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大气PM2.5中水溶性有机碳和类腐殖质碳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对样品中的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类腐殖质碳(HULIS-C)进行了测定,探讨了WSOC和HULIS-C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WSOC和HULIS-C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6.19±28.59)、(4.21±1.83)和(2.69±1.36) μg·m-3,WSOC和HULIS-C分别占PM2.5质量的6.5%±1.7%和4.1%±1.3%.HULIS-C占WSOC质量的62.8%±11.8%,表明HULIS-C是WSOC的主要成分.WSOC和HULIS-C的质量浓度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而HULIS-C/WSOC比值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其四季平均比值呈现秋冬季略高,春夏季略低的特点.WSOC和HULIS-C质量浓度与能见度、风速呈负相关,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呈显著正相关.WSOC和HULIS-C的浓度水平可能受到多种燃烧源的综合影响,本地燃烧源的贡献不容忽视.此外,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周边污染源和长距离输送对高浓度WSOC和HULIS-C也会有贡献.  相似文献   
62.
以猪粪稻秸为原料,设计超高温预处理温度(75,85,95℃)、时间(2,4,8h)和通风量(0.3,0.6,0.9L/kgTS·h)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超高温预处理条件对猪粪稻秸理化特性及后续模拟堆肥腐殖质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和通气量对猪粪稻秸后续高温堆肥腐殖化系数影响各不相同,各因素对后续好氧发酵累腐殖化系数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大小顺序为预处理时间 > 温度 > 通气量;最佳超高温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为95℃,停留时间为4h,通气量为0.6L/(kgTS·h),与CK相比,最佳预处理参数下猪粪稻秸后续高温发酵60d腐殖化系数提高119%,腐殖质、胡敏酸含量分别增加105%、116%,而富里酸含量降低17.2%,结合预处理前后物料理化特性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超高温预处理促进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碳,促进了木质纤维素组分降解溶出,促使其更多转化为多酚,同时增加了腐殖质前体还原糖、氨基酸的含量,从而有利于腐殖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6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经过连续浸提的土样中镁的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重庆市植烟土样中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留态镁的含量分别为0.01、0.59、0.15、0.6、0.63cmol/kg,各形态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0.5%,29.7%,7.5%,30.3%,32%,均低于0.8~1.6cmol/kg的正常水平.植烟土壤对镁的最大吸附量为1.25mg/g,吸附作用较好,故适量施加镁肥将会促进烟叶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4.
红树林湿地希瓦氏菌W3的分离及腐殖质还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鹏  洪义国  顾继光  殷波  段舜山 《环境科学》2010,31(4):1041-1046
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分离到1株具有腐殖质还原能力的菌株W3,通过细胞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rDNA的分子生物学亲缘关系分析方法,确定该菌为希瓦氏菌属,命名为Shewanella sp.W3.W3菌能够利用乳酸钠、甲酸钠和丙酮酸钠作为电子供体进行腐殖质还原,在48h内对1mmol/LAQDS的还原率分别为96%、40%和10%.另外,菌体的生长与AQDS还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菌体数在60h达到最大值,约为1.77×108CFU/mL,比初始接种值约增殖了100倍,而未添加乳酸钠实验组的基本没有观察到AQDS的还原和菌体的增长.该菌进行腐殖质还原的最适pH范围为7~9,最适的NaCl浓度范围为5~30g/L,而最适温度范围为30~35℃.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的腐殖质还原过程是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且能够在还原腐殖质的同时偶联能量的产生,支持菌体的生长.推测具有腐殖质还原的希瓦氏菌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微生物治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朱丽珺  张维  张金池  宰德欣  赵蓉 《环境科学》2010,31(11):2699-2704
采用平衡法研究膨润土和腐殖质对毒死蜱和三唑磷的吸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腐殖质对2种农药的吸附能力均大于膨润土,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腐殖质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描述,相关系数分别为:R2(毒死蜱)0.9964和0.9963;R2(三唑磷)0.9989和0.9924;膨润土对2种农药的等温吸附线可用Langmuir模型拟合,相关系数为:R2=0.9957(毒死蜱)、R2=0.9989(三唑磷).pH条件、吸附时间和温度均对吸附有影响.腐殖质、膨润土混合吸附剂对2种农药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毒死蜱12h,三唑磷6h.腐殖质﹕膨润土质量比分别达12%和14%时对三唑磷和毒死蜱的吸附最为强烈并趋于饱和.通过计算不同温度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理论上证实该吸附为一自发的放热过程,在pH=6.0,温度为15℃时,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6.
