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纳米技术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纳米技术是一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该技术的含义、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以及其潜在突破。  相似文献   
92.
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微波催化氧化、膜基吸收净化、生物过滤净化和纳米材料净化对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93.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最优煅烧温度(350℃)下,制备不同石墨烯(GO)负载比例的TiO2/GO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SEM、XRD、Raman、FT-IR、TGA、BET等技术表征并分析材料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官能团与化学键合等特征,进而探究该复合材料在紫外光下对水中腐植酸(HA)的降解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GO)负载比例的增大,TiO2/GO复合催化剂粒径变小,比表面积增大,有层次的形貌空隙有效减小了团聚,提升了光生载流子迁移效率;Raman光谱中1350 cm-1和1600 cm-1的2处特征峰验证GO成功负载,且晶型仍以锐钛矿相为主;3%GO负载量的TiO2/GO光催化性能最优。当TiO2/3%GO投加量为0.5 g/L,水中HA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在紫外光下催化反应1 h后降解率达到84.7%,其降解速率常数为0.0313 min-1。  相似文献   
94.
以聚合多巴胺为碳源制备碳材料包覆的磁性纳米颗粒.通过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将其包覆在Fe_3O_4纳米颗粒上,在氩气保护下高温灼烧得Fe_3O_4@C复合材料.包覆碳材料后,Fe_3O_4颗粒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提高.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振动磁强计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了核壳结构的Fe_3O_4@C复合材料.用甲基绿来考察Fe_3O_4@C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溶液pH对甲基绿的吸附有显著的影响,随溶液pH的升高,甲基绿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大.用朗格缪尔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出在纯水、湖水和自来水中Fe_3O_4@C对甲基绿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90.1、442.5和389.1 mg·g~(-1).热力学研究计算出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说明吸附是自发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甲基绿在Fe_3O_4@C上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95.
综述了纳米材料在设备防腐、监测预警、消防灭火和溢油控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对研究纳米材料应用于储运安全领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6.
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解决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综述了纳米材料及其技术在污染物吸附、膜分离、光催化、消毒和微生物控制等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纳米材料的优势、机理、处理效果和不足等,概述了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释放与迁移、分布与转化、毒性作用机制与毒性效应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和环境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97.
《安全》2014,(1-6)
正~~  相似文献   
98.
科学家预言:未来的时代将是纳米的时代。纳米是什么?  相似文献   
99.
纳米技术及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纳米技术及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在污水处理与空气净化方面,认为纳米技术及材料的应用将会给环境科学带来突破性进展,为彻底改善环境和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的产生创造条件,表明利用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未来环境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0.
以Ti O2(ST-01)和Na OH为原料,采用碱性水热法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合成不同形貌的钛酸盐纳米材料(TNs),利用XRD、SEM、BET对材料的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和化学组成等物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其对水中Pb(Ⅱ)的静态吸附实验,考察材料对Pb(Ⅱ)的吸附性能和吸附规律.结果表明,12~72 h合成的TNs均为纯净的单斜相钛酸盐,比表面积为243.05~286.20 m2·g-1;12~36 h合成的TNs主要为片状结构,48 h以上的TNs为线状结构.TNs-12、TNs-24、TNs-36、TNs-48、TNs-60和TNs-72对Pb(Ⅱ)的吸附量分别为479.40、504.12、482.00、388.10、364.60和399.00 mg·g-1,片状的TNs对Pb(Ⅱ)具有比线状更高的吸附能力,其中以TNs-24对Pb(Ⅱ)的吸附量最高.TNs-24对Pb(Ⅱ)的吸附结果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平衡时间为120 min;TNs对Pb(Ⅱ)的吸附为放热过程,低温或室温便有较高的吸附量;最佳吸附p H为5.0;当p H为1.0时,TNs-24的解析率可达到99.00%;再生的TNs对Pb(Ⅱ)循环吸附6次的去除率仍可达到97%以上,可见TNs可很好地去除水中重金属Pb(Ⅱ).因此,最佳合成时间可控制在12~24 h;当溶液中存在共存Cd(Ⅱ)或Ni(Ⅱ)时,TNs-24对Pb(Ⅱ)的平衡吸附量及去除率均有所下降;吸附机制主要是Pb(Ⅱ)与TNs层间的H+和Na+发生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