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利用元素分析仪及红外光谱仪研究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黑土腐殖质元素组成及结构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有机物料施用5a后,黑土胡敏酸(HA)中C、H含量均显著降低,并以木本处理作用最显著.除动物粪便处理HA中N含量与CK相等外,其余有机处理N含量均显著高于CK,施用动物残体则使HA中O含量显著降低.施用草本残体可以提高富里酸(FA)中N含量.动物残体使FA中H含量显著降低.施用草本残体、木本残体使FA中C含量升高,O含量影响降低.有机物的施用使铁结合胡敏素(HMi)中C、H含量下降而使O含量上升,并以草本处理作用最显著,同时草本处理也使HMi中N含量降低.与CK相比,施用动物粪便、木本残体提高了粘粒结合胡敏素(HMc)中C、N含量而降低了O含量,有机物料施用5a后均使黑土HMc中H含量降低,且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与CK相比,有机物料施用五年后均使HA及FA脂族性减弱,并以草本残体处理影响最明显.对于HMc,施用有机物料有利于提高其脂族性,同时使芳香C=C振动减弱,并且以木本处理影响最明显.有机物料施用5a后使HMi的羟基含量及碳水化合物减少,而使其脂族性提高.试验结果证实,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对黑土腐殖质各组分特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2.
氧化亚氮(N2O)是强温室气体和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之一,河湖生态系统是人为活动导致N2O排放的热点区域.含有nosZ功能基因的N2O还原菌(N2ORB)是唯一已知的N2O还原微生物,在减少N2O排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前的研究关注于河湖中N2O的产生和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缺少对N2O汇过程及其微生物还原作用的系统报道.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发现,寒冷的北方地区和河湖局部位点,如底泥、水库深水层和水草区,广泛表现为N2O的汇.非反硝化N2ORB是N2O的净汇,新发现的nosZ Ⅱ型N2ORB更加多样,其N2O还原酶转位能量需求更低.相比于nosZⅠ型N2ORB,nosZ Ⅱ型N2ORB还原N2O的半饱和常数更低,对N2  相似文献   
93.
淹水频率是影响河口潮滩湿地固碳潜力的关键环境因子之一.为了揭示淹水频率增加对河口潮滩湿地土壤碳动态的影响,对福建省九龙江河口潮滩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储量、活性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稳定性指数CSI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淹水频率的增加,SOC的储量减少54%,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MBC、DOC和LOC的含量亦随着淹...  相似文献   
94.
沉水植物对沉积物及土壤垂向各形态无机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利用相同区域湖泊沉积物及土壤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培养黑藻,运用化学连续浸提法分离不同层次底质中各形态无机磷,并通过对水体中磷质量浓度和Eh值的测定,分析不同层次底质中各形态无机磷质量分数和间隙水中磷质量浓度的变化,揭示在沉水植物作用下淹水土壤和沉积物中不同层次各形态无机磷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黑藻主要影响上层和下层(根系所在层)底质中各形态无机磷的迁移转化;黑藻主要吸收利用弱吸附态磷和可还原态磷,并通过改变底质氧化还原环境影响可还原态磷和铁铝氧化态磷的迁移转化;黑藻的生长促进钙结合态磷的释放,但是黑藻的腐烂促进钙结合态磷的沉积;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磷比营养水平相当的沉积物中的磷容易迁移转化,黑藻对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磷迁移转化的影响大于土壤.  相似文献   
95.
以桂林市典型的河流沉积沙土(穿山)和砂岩风化土(尧山)为供试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种植辣椒(Capsicum annuum L.),设置不同土壤Hg水平,配制不同pH的模拟酸雨,研究土壤-蔬菜系统中Hg的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土壤Hg处理对地上部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害作用,植株各部位Hg含量随土壤Hg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相比,10 mg·kg-1 Hg处理的辣椒可食部位Hg含量是对照的2.4倍(0.031 mg·kg-1),是食品卫生质量标准(0.01 mg·kg-1)的3倍多.相同条件下穿山土壤处理的辣椒各部位Hg含量大于尧山土壤的处理.模拟酸雨与Hg的复合污染环境效应大于这两种污染物的单因素效应.模拟酸雨主要影响水溶态Hg、交换态Hg、腐殖酸络合态Hg,表现为随处理pH值的降低其分配系数增高.在处理pH = 3.5时影响到碳酸盐铁锰氧化物态Hg,有机物结合态Hg随酸雨pH降低略有减少趋势,对残渣态Hg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6.
利用新型稀土铈铁复合吸附剂去除水体腐殖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稀土铈铁复合材料(CFA)对水体中黄腐酸(FA)的去除效能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FA在平衡pH3.0~6.5的范围内对FA的去除效果较好,吸附速度快,120min即达到平衡.水体中FA与砷酸根在CFA上有很强的竞争作用,当FA加入量为5mg/L~10mg/L时,砷的饱和吸附量Qo即丧失40%~50%,表明两者作用于材料相同的活性位点.吸附前后的红外谱图(FTIR)揭示了CFA表面羟基在FA去除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Zeta电位的测定得出材料的等电点为5.6,因而pH偏酸性的条件有利于FA的去除.  相似文献   
97.
