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677篇
安全科学   320篇
废物处理   151篇
环保管理   202篇
综合类   1754篇
基础理论   235篇
污染及防治   511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纯化,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影响因素,研究动向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2.
发光细菌法测定大庆地区排污干渠水质的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利用发光细菌法测定大庆排水干渠水质污染的情况,结果表明,平水期水质毒性大于丰水期;中央排污干渠、东排污干渠水质毒性大于西排污干渠;两类污水混合后流出物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会更强。  相似文献   
933.
以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为原料,加入不同的胺类交联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合成出一系列环氧氯丙烷-二甲胺聚合物(EPI-DMA).研究了交联剂及用量对产品特性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IR)和电子透射电镜(TEM)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EPI-DMA的结构及在水中的聚集形态;并通过烧杯实验研究了EPI-DMA对染料模拟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交联剂的加入使EPI-DMA的粘度和阳离子度发生变化;不同交联剂制备的EPI-DMA的IR谱图相差不大,但在水溶液中的结构形貌不相同;EPI-DMA处理模拟活性艳红废水时以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为作用机理,在处理还原大红废水时以电中和作用为主;在用EPI-DMA处理实际废水时脱色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0%和60%.  相似文献   
934.
高效絮凝菌的细胞融合及产絮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含油废水处理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到具有絮凝特性的絮凝菌株F2、F6,絮凝率在80%以上.对絮凝菌F2、F6的絮凝基因进行基因定位.首先对菌株F2、F6进行药物抗性遗传标记选择,然后提取质粒,其中F6无质粒,则絮凝基因在染色体上;F2有质粒,将具有絮凝特性的菌株F2的质粒转化到无絮凝特性的受体菌DH5α细胞中,最后对转化菌进行絮凝特性检测.结果表明,转化菌株的絮凝效果明显低于原始亲株F2.初步判断F2、F6絮凝基因定位于染色体DNA上,不在质粒上.因此,为了提高絮凝菌的絮凝效果,利用高效产絮菌株F2、F6作为亲本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对融合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融合子进行絮凝测定.实验结果确定了青霉素GK的最适浓度,F2为0.6 u·mL-1、F6为0.1u·mL-1,得到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及融合子;经絮凝试验对融合子的验证,结果表明,数株融合子表现出产絮特性,融合子絮凝效果与亲本菌株F2、F6相当.  相似文献   
935.
通过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的动态试验研究,确定其运行周期为72 h,能很好地去除水中腐殖酸有机物,但不同纳滤膜组成的集成工艺处理效果不同.采用PACl絮凝剂处理水样2时,以流程1运行的含TQ56-36FC型纳滤膜的集成工艺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为0.45 mg/L,UV254nm在0.003 3左右波动,且有95%以上的脱盐率.以流程2运行的含M-N1812A型纳滤膜的集成工艺处理3种水样时的膜清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在0.75 mg/L左右波动,UV254nm大都远小于0.007 5,有时甚至为0.水样1和水样3的UV254nm平均值为0.005 4,水样2的最低,平均值为0.003 3,脱盐率只有6%~10%.以PACl为絮凝剂时,集成系统有较强的适应原水水质变化的能力.预处理中活性炭柱的存在提高了M-N1812A型纳滤膜清水样的水质,但并没有延长膜的使用周期.这也表明膜的污染更重要的是来自无机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936.
桑皮纤维是一种资源可再生纤维素纤维,但在脱胶制取桑皮纤维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环境,限制了桑皮纤维的开发利用.采用调节pH值、絮凝、Fenton试剂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等物理-化学综合处理法处理桑皮脱胶废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物理化学法处理桑皮脱胶废水,COD总去除率达到97%以上,色度降到5倍.此方法处理效果明显、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937.
进行了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微絮凝-超滤工艺中,相同混凝剂投加量(相同金属摩尔浓度)下铁盐比铝盐的混凝效果好;微絮凝-超滤工艺的最佳絮凝时间为120 s左右;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2.2 mg/L(以Fe计).微絮凝-超滤工艺在改善出水水质和缓解膜污染方面均优于直接超滤工艺.微絮凝-超滤工艺的出水水质均符合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要求.  相似文献   
938.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辐射和固体NaOH联用的选择性加热方法,在低温下(<5℃)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研究了微波辐射、超声辐射和固体NaOH溶解内加热对其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成叔胺的反应时间缩短为7min,产率增加了25%.以DADMAC作单体,聚合得到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的特性粘度为2.7,絮凝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39.
絮凝-BC法-氧化絮凝工艺处理高浓度印钞废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絮凝-BC法-氧化絮凝工艺对高浓度印钞废水的处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可行,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99.9%,出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40.
常温SBR厌氧-好氧反应器的短程硝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污水节能脱氮新技术之一,其关键在于实现短程硝化,而水温是控制短程硝化的主要因素。在生活污水氨氮浓度小于100mg/L的水质条件下,采用SBR厌氧-好氧反应器进行了常温短程硝化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温14.5℃~16.5℃的条件下,在好氧段可以实现短程硝化,亚硝化率达到了94.9%。亚硝化的程度还与曝气时间的长短有关,曝气时间短时,可以将氨氧化控制在亚硝化阶段,积累大量的亚硝酸盐,但是氨转化率比较低;曝气时间延长,氨氮去除率增加,同时部分亚硝酸氮会被进一步氧化成硝酸氮。该研究结果打破了只有在中高温条件下才能实现短程硝化的普遍看法,从而为在常温下实现短程硝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