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509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51.
固定化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树祥  黎苇 《化工环保》1999,19(5):273-277
对固定化酶的主要制备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根据作者本人的试验经验对目前应用的研究得较多的方法作了详细的说明,对所阐述的各种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52.
荧光猝灭法研究洛克沙胂与腐殖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荧光光谱和荧光猝灭滴定方法,研究腐殖酸(HA)与洛克沙胂(ROX)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HA浓度、pH和温度对ROX与HA之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A中的4个峰(Ex/Em=300 nm/480 nm、370 nm/480 nm、420 nm/500nm、460 nm/520 nm,分别标记为A、B、C、D)与ROX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猝灭作用,猝灭程度依次为C>B>A>D.随着HA浓度增加,ROX与峰A所代表官能团结合常数的常用对数值lg K有略微上升,且远大于O2双分子动态猝灭常数的lg K值,表明ROX能与HA中羧基和羰基等官能团发生静态猝灭作用;在pH值5.00~9.00范围内,ROX-HA体系中峰A的lg K在3.55~3.98 L·mol-1之间波动,且在pH=6.00时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由于pH改变了ROX形态以及HA分子中酚羟基和羧基的构象所致;在25.0~55.0℃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lg K值降低,lg K值介于2.65~3.89 L·mol-1之间,这进一步表明ROX与HA中的类FA荧光峰所代表的官能团发生静态猝灭.瞬态荧光光谱和线性模型拟合分析表明:ROX与HA中峰A、峰B、峰D所代表的官能团均发生单一静态猝灭作用,而与峰C所代表的官能团同时发生静态猝灭和碰撞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853.
Fluorine-containing halogenated fluorophenol may have efect as intermediate specie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polyfluorinated dibenzo-p-dioxin/dibenzofurans(PFDDs/Fs). The mechanism for the atomic H initiated reactions with complete series of nineteen fluorophenol congeners was studies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t the MPWB1K/6-31+G(d,p) level, the geometries and frequencies of reactants, transition states, and products were obtained, and the accurate energetic values were acquired at the MPWB1K/6-311+G(3df,2p) level. The rate constan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canonical variational transition-state theory with the small curvature tunneling contribution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f 600–1000 K.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ntramolecular hydrogen-bond in the ortho-substituted FPs as well as the inductive efect of the electron-withdrawing fluorine and steric repulsion of multiple substitutions may ultimatel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the O–H bonds in FPs.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further studies on PFDD/Fs forma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854.
不同pH下铁氧化物表面结合铁系统还原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富波  谢丽  李俊  周琪 《环境科学》2009,30(7):1937-1941
研究了针铁矿、赤铁矿、磁铁矿和钢渣4种铁氧化物表面结合铁系统对硝基苯的还原转化,并对不同pH值下的还原机制进行了分析.在pH为6.5~7.0时,赤铁矿、磁铁矿和钢渣通过吸附Fe(Ⅱ)形成的表面结合铁系统,对硝基苯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还原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磁铁矿、赤铁矿和钢渣,磁铁矿、赤铁矿还原率随着pH值升高而升高,而钢渣组还原率差别不大.针铁矿虽然吸附的Fe(Ⅱ)量最多,但没有还原活性.在pH值为6.0时,赤铁矿和磁铁矿对Fe(Ⅱ)吸附量较少,对硝基苯没有还原效果,而钢渣在pH 6.0时仍可吸附大量Fe(Ⅱ),对硝基苯的还原率与pH 7.0时相当.在pH超过7.5时,溶解性Fe(Ⅱ)转化为Fe(OH)2,Fe(OH)2成为系统的还原动力,铁氧化物的存在反而抑制了Fe(Ⅱ)系统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855.
为了摸清二丁基锡(DBT)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分子水平上的结合机理,采用荧光光谱法分析船舶防螺涂料中主要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的降解产物二丁基锡(DBT)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结合的方式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DBT与HAS浓度比<3时,DBT化合物与HSA是通过形成复合物的方式使HSA产生的静态猝灭;DBT对HSA分子两个内源性荧光贡献者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的微区构象有影响。研究结果为研究DBT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6.
