染物浓度的升高,高离子强度是影响污染物截留率的重要原因.浓缩时采用高浓度汲取液会导致膜表面出现结垢,膜污染严重.采用MgCl2作为汲取液可有效减轻浓缩过程中的盐度累积,且Mg2+的作用还可促进微生物活性,但这也可能导致水通道蛋白的分解.  相似文献   
419.
汪俊杰  刘研萍  朱佳  韦伟 《环境工程》2020,38(3):82-86,141
为探究不同条件的回流底泥对絮凝强化的影响,采用智能光谱散射分析仪(IPDA)对絮凝过程进行连续监测。通过分析出水浊度和絮体生长曲线,考察了底泥投加量、存放时间和底泥pH对底泥强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投加量对于絮体生长FI值(絮凝指数)影响不大,回流单倍底泥时,出水浊度降至1.3 NTU,较常规絮凝下降38%;底泥存放时间越长,絮体生长FI值越小,存放时间<3 d的底泥可保证出水浊度维持在2.0以下;底泥pH为3.0时,出水浊度低至1.2 NTU,酸处理后的底泥,其絮体生长变化曲线不稳定,FI值呈明显震荡波动趋势。回流单倍底泥时,底泥能够强化絮凝的去浊能力,絮体颗粒保持较大尺寸。底泥形成24 h内回流,絮体颗粒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最大,能保持底泥的最大活性。过高或过低的底泥pH导致絮凝效果变差,最适宜的底泥pH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4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