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3篇 |
免费 | 321篇 |
国内免费 | 24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93篇 |
废物处理 | 29篇 |
环保管理 | 586篇 |
综合类 | 1885篇 |
基础理论 | 327篇 |
污染及防治 | 133篇 |
评价与监测 | 111篇 |
社会与环境 | 329篇 |
灾害及防治 | 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28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42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235篇 |
2012年 | 216篇 |
2011年 | 220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188篇 |
2008年 | 261篇 |
2007年 | 207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134篇 |
2004年 | 119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长三角地区台风危险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灾害是影响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处西北太平洋西侧,长三角地区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侵袭。根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1949-201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首先提取了影响长三角16个城市的台风最大风速数据,分别从台风影响频次、强度和最大风速极值分布的角度定量地分析了各个城市的台风灾害危险性,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台风灾害危险性在长三角地区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台风影响频次和强度都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综合台风影响频次、强度和极端台风重现水平,这16个城市可以划分为3个危险等级:"高危险"城市,包括台州、绍兴、宁波和舟山;"中危险"城市,包括杭州、上海、嘉兴、湖州、无锡和苏州;"低危险"城市,包括南通、常州、镇江、南京、泰州和扬州。致灾因子危险性定量评估是灾害风险评估中重要的一环,研究结果可供制定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防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732.
通过对陕南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清代(1644-1911年)陕南霜雪灾害等级、阶段变化及不同等级灾害周期性等。统计分析显示,陕南清代发生霜雪灾害28次,平均每9.57年发生一次;霜雪灾害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21%,72%和7%;清代霜雪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1644-1668年和1819-1868年的第1、第3阶段为灾害多发期,而1669-1818年和1869-1911年的第2、第4阶段为灾害少发期。霜雪灾害的自相似性揭示了灾害的分形性,分形结果显示陕南地区清代各等级灾害呈周期变化,且这些灾害的集中性非常强。陕南清代轻度、中度和重度霜雪灾害发生分别存在着16~18 a,7~8 a和46 a振荡周期。该地区霜雪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偏暖月的持续性降雪、积雪或由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造成的。初步确定陕南清代发生了两次霜雪灾害气候事件,时间在公元1649-1663年和1817-1842年。 相似文献
733.
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8年58年的历史台风资料分析了台风致灾因子,提取了影响长三角地区的187场台风并根据台风路径频率,将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台风划分为西行、穿越和北上3类优势路径和一类特殊路径。然后,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和DEM高程数据,将长三角地区台风孕灾环境划分为海岸带、北部平原和南部丘陵3个区域,并分析了每个区域发生的主要台风灾害链类型。针对"云娜"、"芸妮"和"爱娜斯"3个台风案例,分析了台风路径与不同孕灾环境组合形成的不同台风灾害链。结果表明:海岸带易引发台风-大风-巨浪或风暴潮灾害链;丘陵区域易引发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链;平原地区易引发台风-暴雨-平原洪水和内涝灾害链。西行类台风影响海岸带和南部丘陵地区,易形成海岸带和南部丘陵区的台风灾害链;穿越类台风影响整个长三角地区,3种类型的台风灾害链都易发生;北上类台风一般只影响海岸带,易形成海岸带的台风灾害链。 相似文献
734.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是当前灾害研究领域的主要难点之一。以经济发达、灾害频繁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分析单元,以人类生命体作为受灾对象,尝试进行了区域多灾种综合风险度分析。致灾因子方面选取地震、台风、洪水;选择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交通状况、通信设施和医疗状况等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以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暴露性指标。以历史上各致灾因子造成的年均死亡人数为权重依据,将各致灾因子进行加和得到多致灾因子的危险度指数;使用熵值法对脆弱性的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脆弱性指数。将得到的多致灾因子危险度指数、承灾体脆弱性指数和暴露性指数合并,得出各县的人类生命多灾种综合风险度指数。结果表明:高风险度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区域、台州市的南部。所得风险度指数反映了长三角区域内各县区人口受到多灾种综合影响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735.
736.
737.
利用塔克拉玛干地区18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1961~2005年春季沙尘暴发生和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降水、温度、风速、起沙风(≥5m/s)日数等气象条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地区除轮台、巴楚、塔什库尔干外,其余15个台站的沙尘日数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减趋势,其中11个台站减少显著.该地区冬季、春季降水和温度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平均风速则不断减小,起沙风日数也呈现出显著的减小趋势.沙尘源区的平均风速和起沙风日数与沙尘日数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62和0.674,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大风是引起沙尘暴的直接原因.沙尘日数与春季和冬季降水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和-0.274,与春季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与冬季降水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春季降水对该地区的沙尘暴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而冬季降水对春季沙尘暴的影响不大;春季和冬季平均平均气温与沙尘日数呈不显著负相关,表明冬、春季节的气温变化对春季沙尘暴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738.
以典型温和地区昆明为代表,采用量化监测和主观问卷的方法,综合主客观评价,分析温和地区地下超市室内空气品质.分别统计分析周末和工作日人流量与CO2、TVOC浓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不同功能区各污染物浓度的对比、单项污染物的逐时变化规律以及超市内不适症状情况.在此基础提出改善温和地区地下超市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39.
近年来.与电梯有关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且呈高发态势,主要发生在商场、宾馆、医院、地铁等场所及民用住宅,这些都是人员密集地区。根据统计.仅2011年我国就发生较大的电梯事故57起.占全国特种设备事故数的22.1%。而电梯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现在电梯的安全使用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故从2011年起各地相继开展了以电梯安全为内容的专项整治工作。一、人员资质限制及责任 相似文献
740.
兴化市位于里下河地区.辖区内有工业企业4000多家,分布于35个乡镇(开发区),工业企业门类众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危险程度不一,安全监管难度大。怎样破解难题,使基层安监人员在安全检查时能够更好地依法履职.兴化市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