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65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硼氢化纳还原法制备了铁纳米颗粒,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其进行保护。所得铁纳米颗粒大小在13nm左右,体心立方相。对比了在机械搅拌和超声辅助条件下纳米铁对酸性红G的降解率,超声条件下纳米铁和微米铁对酸性红G的降解率,以及纳米铁投加量、pH值对酸性红G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下,pH=6~7时,4min内纳米铁对酸性红G有较高的降解率。机理分析表明超声辅助条件下纳米铁对酸性红G的降解主要是超声分散下纳米铁的还原作用得到提高以及纳米铁氧化产物的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82.
红芝所产漆酶对蒽醌染料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芝Ganoderma lucidum发酵所得漆酶粗酶液对蒽醌染料进行脱色实验,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染料浓度、温度、pH、转速等条件对蒽醌染料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芝漆酶粗酶液对蒽醌染料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脱色的适宜条件为:染料浓度150mg/L、反应温度40℃、pH值3.5。在上述条件下反应8h,蒽醌染料脱色率可达90%左右,摇床转速对染料脱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3.
李克斌  罗倩  魏红  张涛  陈经涛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2242-2249
为了明确影响Cu2+/吡啶/H2O2对模拟染料(DR4BE)废水脱色的主要因素,采用动力学分析、正交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溶液pH、Cu2+、吡啶、H2O2浓度及Cu2+、吡啶和H2O2组合对初始脱色速率常数和最终脱色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自由基抑制、H2O2催化分解实验探索了Cu2+/吡啶/H2O2对染料的脱色机理.结果发现,Cu2+/吡啶/H2O2能有效使DR4BE快速脱色,脱色效率远高于Cu2+/H2O2;pH是影响初始脱色速率最重要的因素,吡啶、Cu2+及pH是影响最终脱色率最重要的因素;溶液pH在7.0左右时有利于该脱色过程的快速进行.Cu2+与吡啶的交互作用相对较强,吡啶、Cu2+与H2O2的交互作用相对较弱.羟基自由基氧化是Cu2+/吡啶/H2O2对染料DR4BE初始快速脱色的主要机理.研究结果还表明,Cu2+/吡啶/H2O2体系可用于中性条件下染料废水的快速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84.
二氧化钛催化降解中性红的历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二氧化钛降解中性红过程中体系pH值的变化,并对体系的UV-VIS光谱进行分析,进而推导出中性红的降解历程,可为降解条件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以海藻酸铝为主要包埋材料、纳米Al_2O_3为添加剂,包埋固定红平红球菌,制得纳米Al_2O_3固定化红平红球菌菌球,并将其用于苯酚的降解。表征结果显示:菌球内部包含丰富的菌丝体;内部孔径以中孔居多。实验结果表明:菌球的最优制备方案为0.05 g纳米Al_2O_3加入3 m L海藻酸钠溶液中、海藻酸钠质量分数6%、微生物包埋量0.5 m L/m L(以海藻酸钠溶液计)、Al_2(SO_4)_3质量分数3%;在初始苯酚质量浓度为400 mg/L、反应时间为24h、菌球加入量为8 g/L、反应p H为8.0、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菌球首次使用时可使苯酚完全降解,使用5次后的苯酚降解率仍达93%以上,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  相似文献   
86.
固定CO2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了含有RubisCOForm II基因的可转化大肠杆菌紫色非硫杆菌穿梭质粒(PMPB2),将其转化紫色非硫杆菌野生型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 No.7 和紫色非硫杆菌RubisCOForm I缺陷型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No.7DFI,获得2 株RubisCO基因工程菌MG11 和MG14,二者的RubisCO 酶活性比对照菌分别提高76 .7% 和83.3% .连续传40 代表明,重组质粒在受体菌中是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红球菌(Rhodococcus)Chr-9菌株在基础盐培养基中降解吡啶和苯酚的特性,分析了菌株降解苯酚和吡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菌株Chr-9能够在72 h内将基础盐培养基中的吡啶(200 mg L-1)和苯酚(200 mg L-1)完全降解,同时利用吡啶和苯酚进行生长.菌株降解吡啶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8.0.菌株降解吡啶和苯酚的速度与底物的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在无其它氮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菌株能够利用吡啶和苯酚协同生长.图7参12  相似文献   
88.
分离到一株能以苯酚、苯甲酸、对甲酚、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具有同时降解单环和双环芳烃能力的细菌菌株,经生理生化、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为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sp.strainPNAN5).在实验条件下和在温度为20~40℃、pH7 0~9 0范围内菌株PNAN5降解苯酚的效率保持在80%~100%之间,苯酚浓度在2~10mmol·L-1范围内变化对降解效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该菌株通过邻苯二酚1,2 双加氧酶催化的开环途径降解芳烃,不同于已知的浑浊红球菌(R.opacus)是通过邻苯二酚2,3 双加氧酶催化芳烃降解.以细胞裂解液测定该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Km值为35 94μmol·L-1,Vmax为0 84μmol·L-1·min-1·mg-1.  相似文献   
89.
粉煤灰--Fenton法处理酸性红印染废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美尔雅酸性红废水为研究对象 ,采用粉煤灰—Fenton法进行处理研究。确定了絮凝剂及其最佳浓度、粉煤灰和Fenton试剂处理的最佳条件。经处理后废水COD的去除率达 97%以上 ,色度去除率达 99%以上。  相似文献   
90.
以壳聚糖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制备了复合改性膨润土,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该改性膨润土对活性红X-3B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插入CTAB改性膨润土层间;当复合改性膨润土投加量为5 g·L~(-1),pH为3时,其对活性红X-3B的去除率可达99.1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行为适于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由吸附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变ΔG0,吸附熵变ΔS0,表明吸附为放热和熵减少的自发过程.复合改性膨润土稳定性受搅拌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不明显,pH较低(pH3)时稳定性会降低.通过Zeta电位分析认为,静电作用为吸附的主要机理.经过6次吸附/再生后,改性膨润土对活性红X-3B的去除率仍在60%以上,表明复合改性膨润土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研究表明,该复合改性膨润土是一种对水体中活性红X-3B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