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23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469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81.
聚乙烯醇 /氧化石墨插层和层离纳米复合材料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分辨电镜首次观察到聚乙烯醇/氧化石墨插层和层离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高分辨电镜是一种研究氧化石墨插层和层离现象的很好的仪器。  相似文献   
282.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氮素消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土壤干层的形成规律及氮素的消耗规律,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合理施肥及草田轮作,论文系统研究了3年、4年、6年、12年、14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及氮素的消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可分为轻度干层(9~11%)、中度干层(7~9%)、重度干层(<7%)三级。荒地在80~100cm土层,出现轻度干层;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为140~600cm土层,随生长年限的延长,土壤干层厚度向下延伸,干化程度加剧,苜蓿生长至12年,出现中度干层,干层范围达到500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碱解氮含量下降,300cm土层以下,变化趋势平缓;苜蓿生长至26年,0~200cm土壤上层的氮素有一定恢复,而200~1000cm深层土壤氮素难以恢复。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紫花苜蓿生长6年以后,应对苜蓿草地进行合理施肥,实施粮草轮作,以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持续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283.
有机修饰塿土对苯酚的吸附及其热力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修饰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CTMAB+SDS)混合修饰填土耕层、粘化层后土样对苯酚的吸附及其热力学特征,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填土两层次土样表面修饰后均能显著增强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耕层土样对苯酚吸附呈现100GCB(100%CTMAB修饰耕层土样)〉120GCS(100%CTMAB+20%SDS修饰耕层土样)〉50GCB(50%CTMAB修饰耕层土样)〉GCK(耕层原土)的趋势,粘化层土样相应地呈现100NCB(100%CTMAB修饰粘化层土样)〉50NCB(50%CTMAB修饰粘化层土样)〉120NCS(100%CTMAB+20%SDS修饰粘化层土样)〉NCK(粘化层原土)的变化趋势;耕层原土吸附苯酚能力高于粘化层原土,但修饰后粘化层土样对苯酚的吸附能力超过耕层;两层次原土对苯酚的吸附呈现增温效应,但修饰后耕层土样转变为随温度上升吸附量下降的增温负效应特征,而粘化层修饰土样呈现增温效应特征,证实耕层修饰土样对苯酚以物理吸附为主,而粘化层修饰土样以化学吸附为主;Henry模型可用于描述苯酚在供试土样中的吸附;供试土样对苯酚的吸附属自发性反应,耕层修饰土样的吸附属焙减、熵减过程,自发性取决于焙减,而粘化层的吸附属焓增、熵增过程,自发性主要取决于熵增.  相似文献   
284.
介绍了采用电化学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多层线路板废水的工程应用实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Cu2 +的去除率在 99%以上 ,CODCr的去除率在 87%以上 ,操作简单 ,运行稳定 ,处理出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285.
孔鑫  王灿  季民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0):2704-2710
实验以模拟甲苯废气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温度对生物过滤塔填料层含水率、甲苯去除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和再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塔在温度20~30℃下,填料层含水率随温度变化不大(维持在45%),较高的进气温度(40~62℃)对填料层含水率影响显著,当气流温度从40℃升高至62℃时,填料层含水率从47%下降至19%.生物过滤塔处理每立方米体积废气需水量与气流温度间存在幂函数关系.温度过高会降低生物过滤塔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并增加生物过滤塔的启动时间.温度在不同范围内对生物过滤塔甲苯去除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在20~30℃下,生物过滤塔的甲苯去除速率常数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而在40~62℃时,生物过滤塔的甲苯去除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先上升而下降的趋势,符合Ratkowsky模型.  相似文献   
286.
