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317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沼泽红假单胞菌H3对酸性红B2GL染料的厌氧脱色和降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印染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H3),在光照厌氧条件下该菌生长细胞可将100mg/L酸性红B2GL染料去除到30mg/L.完整细胞脱色的最适条件为pH70,温度30℃,细胞浓度20—25mg/mL(湿重).低浓度的阳离子对脱色影响不大.在通Ar气使严格厌氧和加有还原性辅酶I的条件下无细胞提取液的脱色活性最高,比活率为154×10-2mg/(mg·h).根据降解产物的分析,推断了该菌对酸性红染料的降解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红粘土的分布特征、土体构造特征及土性特征入手,系统研究红粘土的成因,包括研究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的相互作用、红粘土的物质来源、土中矿物的种类和形成条件;着重分析碳酸盐岩地表岩溶的作用、特点对红粘土形成的重要影响;认为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作用和红土化作用是红粘土特殊成因中的两种最重要的地质作用,而前者不仅是控制红粘土性质的主要因素,还影响成土后期的土质演化过程。红粘土特殊性的本质源于特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沿海地区大气扩散参数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张金利  李烨等 《环境工程》2001,19(5):25-26,61
实验测定了酸性红3B染料废水中酸性红3B在粉煤灰中的吸附特性,研究,研究了吸附温度、粉煤灰粒径及溶液pH值对吸附等温曲线的影响,得到pH=6.8、25℃下的吸附等温表达式;考察了处理量、染料浓度、粒径等对粉煤灰固定床吸附处理酸性红3B染料废水过程穿透时间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偶联剂法在聚丙烯多面球表面负载化纳米TiO2,在高压汞灯照射下,以酸性红B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催化氧化法进行降解处理;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H2O2和Fe3+投加量、pH以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对酸性红B染料降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不同β-环糊精(β-CD)含量的醋酸纤维素(CA)纳米纤维膜,并对纤维膜的结构形貌、尺寸分布、孔隙率、比表面积以及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随后研究了不同β-CD含量、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下,纳米纤维膜对甲基红染料的截留性能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过量(≥30%)的β-环糊精会使纳米纤维产生珠节,纤维的形貌和力学性能变差;吸附试验表明,β-CD的加入提高了CA纳米纤维膜对染料的吸附,MR吸附率可达93.48%,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181.74 mg/g,比纯CA纳米纤维膜提高了将近40%;此外,染料的截留实验表明,纳米纤维膜对染料的截留效果较差,最大截留率为50.35%。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有机质对p, p′-DDE在土壤中的吸附影响因素,采用批量试验方法,分析p, p′-DDE在包气带土壤及含水层土壤上吸附量的变化及有机质对p, p′-DDE在土壤中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p, p′-DDE在土壤中的吸附均符合先快后慢、最后达到吸附平衡的规律;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用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拟合,说明p, p′-DDE在这两种物质中的吸附以简单吸附为主,同时包含表面吸附、颗粒内部扩散等过程.包气带土壤和含水层土壤等温吸附线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5,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线性模型,而含水层样品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得更好,表明p, p′-DDE在包气带土壤中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而在含水层土壤中的吸附还伴随着多分子层吸附的复杂过程;去除内源DOM(溶解性有机质)后,样品对p, p′-DDE的吸附量呈增加趋势,按吸附增加量由小到大的排序为1-1(0~10 cm) < 1-2(120~150 cm) < 2-4(100~120 cm),说明内源DOM的存在总体上抑制了p, p′-DDE的吸附,并且w(DOM)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强;外源DOM的加入抑制了土壤对p, p′-DDE的吸附;去除有机质后样品对p, p′-DDE的吸附量与w(黏土矿物)具有正相关性.研究显示,有机质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迁移研究对土壤修复有重要意义,需要对有机质影响土壤的吸附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DNTS[二硝基甲苯磺酸盐,主要包括2,4-DNT-3-SO3-(2,4-二硝基甲苯-3-磺酸盐)和2,4-DNT-5-SO3-(2,4-二硝基甲苯-5-磺酸盐]是TNT (2,4,6-三硝基甲苯)红水污染土壤中主要污染物质,为研究堆肥化对土壤中DNTS的降解效果,采用有机废物堆肥方法,探讨堆肥化对TNT红水污染土壤中DNTS降解的可行性,以及温度、含水率和pH变化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废物堆肥能处理TNT红水污染土壤,在堆肥60 d内,5个堆肥体系(猪粪+木屑、猪粪+麦壳、污泥+木屑、污泥+麦壳和马粪+木屑)对2,4-DNT-3-SO3-的降解率为65.5%~88.4%,对2,4-DNT-5-SO3-的降解率为60.9%~100%.在第4天各堆肥体系的高温阶段(29.7~53.6℃),5个堆肥化体系中2,4-DNT-3-SO3-总量的49.5%~67.3%被降解,说明各堆体的中温-高温阶段对有机物的降解起重要作用.堆体含水率随堆肥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堆肥第8天,外源补水至体系含水率为50%,猪粪+麦壳体系对2,4-DNT-3-SO3-的降解率从70.2%增至88.4%,说明适当的外源补水可提高2,4-DNT-3-SO3-的降解率.5个堆肥体系中pH均呈初期上升、后期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但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堆体pH始终保持在7.3~8.3之间.研究显示,5个堆肥体系中猪粪+麦壳体系对DNTS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88.4%和100%.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凹凸棒黏土对水体和底泥中Cr(Ⅵ)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运用Langmuir和Fr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及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天然凹凸棒黏土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特性,并研究了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及凹凸棒黏土对底泥中Cr(Ⅵ)金属形态的影响,通过XRF(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SEM(扫描电镜)确定凹凸棒黏土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构.结果表明:天然凹凸棒黏土内部呈纤维状且多孔隙,成分中含有铁、铝、钙等元素,吸附后的材料中发现了Cr元素;Langmuir-Fr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R2=0.996)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3)较好地拟合了凹凸棒黏土对Cr(Ⅵ)的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过程,动力学模拟的Cr(Ⅳ)平衡吸附量及实测值分别为1.38和1.37 mg/g.溶液pH对Cr(Ⅵ)的吸附具有影响,其最佳pH为3,此时吸附率最高,为85.80%.研究显示,向底泥中添加凹凸棒黏土能促使Cr形态由不稳定态(酸溶态和铁铝还原态之和)向稳定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之和)转化,从而达到修复底泥中Cr(Ⅵ)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直接大红4BE的磷钨酸均相光催化还原脱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红  李克斌  李娟  陈经涛  张涛 《环境科学》2013,34(6):2271-2276
以磷钨酸(H3PW12O40,PW12)为光催化剂,异丙醇(Isopropanol)作为电子给体的条件下对偶氮染料直接大红4BE进行均相光催化还原脱色研究,考察PW12用量、IS浓度、直接大红4BE和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杂多蓝(PW1-2)对直接大红4BE具有明显的还原脱色作用.pH=2.0,直接大红4BE初始浓度50 mg·L-1,PW12浓度为600 mg·L-1,IS浓度为0.13mol·L-1,50 min直接大红4BE的脱色率可达到90.39%.4BE的光催化还原脱色速率随PW12和I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恒定;直接大红4BE初始浓度增加,其光反应一级速率常数降低;PW12、IS和4BE浓度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离子强度增加,4BE脱色速率减小,表现为负的盐效应,推测4BE与光反应生成的杂多蓝(PW1-2)进行复合,然后发生电子转移引起偶氮染料还原脱色和杂多蓝氧化复原.本研究结果表明PW12/IS/UV能够有效用于偶氮染料直接大红4BE的还原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