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3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48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1682篇
综合类   2857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10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317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5年   67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绿色消费的政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对推动绿色消费作出了全面部署,标志着绿色消费提升到国家议程。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绿色消费理念的发展,分析了当前我国政策语境下绿色消费的内涵、发展现状和现行政策体系,指出我国在绿色消费在制度完善、市场监管、行为引导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总结借鉴国外促进绿色消费政策基础上,提出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加快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增强经济调控手段、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2.
胡庆生 《环境》2006,(12):84
我校2002年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念,以环保教育、人文教育、安全教育三者融于一休的环境教育为特色,探索环境教育的新路。在2003-2005学年里,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从校内教育到社区活动,把环境意识的培养和环保行为的养成,贯穿于学校的建设、管理、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关心身边的环境开始,认识环境问题,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为,并影响家人,一起加入环保行列,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93.
陈建华 《环境保护》2012,(16):60-61
城市要宜居,环境是关键。优良的环境是城市最大的财富,保护城市环境就是呵护城市的未来。建设绿色城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者的共同追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迫切。在城市未来发展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是我们每一个城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的问题。自本期始,本刊开辟城市论坛栏目,就城市如何探索走好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内容,连续刊发各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以飨读者。并藉此分享、推广各城市绿色发展经验,以期推动城市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针对我国为乡村振兴所提出的建设田园综合体的重要举措,解析了田园综合体的理论内涵,总结了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发展历程及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顶层规划不合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不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充分的问题,并从生态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合理生态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实行产业生态化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以期为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95.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凸显。面对“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管理需求,生态环境监管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阐述了当前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数字技术赋能“环境监测”、畅通“信息动脉”、打造“服务网络”、打通“神经脉络”、构建“生态大脑”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建议进一步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促进数据融合治理、深化卫星技术融合、建立“双碳”综合服务平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996.
"棕色区域"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环境问题.一些国家逐渐开始应对.棕色区域问题涉及到各种因素,如法律,税收,财产权,土地开发等多种因素,所以是一个复杂的,较难解决的问题.以起步较早的美国为例,以联邦立法为重心,论述了美国在"棕色区域"治理中的政策和法律制度,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以期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棕色区域问题实质上是土壤污染的治理问题,这对中国缺位的土壤污染立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目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所在。紧紧围绕绿色文化的构建,结合实例阐释了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98.
今年将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10个省市启动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为调查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99.
石头 《环境》2001,(10):12-13
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据悉,“十五”期间,广东省全社会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将达2.5%以上,约为700亿元(“九五”为1.8%)。面向朝阳,广东省环保企业如何发展?政府如何促进环保产业发展?近日,笔者走访了我省几家环保企业,倾听他们的呼声。  相似文献   
1000.
张彪  王硕  李娜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9):1461-1471
面对日益频发的城市内涝问题,科学认识绿色空间控制雨水径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北京市六环内区域为研究区,评估了2000-2010年绿色空间滞蓄雨水径流的功能及其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北京城市绿色空间减少198.49 km2,主要表现为农田和荒草地面积减小,五到六环内绿色空间缩减最为严重,且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聚集度指数(AI)均减小,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绿色空间夏季滞蓄雨水径流量由2000年的1.32×108 m3增加到2010年的1.46×108 m3,但雨水滞蓄率相应地由23.43%下降到16.89%,这与绿色空间面积减小和景观格局变化有关。此外,五到六环内绿色空间滞蓄雨水径流能力最高,滞蓄率高达22%~32%,且逐年呈降低趋势;二到三环内绿色空间滞蓄雨水能力最低,需要重点加强暴雨内涝防治。这主要与不同环路内绿色空间的面积和斑块连通性有关。因此,建议优化调整北京市六环内绿色空间的组成结构和景观格局,充分发挥其滞蓄雨水径流功能,以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