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43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103篇
环保管理   103篇
综合类   831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302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81.
通过对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在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实证研究,对比分析其加药絮凝式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和电子絮凝式含煤废水处理工艺,从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工艺优缺点等方面阐述并证明了现有工艺在节能增效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82.
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对3种典型藻类的生长及絮凝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对3种典型藻类的生长及絮凝作用.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四尾栅藻(绿藻)和菱形藻(硅藻)为研究对象,鄱阳湖采集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利用500 m L玻璃锥形瓶作为小型、光照均一体系,于此体系中研究了颗粒物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使用混凝试验搅拌仪分别研究了颗粒物粒径、浓度和体系p H对颗粒物絮凝沉降藻细胞的影响.在小型光照均一体系中,20 mg·L-1(鄱阳湖悬浮颗粒物低浓度)和80 mg·L-1(鄱阳湖悬浮颗粒物高浓度)颗粒物对3种藻类的生长影响均较小.在颗粒物投加量为0.02 g·L-1时,60~300目颗粒物均促进藻类的絮凝沉降,并且随着颗粒物粒径(D50)的增大,藻细胞的絮凝沉降效率逐渐减小,而且粒径在1~25μm部分的颗粒在此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当颗粒物投加量由0.02 g·L-1升至1.28 g·L-1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随之提高.在颗粒物投加量为0.02 g·L-1时,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菱形藻的絮凝沉降效率仅为11.08%、15.87%和7.50%,当颗粒物浓度升至1.28 g·L-1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分别达42.33%、41.72%、28.98%.在p H值6~10范围内,随着p H升高,颗粒物对蓝藻、绿藻的絮凝沉降作用逐渐减小,絮凝沉降效率分别从p H为6时的36.10%、35.07%降到p H为10时的16.25%、12.59%;而对硅藻的絮凝沉降作用不明显.由此可见,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影响藻类的絮凝沉降过程,使藻类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83.
以絮凝菌A9和BS-5及其产生的絮凝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碳源、氮源及初始pH值等因素研究絮凝菌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紫外扫描、Molish、蒽酮呈色反应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这两种絮凝剂的成分进行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菌株A9和BS-5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9和BS-5产生絮凝剂的适宜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分别为酵母膏和NaNO3,适宜初始pH值分别为9.0和6.0,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率均达到95%以上.紫外扫描和红外检测等结果表明,菌株A9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菌株BS-5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和少量蛋白质.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絮凝菌A9属于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絮凝菌BS-5属于代尔夫特食酸菌(Delftia acidovorans).  相似文献   
384.
采用富集培养及平板分离方法从成都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SNUX-1,经形态特征及16S rRNA鉴定该菌株为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对该菌株絮凝活性分布及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絮凝剂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微生物絮凝剂为胞外产物,显色剂显色结果表明,该絮凝剂不含蛋白质成分,含有糖类成分;在以蔗糖为碳源、培养基初始pH值为8、以氯化铜为助凝剂的条件下培养12 h,该菌株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率最高,达96.71%,可作为治理环境污染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85.
絮凝动力学的现状与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青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0):3042-3049
在絮凝动力学的发展中先后提出了Smoluchowski理论、Camp-Stein理论和微涡旋理论,但迄今尚存在若干不足,特别是还不能全面揭示湍流絮凝的致因,也未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湍流絮凝速度方程,严重影响了水处理絮凝工艺与设备的设计及放大.近年来,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发展为深入研究絮凝动力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有望使湍流絮凝动力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86.
为得到絮凝活性高的优良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和化学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菌株XN-3进行人工育种,选育出性能优良、遗传稳定的变异菌株UH-2-4,其絮凝率达到96.8%,比原菌株提高了25.1%。并研究了金属离子、投加量对其絮凝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7.
从活性污泥、水体底泥、植物根系土壤和草莓种植土壤中筛选、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考察发酵液用量、助凝剂用量以及碳、氮源种类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及菌株对实际重金属废水的絮凝作用。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菌体发酵液用量0.2 m L,助凝剂用量0.8 m L时,菌株QB1的絮凝性最高,可达到93%。其对多种重金属废水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性能,对含铅废水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388.
采用接枝聚合法在硅烷化凹凸棒粘土(OATP)表面接枝淀粉,制备淀粉/凹凸棒粘土(ATP)复合吸附絮凝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淀粉/ATP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淀粉质量分数(相对OATP质量)为100%,聚合反应时间为3 h,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03%,反应温度为60℃时,制备的淀粉/ATP对镉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36.78 mg/g.与ATP、OATP相比,淀粉/ATP对镉离子的吸附容量增大了2倍以上.复合材料具有比OATP更强的捕获能力,所形成的絮凝体大而密实,比淀粉絮凝剂具有更好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389.
采用电絮凝法预处理兰炭废水中COD。在装有可溶铁阳极、石墨阴极的PVC电解槽中进行了COD的去除研究,针对影响电絮凝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反应时间、进水pH、电流密度及极板间距)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电絮凝进水pH为9~11条件下,极板间距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当进水COD为22 920 mg/L时,在电絮凝反应时间为3 h、进水pH为10、电流密度120 A/m2和极板间距为20 mm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22.9%;在此条件下,去除1 kgCOD消耗电能0.464 kW·h,消耗铁0.17 kg。  相似文献   
390.
以聚合氯化铝(PACl)作为混凝剂,采用混凝法处理高浓度(COD>50 000 mg/L)涤纶工业长丝生产废水,以降低废水的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和生物毒性,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以便后续采用生物法进一步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ACl能够有效降低废水的浊度、COD、BOD5及生物毒性,其对浊度、COD、BOD5和生物毒性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9.9%、92.8%、91.2%和99.2%。此外,PACl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在其投加量为1 200 mg/L时,BOD5/COD值(0.13)可达到原水的1.75倍。综合考虑废水处理成本及污染物去除情况,PACl最佳投加量为1 000~1 50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