在进水流速为300 mL/h、回流比为200%;反应器内溶解氧在0.8~1.5 mg/L,pH在7.8~8.5,温度在32~35℃的条件下。采用分别往曝气生物滤池(BAF)反应器1#中通入不含COD的人工合成废水,往BAF反应器2#中通入含有不同浓度COD的人工合成废水的方式,研究在自营养条件下和异营养条件下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异营养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52.51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为93.07%,达到最大值;当COD<50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随COD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COD>50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随COD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自营养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3.47%,大于异营养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在进水不含有机物的条件下,填料区域各部分的氨氮去除率差别不大,填料层中下部的氨氮去除率略高于上部。  相似文献   
287.
郭冰林  丰晨晨  陈悦  林迪  李岚涛 《环境科学》2023,44(9):5080-5091
揭示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微塑料胁迫响应特征,为微塑料污染生理生态机制阐释以及微塑料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验参考.通过室内水培实验,研究不同粒径(100 nm和1000 n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胁迫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光合生理、抗氧化酶活性、营养品质、解剖结构和冠层群体温度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PS-MPs (100 nm和1000 nm)胁迫均显著抑制小白菜生长发育和光合生理过程,其叶片数、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等表型指标以及叶绿素a (Chl-a)、叶绿素b (Chl-b)、叶绿素a+b (Chl-a+b)、类胡萝卜素(Car)和光合特性等均随PS-MPs胁迫增加而显著降低.同时,PS-MPs胁迫显著增强了小白菜氧化应激反应能力.随PS-MPs胁迫增强,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S-MPs胁迫降低了小白菜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此外,PS-MPs胁迫显著提升了小白菜叶片植株冠层群体温度.综上,PS-MPs胁迫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理化特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288.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海湾富营养化及其导致的季节性低氧成为近海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本文根据2020年夏季渤海中部现场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渤海中部夏季DO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夏季在黄河口东北部底层海域(38°N)出现约1300 km2的低氧区,DO最低浓度为2.18 mg/L。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夏季渤海中部底层低氧区的形成受水体层化和富营养化的共同影响,富营养化导致了底层有机物的累积,有机物分解消耗了大量DO,而夏季层化作用阻碍水体的垂直混合,导致底部消耗的DO得不到及时补充,从而产生低氧区。本文对2020年夏季渤海中部底层水体低氧现象的研究,可为将来渤海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资料,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89.
目的 针对不同地区铝合金大气腐蚀差异性和样本数据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构建精度更高的铝合金大气腐蚀模型,研究铝合金在不同环境中的大气腐蚀规律。方法 基于多层线性模型,构建具备层次结构的腐蚀率模型。以某型号铝合金腐蚀数据为研究对象,逐步建立零模型、随机系数回归模型、完整模型探究大气腐蚀规律,并进行预测评估。结果 通过交叉验证进行模型评估,多层线性模型(MSE=0.001 3)优于幂函数回归(MSE=0.005 5),远优于线性回归(MSE=0.031 6),模型预测精度提升。多层线性模型能有效分解总方差,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结论 多层线性模型有效结合铝合金腐蚀数据区域差异性特征,能表征大气腐蚀规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0.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和探空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全国PM2.5浓度数据,针对2015年3月7~11日一次冷空气南下的锋面天气过程中,我国华北、华东地区出现的大范围空气污染,开展了高空各层天气形势分析,以及本次过程中污染区域由北至南6个城市(北京、章丘、郑州、南阳、武汉、长沙)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垂直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前期(3月7~8日)中高纬度500hPa平直的纬向环流和地面均压场,为污染天气的发生和维持以及空气污染物的集聚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场.污染中期(3月8~10日)冷空气南下,地面冷高压向华东地区移动,重污染区域随冷高压前部的弱低压场或均压场由北向南移动.伴随着天气系统移动,六个地面观测站的边界层特征在时空上表现出相似性,由北向南各站在污染期间先后出现多层逆温,风速较小,逆温层下相对湿度较大.此次多层逆温的形成是由于夜间近地面辐射冷却、冷锋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锋面逆温以及边界层以上的下沉运动造成的.本研究揭示了在天气系统移动中,位于天气系统相同部位站点的边界层结构具有共同的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