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9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1795篇
安全科学   456篇
废物处理   173篇
环保管理   202篇
综合类   3375篇
基础理论   618篇
污染及防治   785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236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71.
Fe(EDTA)络合协同RDB去除NO废气效能及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一氧化氮(NO)的去除效率,在新型生物转鼓反应器(rotating drum biofilter,RDB)中,以FeⅡ(EDTA)络合协同RDB生物转鼓的耦合技术强化难水溶性NO的气液传质速率,提高生物还原效能为目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FeⅡ(EDTA)被添加到RDB底部营养液后,能迅速吸收气相中的NO并生成FeⅡ(EDTA)-NO络合物,进而可通过反硝化实现同步脱氮和络合剂再生.在转速0.5 r.min-1、空床停留时间(EBRT)57.7 s、温度30℃、pH 7~8的实验条件下,RDB的净化效能随络合剂的投加而显著改善;FeⅡ(EDTA)质量浓度从0增至500 mg.L-1后,NO去除率从61.1%提高到97.6%,去除负荷从16.2 g.(m3.h)-1上升到26.7 g.(m3.h)-1.分析了FeⅡ(EDTA)络合协同净化NO的反应过程,建立了NO净化效率与FeⅡ(EDTA)添加浓度的关联方程,可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2.
生物流化床处理污水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对生物流化床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进入80年代后,我国己建成了不少中小型的生物流化床装置并投入生产,其中除电镀废水以外,也包括对印染、冶金、炼油、制药等废水处理。本实验采用将悬浮填料生物流化床工艺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曝气推动频繁交替A/O工艺脱氮的设计思路并通过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建立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的理论模型,为实践过程中有效调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3.
聚合铝铁对A2/O系统 EPS及生物絮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实验室构建的A2/O模型好氧池末端投加聚合铝铁(PAFC)来强化系统的生物除磷,使得出水总磷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并重点分析投加的PAFC对A2/O系统中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活性污泥生物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FC投药量的增加,A2/O系统活性污泥EPS总量变化不大,但EPS组分中蛋白/多糖含量的比值逐渐降低,由投药前的3.30降低至投药后的2.30;EPS中金属离子含量逐渐增加,在厌氧-缺氧-好氧的运行周期内,各处理单元污泥的EPS中金属铝离子含量增加.投加PAFC后,活性污泥颗粒变大,二沉池出水的Zeta电位明显降低,由投药前-15.83 mV降低至-21.20 mV,污泥产量增加.因此,适量投加PAFC后,生物絮凝性能得到改善,出水中悬浊颗粒减少,出水水质变好.  相似文献   
174.
应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对超声波-好氧/缺氧污泥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SDS细胞裂解法提取不同时期污泥中的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进行V3区域PCR扩增,长约190 bp的PCR产物经DGGE分离后,获得污泥微生物群落的DNA特征指纹图谱,对条带进行切胶测序,使用序列数据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DGGE图谱表明,在反应器运行的不同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动态演替.5、10、15、20、25 d微生物相似性与0 d相比分别为61.2%、48.2%、46.4%、42.6%、41.7%,总细菌Shannon指数经历了一个从逐渐减少到趋于稳定的过程,这表明超声波改变污泥内部性质,导致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UPGMA聚类分析将DGGE图谱区分为三大族群并对应于不同运行时期.测序结果表明,超声波-好氧/缺氧污泥消化中微生物群落主要为Firmicute、Genuscitrobacter、Bacilli、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  相似文献   
175.
HRGC/ECNI-LRMS测定大辽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短链氯化石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联合使用酸化硅胶层析柱和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处理沉积物样品中的短链氯化石蜡(SCCPs),并对净化条件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沉积物中SCCPs的高分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离子化-低分辨质谱(HRGC/ECNI-LRMS)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研究了大辽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SCCPs的含量和各同系物组分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大辽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SCCPs以C10-SCCPs和C11-SCCPs为主,含量在64.9~407.0 ng/g之间,且随着向海洋方向延伸,SCCPs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6.
