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668篇
基础理论   102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针对实际海水养殖废水低碳高氮的特点,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和好氧活性污泥添加硅藻土载体的方式,考察硅藻土载体和活性污泥共同作用下的好氧曝气系统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态氮(NH+4-N)、亚硝酸态氮(NO-2-N)和化学耗氧量(COD)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污泥沉降性能和硝化细菌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溶解氧(DO)≥4.5mg/L,p H控制在7.0~8.0,HRT为11 h,沉降时间10 min,反应器可以处理NH+4-N浓度在50 mg/L左右的海水养殖废水,NH+4-N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8.93%左右和76.62%以上,NO-2-N出水浓度低于0.028 mg/L。载体污泥颗粒照片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添加硅藻土载体内核后,颗粒污泥的成熟期缩短,颗粒的稳固度和沉降性能提高。在系统启动成功稳定运行后,通过FISH分析表明,在氨氧化菌(AOB)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成为优势菌群后,AOB大约占总菌群的33.5%,并且AOB与NOB菌群数量约为1∶1.33,AOB和NOB两大类菌群之和约占总菌群的77.2%,成为系统中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72.
客观阐述了当前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居于农业源污染的首位,农业源减排需从畜禽养殖减排入手,综述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危害及污染现状,从法律法规、养殖方式、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地方政府管理、粪便资源化利用以及污染防治等方面分析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73.
随着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大量动物粪尿、污水对周边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动物在使用药物后,药物将以化合物或代谢产物的方式从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给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等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害,最终将会危及人类健康。本文以生猪养殖为例分析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治理、降低环境污染、建设绿色环保的生态养殖、保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我国畜禽集约化养殖环境压力及国外环境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集约化养殖是我国畜禽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畜禽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通过测算近10 a来的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总量及废弃物中氮、磷养分的排放总量,以欧盟畜禽耕地承载负荷为标准,建立畜禽粪便土地负荷警报值等级,分析得出我国全国及各区域畜禽养殖的环境压力:从近5 a全国层面看,以氮养分测算的耕地负载警报值在0.7左右,且2009~2011年的警报值已经超过07,畜禽氮养分的耕地负荷已经开始对环境产生污染威胁;而以磷肥测算的耕地负载警报值已经超过1,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威胁。从2010年具体区域情况看,以氮养分测算的耕地负载警报值超过07的达到17个省份,其中河南、湖南、广东、四川污染较严重,北京的畜禽养殖氮养分环境污染已经到严重的程度;以磷养份测算的耕地负载警报值已有21个省份超过1,北京和广东的耕地负载警报值已接近3,磷养分的环境污染已很严重。最后,探讨了发达国家畜禽养殖环境压力及环境治理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5.
江苏阳澄湖螺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江苏阳澄湖螺类群落结构进行了季节调查研究。共采集到螺类4科5属6种,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次优种为长角涵螺。阳澄湖螺类平均密度为220±47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331±469 g/m2,螺类密度和生物量在年际和季节间均无明显差异,但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密度在东湖区和中华绒螯蟹围网养殖区较大、西湖区最小,生物量围网养殖区最高、西湖区最低;铜锈环棱螺密度围网养殖区最高、西湖区最低,长角涵螺密度东湖区最高、围网养殖区次之、入湖河流及其它湖区极低。中华绒螯蟹养殖未导致围网养殖区螺类数量下降,螺类(主要是铜锈环棱螺)的投放可能是该区螺类密度、生物量及铜锈环棱螺所占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深是影响螺类群落整体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子;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铜锈环棱螺主要分布在叶绿素a较高的水域,而长角涵螺和纹沼螺则主要分布在透明度较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76.
不同密度螺-草结构对养殖尾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少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以苦草为对照组,构建环棱螺螺 草生态系统净化池塘养殖尾水,比较不同密度螺 草结构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同时探讨螺草互作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螺 草组合对养殖尾水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以中密度组(螺密度50 ind/m3)的去除效果最优,25 d对Chl a、CODMn、TN、TP、NH4+ N、NO3- 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39.7%、44.2%、86.9%、58.2%、82.3%和91%,其中以17~25 d的营养物质去除率最高,水质由原来的Ⅳ类、Ⅴ类水提升为Ⅲ类水;环棱螺 苦草互作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与苦草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其互利关系不明显;环棱螺 苦草组合对CODMn和TN的去除效果不是很理想,可能是由于实验中以黄土为底泥,其中的异养微生物较少引起的  相似文献   
77.
pH、溶解氧、叶绿素a之间相关性研究Ⅱ:非养殖水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内、外近20年的资料和饮用水水源地潘家口水库现场围隔实验结果,分析非养殖水体中pH、溶解氧(DO)和叶绿素a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当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即叶绿素a平均含量高于10μg/L时,pH、DO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当叶绿素a平均含量低于10μg/L时,水体交换强或有机重污染的天然水体中DO与叶绿素a...  相似文献   
78.
pH、溶解氧、叶绿素a之间相关性研究Ⅰ:养殖水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国内、外近20年的资料和饮用水水源地潘家口水库现场围隔实验结果,分析养殖水体中pH、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和叶绿素a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当叶绿素a平均含量低于10μg/L时,水体交换弱的夏季和秋季养殖水域水体中pH、DO与叶绿素a无明显相关甚至无相关;水体交换强的夏季和秋季养殖水域水...  相似文献   
79.
中国水产养殖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产养殖规划可以降低水产养殖和水环境之间的不确定性、减少水产养殖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中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已实施的水产养殖规划的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存在着水产养殖规划基础与水产养殖规划实施间的不协凋性、环境影响评价环节的缺失和水产养殖规划的实施效果蔗等主要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现有水产养殖相关制度的配置不完善.应从环境影响评价与水产养殖规划的集成关系入手,通过完善水产养殖容量的估算、水产养殖的技术与经济评估指标、制度和相关利益者分析与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建立水产养殖规划的技术体系.引入第三方评审制度以监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相似文献   
80.
畜禽养殖污染何时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畜禽养殖产业带来的污染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据原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显示,仅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就达19亿吨,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4倍,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达0.49(正常值应小于0.4)。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量将达到45亿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将进一步导致环境恶化,进而威胁农产品安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