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2篇
  免费   1005篇
  国内免费   3337篇
安全科学   792篇
废物处理   494篇
环保管理   412篇
综合类   6478篇
基础理论   1159篇
污染及防治   1640篇
评价与监测   270篇
社会与环境   76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508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开发了厌氧-多级好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复合工艺,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考察了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其膜污染的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选定的HRT范围内,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率随着HRT的降低而升高,当HRT为8.70、6.96、4.97 h时,系统对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15%、79.76%、81.98%和67.79%、80.99%、92.16%.但是,较低HRT条件下膜通量较高,会加剧膜污染进程.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增加膜组件个数,从而在不提高膜通量的情况下使系统保持较低的HRT,保证系统高效稳定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利用 Ti O2 复合吸附剂进行了含汞废水的去除实验 ,并与活性炭吸附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对于 Hg2 + 的质量浓度为 10 0μg/ L的水样 ,Hg2 + 的去除率为 97.7% ,高于或相当于活性炭吸附法 ,Hg2 +的解析率可达 96.7% ,吸附剂经再生处理后可以再行利用  相似文献   
993.
气-水联合反冲洗膜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技术,考察了气水比(Qg/Ql)、反冲洗周期及其对膜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气水联合反冲洗较单独气或水反冲洗效果好;在过滤周期20min,反冲洗时间1min,气水比1.5时,气水联合反冲洗能够恢复膜通量到膜清水通量的80%以上。此法可大幅度清除沉积在膜表面的泥饼层,恢复膜通量,维持膜过滤性能的稳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膜污染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94.
常温内源反硝化脱氮过程中pH和ORP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BR反应器,在25℃下,以不同比例的NO3^-N和NO2^--N作电子受体,对内源反硝化脱氮过程中的pH、ORP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RP在内源反硝化过程中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反硝化结束时突然大幅度降低而出现特征点;内源反硝化过程中的pH值变化则与起始pH值和硝态氮浓度有关,当初始pH值较小、硝态氮浓度较低时,内源反硝化过程中pH极大值只出现一次,pH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性变化,指示反硝化结束的特征点准确出现;当初始pH值较高、或者硝态氮浓度足够高时,则pH值在反应后期将维持在某个值附近并波动,指示反硝化结束的特征点不明显,此种情况下,以ORP来指示内源反硝化过程的结束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详细论述了开放式气室的结构与性能,二氧化碳浓度数据采集系统、物理性能等。并重点介绍了作者自行研制的OTC-I型开顶式气室。  相似文献   
996.
膜生物反应器生物降解与膜分离共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膜生物反应器实质是生物降解与膜分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过程,污泥浓度与通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膜分离对生和性能尤其是细菌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生物反应器内细菌胞外聚合物,溶解性有机物及微细胶体可能成为形成凝胶层导致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决水体中Pb(Ⅱ)污染问题,利用SiO_2和半胱氨酸(Cys)对Fe_3O_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并用于水中Pb(Ⅱ)的去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Fe_3O_4@SiO_2@Cys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未修饰Cys的磁性纳米材料(Fe_3O_4和Fe_3O_4@SiO_2)。当Fe_3O_4@SiO_2@Cys投加量为1.0g/L,pH=6.0,Pb(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吸附时间为30min时,水中Pb(Ⅱ)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在Cd(Ⅱ)、Cu(Ⅱ)、Zn(Ⅱ)共存条件下,Fe_3O_4@SiO_2@Cys对Pb(Ⅱ)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种金属离子。经5次循环使用后,Fe_3O_4@SiO_2@Cys对Pb(Ⅱ)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998.
SO2的气相光催化氧化及催化剂的失活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拟大气环境中,紫外光照射以及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作用下,气相无机污染物SO2被完全氧化为SO3或H2SO4.本文提出了SO2的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机理,并得出光催化反应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经过连续使用之后,TiO2的光催化活性降低,最后活性消失;经过水洗之后,失活的TiO2可以得到再生.失活的TiO2和新鲜的TiO2的IR和XPS光谱差异表明,失活的TiO2表面存在H2SO4,其被认为是使催化剂失活的成分.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浸涂法在石英光导棒上制得了TiO2光催化膜。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膜的形貌和晶相组成进行了表征,以苯酚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膜的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得的TiO2膜催化剂主要由锐钛矿和金红石2种晶相组成;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效果明显优于直接光解;当苯酚初始浓度为0.98mg/L时,反应2.5h后的降解率为86%。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制备Ce离子掺杂纳米TiO2的工艺流程.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等方法表征了Ce掺杂TiO2的相组成、紫外可见漫反射率与掺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掺杂的TiO2在520℃、650℃焙烧2 h呈锐钛矿结构,在520℃焙烧2 h的TiO2的晶粒尺寸大约为20 nm,而掺杂Ce后其晶粒尺寸均减小,大约为12nm.UV-Vis吸光度分析表明,掺Ce后吸收带边明显发生红移,但随着Ce掺杂浓度的增大,其对可见光的吸收影响不大.光催化降解反应表明,未掺杂Ce的TiO2反应2 h后对甲醛的没有降解作用,而Ce掺杂TiO2反应2 h后甲醛降解率达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