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3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8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66篇 |
综合类 | 619篇 |
基础理论 | 39篇 |
污染及防治 | 110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社会与环境 | 27篇 |
灾害及防治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运用GIS软件及克里金(Kriging)插值等方法分析合肥城市圈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根据合肥市环境监测历史数据、地面气象站点数据及历史气象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合肥市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PM2.5浓度整体变化情况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峰值出现在1月,之后浓度开始逐渐下降,7月达到最低值,此后浓度逐渐升高。2) PM2.5浓度与CO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 875;与PM10、SO2、NO2的相关性也较高;与O3呈负相关。PM2.5浓度与气压、风速、降雨量以及能见度呈负相关,与温度、相对湿度呈强正相关。基于2018—2019年合肥市地面站点PM2.5浓度监测数据,构建预测PM2.5浓度的组合模型:对比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确定模拟退火+遗传+三次指数平滑... 相似文献
993.
994.
从经济、人口、资源和技术管理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结合研究区的特点确定了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向量模法对合肥市2000年-2007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合肥市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但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评价值由2000年的0.027增加到2007年的0.077.在主要的水资源支持因素中,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因素对水环境的贡献增长速度最快,而自然资源因素则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量是维持水环境承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不同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系统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湿地与沉水植物稳定塘组合系统在低、中、高三种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水力负荷对组合系统性能的影响状况,以及各构筑物贡献率的对比。结果显示组合系统耐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良好、出水稳定;整个组合系统除溶解性磷酸盐外,污染物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去除率降低,低水力负荷去除效果最优,各构筑物中人工湿地与水力负荷呈负相关性,而稳定塘则受水力负荷影响不显著;各构筑物贡献率中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稳定塘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保角变换由圆筒件拉延凸缘区的对数螺线推出椭圆盒形拉延件的滑移线方程 ,理论证明所求场满足边界条件和正交特性 ,并且与数值积分法的计算结果相当接近 ,最后给出了椭圆盒形拉延件合理毛坯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王晶日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2,(6):50-52
概述国内现阶段啤酒生产废水厌氧与好氧组合处理工艺的应用,同时对某厂利用EGSB+接触氧化+过滤组合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处理后排放废水水质达到景观环境用水标准(GB/T18921-2002),处理啤酒废水费用为0.75元/m3,同时可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00.
哈得逊地区是塔里木盆地近期黑油勘探的重点地区 ,石炭系中泥岩段和东河砂岩段是勘探的两个主要目的层 ,两个层系目前均获得高产油流。笔者从烃源岩分析、构造演化、油气的运移聚集几个方面对哈得逊油田的成藏规律进行研究 ,认为石岩系中泥岩段和东河砂岩原油均来自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并且由于塔北的构造反转作用使得哈得逊地区原油与塔北地区具同源性质。哈得逊地区石炭系以发育低幅度背斜及受东河砂岩尖灭线控制的复合圈闭为基本特征 ,具面积大、幅度小的特点。这是在没有断层的条件下 ,不整合面作为长距离运移通道的一个典型地区 ,其中区域构造反转对后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