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篇 |
环保管理 | 15篇 |
综合类 | 73篇 |
基础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4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安全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无论是基础安全文化还是专业安全文化,都可以通过安全文化教育得到提高。我国安全教育蓬勃发展,对提高各行业安全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传播安全文化、提高公众安全文化素质提供了人才资源。从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3.
2015年北京市两次红色预警期间PM2.5浓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2015年北京市两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PM2.5浓度变化特征并初步评估了减排措施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红色预警期间,北京市PM2.5平均最高小时浓度出现在12月9日19:00,为282μg·m-3,单站最高小时值出现在京东南市界永乐店站,浓度达496μg·m-3.第2次红色预警期间,PM2.5全市平均最高小时浓度出现在12月22日20:00,为421μg·m-3;单站最高小时值出现在京西南市界琉璃河站,浓度达831μg·m-3.两次红色预警累积持续时间均呈现出南部站 > 城区站 > 北部站的特征,且第2次红色预警期间PM2.5浓度南北差异明显大于第1次,PM2.5平均浓度在150μg·m-3以上的面积明显大于第1次,第2次红色预警期间重污染面积可达总面积的93%.两次预警期间气象条件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转化和区域输送现象,极端气象条件是重污染形成的外因,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才是导致重污染形成的内因.初步评估结果显示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实施后,北京市PM2.5环境浓度下降约20%~25%,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4.
95.
体育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同时也符合新时期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趋势。采用文献和实地考察等方法,结合产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相关内容,探究体育旅游和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开发的动力机制、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结果表明:(1)动力机制包括业态融合、全民健身、消费升级的外生拉动力和资源契合、符号耦合、谋求效益的内生推动力。(2)现实困境包括职能部门高效沟通和协作机制不畅、融合开发运营理念难以深化、文化价值内涵转化效益不足、单一产品形态同质化低效化。(3)从打破行政壁垒,推动高效协同、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品牌营销,打造旅游目的地、深挖内涵消费,打造创意产品、打造品牌赛会,构建共生机制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1,(3):32-40
红色文化内蕴党员干部政德教育所需要的丰富精神给养,是开展党员干部政德教育的优质资源和生动教材。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政德教育,有利于唤醒政治灵魂,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方向;刻写红色基因,涵养党员干部的初心情怀;铭记红色历史,锤炼党员干部的担当品格;传承红色作风,强化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实践中,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政德理论教学,建设集物、事、人、魂、规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精品课程;融入政德实践教育,开展集看、听、思、悟、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实践活动;融入政德主题教育,组织集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研讨、对照查摆、专项整治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政德宣传矩阵,打造集文字、图像、影像、音乐、舞台剧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立体式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97.
98.
99.
综合利用监测数据并结合数值模型,分析了2015年北京市第2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PM_(2.5)浓度变化特征并初步评估了减排措施对PM_(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初期北京市南部地区PM_(2.5)浓度明显偏高,且PM_(2.5)极端高值往往出现在北京南部站点.污染输送阶段,北京市PM_(2.5)小时浓度在短时内呈爆发式增长,浓度积累速率可达5~10μg·m~(-3)·h~(-1).污染缓解阶段,偏北风作用,空气质量转好.预警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南北差异较大.应急措施实施后,北京市PM_(2.5)环境浓度下降约20%~25%.PM_(2.5)累积速率呈现出交通站城区站背景站的特征,与重污染日平均值相比交通站下降幅度最大,表明减排措施在交通站更加显著.气象条件对重污染的形成和结束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更好的做好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应加强对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研究,同时关注不同方位PM_(2.5)浓度峰值及重污染持续时间的变化,形成北京市分区预报预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0.
2016年12月京津冀地区发生一次重污染过程,北京和天津于12月16日20:00至12月21日24:00,河北省(除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于12月16日00:00至12月22日18:00发布了重污染红色预警.为研究重污染过程与应急措施的控制效果,基于环境监测数据与模型模拟结果对本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物浓度、天气形势与气团输送、区域传输和减排效果进行了研究.本次重污染过程中各地市PM2.5平均浓度均超过200 μg·m-3,小时均值峰值为834.5 μg·m-3.重污染期间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低压控制与气团传输加剧了污染过程.各地市平均本地贡献为47.1%,受天气形势影响传输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本次红色预警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平均下降比例为27.6%,减排效果明显.如果提前实施重污染应急措施,可以使PM2.5下降浓度有一定提升.提前2 d实施可以使PM2.5浓度平均下降比例增加4.4%,提前3 d以上效果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