柴油/CNG公交车排放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隧道实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春  张旭 《环境科学》2010,31(10):2279-2284
对澳洲某公路隧道中段和名义入口段进行连续4d的超细颗粒物实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隧道内柴油公交车和CNG公交车混合排放的颗粒物日平均粒径呈双峰模态分布.采用多元回归法分别计算柴油公交车和CNG公交车颗粒物数浓度粒径谱排放因子,发现柴油车/CNG颗粒物排放分别呈积聚态单峰分布和核模态单峰分布.对隧道内机动车颗粒物排放每30min平均粒径分布进行核模态和积聚模态的对数正态分布曲线拟合分解,90组粒径分布叠加拟合曲线与实测结果的拟合度为0.972~0.998.采用髭须图对柴油车和CNG车颗粒物排放特征做统计分析发现,柴油公交车颗粒物排放呈积聚模态下的对数正态分布,其峰值粒径74.5~86.5nm,该对数正态分布的几何标准差1.88~2.05.CNG公交车呈核模态的对数正态分布,峰值粒径19.9~22.9nm,几何标准差为1.27~1.3.  相似文献   
177.
基于ASP.NET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芬  邓建 《安全》2007,28(10):7-9
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安全信息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和利用等功能.本文主要阐述了B/S结构的特点,以及一种全新的Web开发技术ASP.NET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这使在Web上对安全信息数据进行增、删、改、查操作成为可能,对防止事故发生,减少由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8.
Fe/Al改性膨润土对铬酸根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膨润土原矿提取了粒径小于2μm的膨润土胶体,经过钠质化处理后分别用聚羟基铁和聚羟基铝进行改性,然后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改性膨润土对水体中铬酸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原矿相比,改性膨润土对铬酸根的吸附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铁改性膨润土对铬酸根的吸附量大于铝改性者.CrO42-的吸附平衡浓度为0.5 mmol·L-1时,Mt-1(Fe)、Mt-2(Fe)和Mt-3(Al)对铬酸根的吸附量分别为271.0 mmol·kg-1、114.0 mmol·kg-1和16.1 mmol·kg-1.改性膨润土对铬酸根的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体系pH值的增加而减小.铬酸根在改性膨润土表面的吸附以专性吸附机制为主,静电吸附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超过30%.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水处理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9.
研究了催化剂CuO/γ-Al2O3与脉冲电晕放电协同作用脱除烟气中的SO2和NO.结果表明, 在100 ℃以下,CuO/γ-Al2O3与脉冲电晕放电协同作用具有较好的脱硫脱氮效果.当脉冲电压40 kV,进口烟气温度80 ℃,出口烟气温度40℃,气体在烟道中的流速为1.3 m/s,SO2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 400 mg/m3,NO的初始质量浓度350 mg/m3,SO2的脱除率达到85%,NO的脱除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180.
催化剂Ru/ZrO2-CeO2催化湿式氧化苯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兵  祝万鹏  王伟  杨少霞 《环境科学》2007,28(7):1460-1465
催化剂Ru/ZrO2-CeO2催化湿式氧化苯酚的过程表明,Ru/ZrO2-CeO2可以显著提高COD和苯酚去除效果,当反应温度为170℃,压力为3 MPa,反应120 min后,COD和苯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和100%.试验还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苯酚溶液COD去除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优的反应条件:温度为170℃,压力为3 MPa,催化剂的投加量为5 g/L,搅拌速度为500 r/min.通过对中间产物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催化湿式氧化苯酚的简单路径图,认为苯酚首先被氧化成小分子有机酸,接着小分子有机酸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前一个过程是快速反应,后一个过程中的乙酸氧化是慢速过程,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完成.乙酸的氧化主要是自由基攻击α碳上的C—H键,先生成甲酸,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