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空间分布及生态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对太湖生态湖区进行分区的基础上,监测各湖区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动力学参数以及常规水环境化学指标,探讨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APA)、最大反应速率(Vmax)值及碱性磷酸酶反应米氏常数(Km)值分布均呈空间异质性;APA与Vmax值具有相似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即西岸河口区水体中APA值与Vmax值最大,分别为(9.43±5.30)nmol.(L.min)-1和(13.70±7.42)nmol.(L.min)-1,在其他湖区依次为湖心区>草型湖区>梅梁湾区>竺山湖区>贡湖区;草型湖区Km值(20.50±11.30)μmol.L-1>贡湖区>竺山湖区>梅梁湾区>湖心区>西岸河口区(9.17±3.46)μmol.L-1.太湖水体中Vmax与pH、总磷(TP)、叶绿素a(Chla)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pH=0.651 2**(p<0.01)、rTP=0.488 5**(p<0.01)、rChla=0.765 6**(p<0.01),但与水温、溶解性总磷(DTP)、正磷酸盐(PO43--P)无显著的相关性;Km值与TP浓度间呈显著的线...  相似文献   
857.
洞庭湖沉积物腐殖酸的配位性与酸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位滴定研究了从洞庭湖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腐殖酸(HA)的酸碱性和配位性,采用修正格兰函数进行了数据拟合.表征了六类可滴官能团含量和分布,pKa数值在2.35~10.50之间,羧基占可电离中心总数的62%,利用铜离子选择电极和汞齐电极(Pb、 Cd 和Zn)研究了腐殖酸与Cu2+、Pb2+、Cd2+和Zn2+配位性质,借助Scatchard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显示铜和铅为二配体,镉和锌为单配体.平均稳定常数顺序为:logKHA-Pb>logKHA-Cd>logKHAtZn, 配位能力顺序为:Pb>Cu>Cd≈Zn.  相似文献   
858.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胶州湾12个站位的表层海水样品的表观Cu络合容量(ACuCC)和络合条件稳定常数(K)进行了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胶州湾表层海水的表观Cu络合容量的变化范围为327.3~587.2 nmoL/L,平均值为436.0nmol/L;条件稳定常数对数值的变化范围为7.45~8.34,平均值为7.73,平均值为95.05%.胶州湾表层海水ACuCC呈现东北及西北部高,湾中部及湾口低的特点.胶州湾表层海水Cu络合能力可能是以相对较强的配位体所控制.  相似文献   
859.
污染减排是环境保护的核心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仅仅依靠少数的专业部门、依靠单纯的行政或者法律手段,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要打赢减排攻坚战,必须坚持“整体考虑,盘活全局,拓宽渠道、堵疏结合、标本兼治”,调动一切有利因素,通过观念、机制的创新,摒弃就环境抓保护、就污染说防治的思想以及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想法,找准环保工作在整个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环境经济政策机制,实现多手段的联合,  相似文献   
860.
负载型纳米Pd/Fe对氯代烃脱氯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实验室制备的负载型纳米Pd/Fe对几种常见的挥发性氯代烃:四氯乙烯(ICE)、三氯乙烯(TCE)、1,1-二氯乙烯(1,1-DCE)、氯乙烯(VC)和林丹(γ-HCH)进行了还原脱氯研究.负载型纳米Pd/Fe对PCE、TCE、1,1-DCE、VC和γ-HCH的还原脱氯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79 h-1、2.35 h-1、1.12 h-1、2.14 h-1和4.02 h-1.氯代烃降解过程中几乎没有中间产物生成,终产物主要为C2 H6和C2 H4,如对TCE进行降解时,生成的C2H6和C2 H4分别占总碳质量比的70%和10%.采用暴露在空气中24 h的负载型纳米Pd/Fe对PCE进行脱氯,8次循环后仍能对PCE快速完全降解,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的稳定性能良好.以γ-HCH为目标污染物对负载型纳米Pd/Fe的反应持久性进行了研究,200 h后负载型纳米Pd/Fe的反应性没有明显降低,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反应持久性能良好.温度对负载型纳米Pd/Fe的脱氯反应影响较大,测得各氯代烃脱氯反应的活化能均高于29 kJ·mol-1.对PCE、TCE进行了脱氯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对氯代烃的脱氯,是连串、平行及多步骤反应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