孟丽红  夏星辉 《环境科学》2004,25(6):132-135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黄河泥沙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浑水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水样加酸处理后水相CODMn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长;但水样未加酸处理水相的CODMn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只呈微上升趋势;②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浑水生化需氧量(BOD5)的增长率显著低于浑水CODMn和加酸处理条件下的水相CODMn的增长率;③黄土中含量仅为0.76%的腐殖质对含泥沙浑水CODMn的贡献较大,当泥沙含量为7.5g/L和15g/L时,腐殖质对浑水CODMn的贡献分别为15.9%和 21.7%;④泥沙中腐殖质的主要组成之一富里酸溶于酸,当泥沙含量为7.5g/L和15g/L时,富里酸对水样加酸处理后水相CODMn的贡献分别为23.6%和50.6%.由于富里酸在自然条件下不容易发生生物降解,因此,目前黄河水质监测中的CODMn夸大了黄河耗氧性有机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98.
不同材料对高As污泥中As的固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制酸行业产生的高砷(As)污泥浸出毒性过高且难处理的问题,选择典型无机硫化物、含钙材料、含铁或铝材料(Fe~0、铁盐、Fe_2O_3/Al_2O_3)对高As污泥进行固定化,采用醋酸(TCLP)、H_2SO_4-HNO_3和H_2O_3种浸提法评估了各材料对As的固定效果;考察了固定化对污泥中As结合态和价态分布的影响,筛选最佳固定化材料,进行联合水泥固化。结果表明,FeCl_3固化As的效果最好,3种浸提法评估的固砷率分别为86.01%、42.02%、 58.87%。FeCl_3和Fe~0处理能够促进污泥As向固定态转化,非专性和专性吸附态占比分别降低了80.60%和38.13%。FeCl_3促进非专性和专性吸附态向结晶铁锰或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CaO、Fe~0、FeSO_4·7H_2O、Fe(NO_3)_3·9H_2O、FeCl_3和Fe_2O_(12)S_3处理对As(Ⅲ)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FeCl_3处理后,As(Ⅲ)占比由77.14%降为19.72%。Fe(OH)_3、Fe_2O_3和Al_2O_3处理对As(Ⅲ)的氧化性不明显,Na_2S·9H_2O处理使As(Ⅲ)占比升至85.84%。随FeCl_3、水泥和两者配伍材料投加量的增加,在3种方法中,污泥中As的浸出量均明显降低,单一FeCl_3和配伍固砷效果均优于水泥;水泥配伍比≥100%时的固砷效果优于单一FeCl_3;250%FeCl_3+125%水泥可使3种方法中浸出砷浓度降至最低,分别为113.81、399.28、347.27 mg·L~(-1),固砷率均高于97%。本研究结果可为高As污泥的固定化提供参考。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为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水标准,将A~2O工艺叠加膜组件是提高出水水质的有效措施。采用恒压膜通量实验、三维荧光光谱、分子排阻色谱和红外光谱对A~2O工艺各阶段混合液的膜污染潜力及其对应的污染物组成进行了分析,从膜污染的角度考察了A~2O工艺与膜组件的最优结合形式。结果表明:好氧段混合液的恒压膜通量远高于厌氧和缺氧段的混合液,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最少,且主要为不易发生膜污染的大分子惰性腐殖酸和微生物代谢产物;而厌氧和缺氧混合液中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氨基酸、蛋白质类物质,容易引发膜污染。因此,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将膜组件应用于好氧阶段的泥水分离,不仅能有效提高出水水质,还能有效降低膜污染。以上结果可为膜组件用于A~2O工艺的提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陈勇  王清森  张浩凡 《化工环保》2017,37(3):335-339
采用FeSO_4和Na_2S作为还原剂处理铬污染紫色土壤,研究了还原过程中铬的含量及形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FeSO_4加入量为1.5%(w,下同)时,浸出Cr(Ⅵ)含量由(1 745.13±27.93)mg/kg降至(17.65±2.28)mg/kg,浸出总铬含量由(1 768.83±57.24)mg/kg降至(69.79±8.61)mg/kg,铬形态由水溶+碳酸盐结合态转变到较稳定的铁锰结合态;当Na_2S加入量为0.4%时,浸出Cr(Ⅵ)含量由(1 745.13±27.93)mg/kg降至(25.50±0.12)mg/kg,浸出总铬含量由(1 768.83±57.24)mg/kg降至(410.87±12.83)mg/kg,铬形态由水溶+碳酸盐结合态转变到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