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1 毫秒
31.
以玉米多胞质系为材料,采用透射电镜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了11种材料中黄化幼芽细胞的线粒体结构特征的变化.观察表明,11种材料黄化幼芽线粒体形态及外膜、内膜、泡状嵴和基质颗粒等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而线粒体大小和每个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却是明显不同的.F检验说明,线粒体大小和每个细胞线粒体数量上有极显著的差异,也即是说,11种不同细胞质类型的材料细胞质作用和核质(基因)互作是明显的.试验还观察到线粒体、分裂现象和线粒体、淀粉粒聚集在胞间连丝附近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32.
环境污染物增加癌症死亡率的潜在机理研究尚需开展。选择与癌症致死显著相关的林丹作为目标物质,将黑腹果蝇作为受试生物进行暴露,对1 000μg·L~(-1)和对照组的果蝇样本进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发现参与调控癌症细胞迁移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的MEKK和p38α、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中的ATF4、Ire1、PERK和XBP1等基因的表达量呈现显著下调(P0.05)。通过肿瘤迁移品系果蝇统计林丹暴露下肿瘤细胞迁移率,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迁移率随林丹浓度升高而增加,1 000μg·L~(-1)林丹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果蝇肿瘤细胞迁移率分别为69.2%和45.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的RNA测序结果表明,高浓度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380个基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含169个上调基因和211个下调基因。差异基因主要涉及水解酶催化活性(42个基因)、神经系统(20)、对化学刺激的感知(6)和线粒体(5)。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表明林丹的暴露主要改变蛋白水解过程(83个基因)、胞外区域(84)和催化活性(311),其对应的平均富集因子分别为1.59、1.52和1.24(P0.001)。差异基因的表达解释了林丹的暴露不仅致使线粒体功能障碍,而且影响蛋白水解酶活性,加速胞外基质降解,为肿瘤细胞迁移供能并提供微环境。  相似文献   
33.
核基因组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研究:背景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质雄性不育 (cytoplasmicmalesterility ,CMS) ,表现为小孢子发育异常、不能产生花粉或花粉败育 ,但卵细胞发育正常、可接受外来花粉而正常结实 ,系母性遗传 ,即细胞质遗传[1~ 4 ] .CMS的重要性 ,首先表现为在农业生产上的巨大经济应用价值[2~ 4 ] .杂种优势的发现和利用为粮食生产带来了革命 ,但杂种种子的生产过程却是很繁杂的 ,核心是要阻止母本的自花授粉结实、保证母本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全部是杂种 ,即种子的纯度很高才能保证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CMS ,由于其不能产生可育的花粉 ,即无自花授粉结…  相似文献   
34.
邵迎  吴玲玲 《四川环境》2011,30(6):128-132
细胞凋亡是微蓑藻毒素(Mycrocystins,MCs)发挥其毒性效应的关键所在,但其具体毒性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关MCs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仍然是当前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MCs诱导细胞凋亡是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来转导的,各通路间互相联系,共同调节细胞凋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Cs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全面阐述MCs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5.
为评估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生物毒性,研究了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 [C1])对EMT6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可能的机制.不同浓度(0.06、0.25、1 mmol·L-)的[C8 mim][Cl]对EMT6细胞染毒12h后,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二乙酸荧光素(FDA)方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Rhodamine 123染色方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了Caspase-3的活性,并测定了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表明,经[Csmim] [Cl]染毒12h后,EMT6细胞活力下降,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当[Csmim] [Cl]浓度高于0.25 mmol·L-1时,细胞活力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研究还发现,[Csmim][Cl]染毒增加了EMT6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并诱导产生过量的活性氧,增强了Caspase-3活性.实验结果表明,[C8mim] [Cl]染毒造成了EMT6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和凋亡分子表达的增强,这可能是[Csmim] [Cl]导致细胞凋亡和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鲤鱼肝胰脏线粒体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叙龙  张清敏 《环境化学》1994,13(3):283-285
取活鲤鱼肝胰脏,经冲洗后,立即投入液氮中,然后制成匀浆,先在4℃下600g离心,保留上层液,再900g离心,保留沉淀物并用不同游泳重复悬浮洗涤离心,可得互比较纯的线粒体。将上述粒体在含1%SDS的Saline-Na2EDTA溶液中悬浮,于37℃反应15min,然后在室温用混合溶剂萃到,先后用乙醇洗涤700g,1200g离心,待用电泳检查RNA除净后,加少量蛋白醇-K除去其余蛋白质,最终获得比较的D  相似文献   
37.
以1号冷冻保存(-20℃)的齿突蟾标本为材料,建立一种动物肌肉线粒体DNA的快捷提取方法.取10 g冷冻保存的肌肉组织,在研钵中剪碎,液氮研磨成粉;然后加SE缓冲液混匀,转入10 mL离心管静置10 min;上清液转入2 mL的Eppendorf管,1 000×g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再12 000×g离心15 min,沉淀即为线粒体;最后用SDS碱裂解法分离得到mtDNA.图1参3  相似文献   
38.
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与其它真核生物相比,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不仅在大小,组织结构.基因组成和表达,RNA编辑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而且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交流线粒体基因组作为一个半自主性的遗传系统,其组织结构的雏持和生理功能的发挥受到核基因组的调控作用,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9.
夏瑾  秦国华  桑楠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8):3129-3134
采用Wistar大鼠作为模型进行整体动物染毒,SO2组动式吸入SO2(7mg/m3)28d,每天4h;SO2+NALC(N-乙酰半胱氨酸)组吸入同样条件的SO2,且自SO2染毒之日起隔天腹腔注射50mg/kg b.w.NALC,对照组吸入新鲜空气并注射生理盐水.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心脏组织中氧化磷酸化复合体亚基CO1和ATP6以及核转录因子PGC1-α、NRF1、TFAM的mRNA转录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种线粒体调控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在吸入SO2后,核转录因子PGC1-α、NRF1、TFAM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且2种亚基CO1和ATP6的mRNA转录水平也显著下降,而抗氧化剂NALC处理能够明显缓解3种核转录因子及2种复合体亚基表达水平的下降.提示SO2暴露通过下调PGC1-α、NRF1、TFAM表达来影响线粒体DNA的转录,干扰氧化磷酸化重要组分的合成,该过程发生机制可能与自由基的产生相关,而抗氧化剂的使用可有效缓解SO2诱导的心脏线粒体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0.
张胜男  桑楠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3207-3212
通过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的暴露,探讨其对小鼠肝脏能量代谢方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肝脏组织中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检测了三磷酸腺苷(ATP)、丙酮酸和乳酸含量的变化,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糖酵解相关基因果糖-2,6-二磷酸酶(PFKFB3)和乳酸脱氢酶(LDHB)及三羧酸循环(TCA)相关基因丙酮酸脱氢酶(PDHA1)、柠檬酸合成酶(CS)和延胡索酸酶(FH)的表达情况.此外,还对活性氧(R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M_(2.5)暴露对小鼠肝脏组织中的线粒体造成损伤,导致ATP的下降,丙酮酸和乳酸的积累.此外,PDHA1、CS和FH的表达明显降低,PFKFB3和LDHB的表达显著升高,这些结果共同表明PM_(2.5)改变了小鼠肝脏的能量代谢方式.同时ROS水平明显升高,表明PM_(2.5)暴露可能是通过ROS抑制三羧酸循环,增强糖酵解方式来为机体提供能量,从而对肝脏的能量代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