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540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825篇
基础理论   434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江苏省太湖应急防控形势及对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8年-2010年来太湖水质状况、蓝藻暴发状况及影响因素、湖泛发生状况及成因、蓝藻生长对湖体水质的影响、蓝藻与湖泛对饮用水安全影响进行了研究.简述了环保、建设、水利、气象、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部门和单位,在监测预警、供水保障、调水引流、打捞蓝藻、生态清淤、控源截污、人工增雨、统筹协调等方面团结协作、多措并...  相似文献   
952.
泥石流危险区划中相对分布密度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建立了泥石流相对分布密度的数学模型,解决了泥石流危险区划中关键指标的确定问题,在云南和四川泥石流危险区划的应用中效果良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3.
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对卤虫具有显著的致死效应,但其机理尚未明确.P.carterae的细胞生活史中会出现钙化细胞、非钙化细胞以及分枝丝状体的细胞状态.为了探明该种颗石藻对卤虫的致死原因,通过人为干预,分别获取了几种状态的细胞或相关组分,包括:钙化细胞(指钙化单细胞C-cell)、从非钙化单细胞N-cell动态释放的钙化细胞(N-C-cell)、非钙化单细胞(N-cell)、非钙化分枝丝状体(F)、带有机质基板的颗石粒外壳(L)、钙化细胞的冻干藻粉(Ly).以喂养组和饥饿组为对照,比较研究了P.carterae不同细胞状态或组分在作用密度和作用时间上对卤虫(Artemia salina nauplii)无节幼虫的致死效应差异.结果显示:钙化细胞和非钙化单细胞可以对卤虫幼虫产生显著的致死效应,这种致死效应显著差异于饥饿致死效应(p<0.05).致死效应与作用时间及藻密度显著相关,钙化细胞对卤虫的半致死密度为72hLD50=6.16×103cells·mL-1,96hLD50=2.19×103cells·mL-1,高密度时(105、106cells·mL-1)的卤虫半致死时间分别为68.4h和53.3h.非钙化丝状体、颗石粒和冻干藻粉对卤虫的致死效应与饥饿致死效应一致.非钙化丝状体、颗石粒、冻干藻粉以及裸露细胞重新钙化过程均不向水中释放有害物质.颗石藻P.carterae对卤虫的致死效应与卤虫对生活颗石藻单细胞的摄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54.
为初步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细胞免疫毒性,采用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的方法,研究了PFOS经口重复剂量染毒对C57BL/6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5、10、20mg·kg-1(bw),对照组给予2%Tween-80.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7d后,制备脾脏T淋巴细胞悬液,以刀豆蛋白A(ConA)和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作为刺激源,采用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体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PFOS染毒组小鼠肝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FOS各染毒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NK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显示,PFOS暴露可降低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表明PFOS具有免疫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55.
钙调蛋白(CaM)是Ca2+结合蛋白,参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肌肉收缩、炎症和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为探讨Ca2+和Cd2+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生理效应,克隆出AwCaM1全基因序列,分析Ca2+和Cd2+对Aw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AwCAM1 cDNA全长由6...  相似文献   
956.
对二氯苯是一种含卤素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钢铁烧结烟气中的主要芳烃类化合物之一.该化合物也是合成药物、人造树脂及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可用于制备家用防蛀防霉剂.对二氯苯挥发性较强,可通过大气传输,已经广泛出现在人和动物的食物链中,对于人体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体外毒理学研究证实,对二氯苯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引起...  相似文献   
957.
科学认知河流生态退化的突变过程一直是水生态学科的研究难点.该文面向汉江河流水华的演变规律和成因,建立基于拐点分析(Mutation Test)的河流水华诊断与归因分析方法.综合采用STL趋势分解法(Seasonal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SS)、MK突变检验法(Mann-Kendall...  相似文献   
958.
Cd2+胁迫对竹叶眼子菜的毒理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Cd2 处理5 d的竹叶眼子菜为实验材料,分析了叶片的光合色素、抗氧化系统、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答反应,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随着Cd2 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而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分别在2 mg L-1和4 mg L-1时达到峰值;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相对分子质量(Mr)为52.1×103、42.9×103、27.4×103和14.1×103的多肽合成量逐渐减少,但Mr为18.1×103的多肽的合成量增加;叶绿体膨大、解体;线粒体嵴突肿胀、空泡化;核仁分散、核膜断裂、核质散出.结果表明: Cd2 对竹叶眼子菜的光合结构、细胞保护系统以及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等都产生明显破坏作用,最终将导致植物死亡.其中SOD、叶绿素和蛋白生物合成各指标的反应较灵敏,可作为水体Cd2 污染的监测指标. Cd2 对竹叶眼子菜的半效应浓度为2.97 mg L-1.图8参27  相似文献   
959.
Vero细胞对2,4,6-三氯苯酚的毒性响应特征和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4,6-三氯苯酚(2,4,6-trichlorophenol,TCP)为例,采用MTT比色实验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Vero细胞对有机化学污染物的毒性响应特征和敏感性,以期发现一种灵敏、可靠的表征微量化学物质综合毒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TCP浓度对Vero细胞的毒性响应特征有决定作用.低浓度TCP(≤0.5mg·L-1)即可使部分细胞从原有的刚性不规则三角形结构变为圆形或椭圆形,但细胞的生长未受明显抑制.TCP浓度在1~5mg·L-1时,细胞生长开始受到抑制,表现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及部分细胞凋亡或死亡,但增殖抑制率和TCP浓度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当TCP浓度大于5mg·L-1时,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随TCP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2)TCP作用时间对Vero细胞的毒性响应特征有显著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TCP作用24h内Vero细胞毒性表现为以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损伤为主,凋亡或坏死细胞比例较小;而48h后,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复壮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24h内形态发生变化的细胞并未完全坏死或凋亡.以上结果表明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膜损伤均为细胞毒性的早期表现特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以此表征化学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0.
采用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染毒细胞以及细胞质中对-正壬基酚(4-n-NP)的含量,并初步探讨了4-n-NP在细胞中的分布.在不同介质中加标回收率在76.5%-98.9%之间.利用本方法测定实际样品发现:在浓度为10μmol·1-1和20μmol·1-1的4-n-NP溶液中暴露12h,105个细胞中4-n-NP的含量分别为21.0ng和43.0ng,而相应的细胞质中4-n-NP的含量分别为14.2ng和28.4ng,显示有67.6%和66.0%的4-n-NP分布在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