西湖沉积物有机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震宇  朱荫湄 《环境化学》1999,18(2):122-126
分析了西湖沉积物腐殖质的组成及腐殖酸的红光谱特性,结果显示西湖沉积物腐殖质具有典型的湖泊沉积物腐质特征,腐殖化程度较高;结合形分析表明,腐殖质中: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脂类,钱塘江引水工程、水面种植荷花明显改变了沉积物有机质的构成,对西湖的碳和富营养化状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7.
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水中的腐殖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批量和连续动态试验研究了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饮用水中微量腐殖质的效能与条件.结果表明,富里酸( FA) 的去除率与纤维滤料的堆密度、絮凝剂的投加量、过滤速度、原水浊度等有关.对10NTU 以下的模拟低浊水,适宜的纤维堆密度为74.4g/L,滤床高为1.2mm .在此条件下,当过滤速度为30m/h、原水浊度约9NTU 、聚合氯化铝(PAC) 投加量1.75mg/L 时,对水中2mg/L 的FA平均去除率约75 % ,工作周期( 浊度小于0.3NTU 、水头损失小于1.8m ) 在24h以上.  相似文献   
68.
在现场开展了中试规模的臭氧光催化降解天然有机物的研究.研究表明,对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占很大比例且重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地下水,臭氧投加量10 mg/L和反应时间10 min条件下,TOC的去除率不到20%,但UV254和三卤甲烷生成潜力(THMFP)去除率分别达到近60%和33.5%.臭氧光催化与活性炭吸附相连,能显著提高UV254的THMFP的去除率,但TOC去除率并不明显高于单独活性炭吸附.臭氧光催化使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后者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提高且生化性改善,可望在生物活性炭上更有效地去除.  相似文献   
69.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3种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星辉  张曦  杨志峰  张平 《环境科学》2006,27(1):115-120
研究了、苯并(a)芘、苯并(ghi)3种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中的光化学降解规律,探讨了黄河泥沙和黄土2种颗粒物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水体不含任何颗粒物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且反应动力学常数随污染物初始浓度的降低而增加;3种多环芳烃的光降解速率与分子的吸收光谱相关.②黄土通过对光强的阻碍作用和其中所含腐殖质的光敏化作用影响多环芳烃的光化学降解,这2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不同浓度黄土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黄土浓度为0.1g/L或5g/L时促进了和苯并(a)芘的光降解;黄土浓度为5g/L时促进了苯并(ghi)的降解.当水体含有黄土时,多环芳烃的光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③对多环芳烃光化学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是黄土中存在的溶解性腐殖质,非溶解性腐殖质的作用不大.④由于黄河泥沙在河水中长期存在,泥沙中的溶解性腐殖质都已溶于水中,泥沙主要通过对光强的阻碍作用影响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光降解,使光降解速率随泥沙浓度的增加呈幂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70.
大沽河-胶州湾段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季乃云  赵卫红  王江涛  苗辉 《环境科学》2006,27(6):1073-1077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从大沽河到胶州湾的变化及其与盐度、pH、叶绿素a、溶解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沽河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较大,胶州湾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较小,大沽河是胶州湾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的重要来源.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性较差,说明浮游植物并不是大沽河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的主要来源.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溶解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关性较好,说明类腐殖质荧光物质是水体溶解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情况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