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610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133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1274篇
基础理论   290篇
污染及防治   258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61.
针对传统Fenton体系Fe(Ⅲ)累积和pH适用范围过窄等缺点,采用羟胺(HA)强化的HA-Fenton体系,以对氯苯酚(4-CP)为目标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考察了Fe(Ⅱ)投加量、H2O2投加量、HA投加量和溶液pH等工艺条件对4-CP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A-Fenton体系适用于酸性和弱酸性条件,最佳pH范围为3.0~4.0;在溶液pH为3.0、Fe(Ⅱ)投加量为5.0 μmol/L、H2O2投加量为0.4 mmol/L、HA投加量为0.20 mmol/L的最适条件下,反应10 min, 4-CP去除率达64.25 %。  相似文献   
162.
采用Na BH4还原法将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镀铜废液中的Cu~(2+)制备成纳米铜粉,并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对还原反应后的废液进行絮凝处理。研究了n(Cu~(2+))∶n(Na BH4)、还原反应温度、还原反应时间及PAM添加量对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对回收的纳米铜粉进行了XRD和T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Cu~(2+))∶n(Na BH4)=4∶6、还原反应温度为50℃、还原反应时间为2 h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低至1.1 mg/L,Cu~(2+)还原率达99.99%;可获得粒径为20~45 nm的近球型、高纯度、由多晶组成的纳米铜粉;当PAM添加量为10 mg/L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至0.35 mg/L以下,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小于0.5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3.
采用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光催化剂BiFeO3。采用SEM,XRD,FTIR等技术对光催化剂BiFeO3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光催化剂BiFeO3晶相纯、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存在Fe#x02014;O的弯曲振动和伸缩振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鼓气及加入H2O2可有效提高BiFeO3对甲基紫可见光催化降解的效率;在300mL质量分数为1.5#x000d7;10-5的甲基紫溶液中加入0.9g光催化剂BiFeO3和0.1mL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当反应时间为240min时,甲基紫去除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64.
《化工环保》2013,(5):446
一种二氧化钛微球阵列负载铂可见光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属于二氧化钛光催化领域。催化剂载体是利用两步模板法制备的TiO2微球阵列,微球直径为100~300nm,为锐钛矿相结构;以氯铂酸为铂源,利用氢气还原得到铂沉积的TiO2微球阵列,该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活性。微球  相似文献   
165.
《化工环保》2013,(1):5+14+18+22+32+55+58+62+79+83
可见光催化下过硫酸盐强化铁酸钴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催化下过硫酸盐强化铁酸钴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方法。该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取有机物污染水样进行有机污染物含量分析;2)将有机物污染水注入到水池中,按池水中有机污染物、铁酸钴和过硫酸盐的摩尔比为  相似文献   
166.
采用电Fenton法对北京市某垃圾转运站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电Fenton法氧化前后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Fenton法可使COD去除率达到88%以上,NH3-N及色度的去除率接近或等于100%。通过三维荧光特性的测定表明,电Fenton法对大分子的类富里酸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7.
1—2-7-三氨基-8-羟基-3—6-萘二磺酸(TAHNDS)作为偶氮染料的脱色产物很难被常规的厌氧-好氧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所去除。研究了未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对TAHNDS的缺氧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只有在特定的缺氧条件下(ORP在-50~-150mV之间),TAHNDS才能被活性污泥所降解转化。当浓度在10—80mg/L范围内,TAHNDS可在72h内转化93%以上。加入100mg/L的硝酸盐和0.64mmol/L的氧化还原介体蒽醌-2-磺酸钠(AQS)可将40mg/L的TAHNDS的转化时间从84h缩短到36h。光谱及HPLC—MS分析表明,TAHNDS在缺氧条件下主要是通过脱氨基和脱磺酸作用生成已知可好氧生物降解的3,5-二氨基4-羟基萘-2-磺酸。因此,缺氧处理有望作为预处理工艺促进废水中TAHNDS的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68.
用于磷吸附的载铁(β-FeOOH)沸石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沸石为载体,采用FeCl3水解法制备用于磷吸附的载铁沸石(β-FeOOH-Z),优化β-FeOOH-Z的制备条件,包括FeCl3溶液浓度、负载pH值、负载时间、负载温度和烘干温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β-FeOOH-Z及其磷吸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的优化制备条件为:FeCl3溶液浓度1 mol/L、负载pH值6、负载时间24 h、负载温度25℃和烘干温度60℃。优化制备条件下,100~120目沸石的载铁量为100.2 mg/g,铁的负载率为18%,其磷吸附量为7.68 mg/g,比天然沸石提高79.6%。XRD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中的杂质元素较天然沸石减少,并有效负载β-FeOOH;制备条件对β-FeOOH-Z的成分有较大影响,FeCl3溶液浓度较低、负载温度和烘干温度过高均使β-FeOOH-Z中含有α-Fe2O3,并导致其磷吸附效率降低。FTIR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的表面羟基在其吸附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羟基与磷酸根离子的配位交换是β-FeOOH-Z吸附磷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9.
碳酸根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的厌氧消化液为处理对象,通过小试实验,考察不同初始磷浓度CP、Ca/P物质的量比、pH和温度下,碳酸根(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沉淀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32-对以磷酸钙沉淀反应去除和回收磷的效率影响较大;CP相同时,CO32-浓度(CCO32-)越大,P的去除率越低,低CP(20 mg/L)时尤为显著;当CCO32-相同时,随着CP的增大,反应速率加快,P的去除率逐渐升高,但升高幅度越来越小;增大Ca/P比和pH能提高P的去除率,降低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综合考虑实际效果,应选择Ca/P比为3.33,pH为9.0作为适宜的反应条件;升高温度对降低CO3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贡献不大。在CP为60 mg/L,Ca/P比为1.67,pH为9.0,温度为20℃的条件下,当C CO32-为0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主要为羟基磷灰石HAP;当C CO32-为30 mmol/L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为磷酸钙和碳酸合磷灰石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70.
以硅藻土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引入金属氧化物SnO2和Fe2O3,制备了二元氧化物复合型SO42-/SnO2-Fe2O3-硅藻土固体酸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与H2O2构成非均相类Fenton试剂氧化体系,催化H2O2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OH,用于处理实际翠蓝废水和模拟亚甲基蓝废水。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H2SO4溶液的浓度3 mol/L,浸渍时间2.0 h,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3.5 h,焙烧方式为随炉升降温。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处理实际翠蓝废水COD去除率可达79.5%、脱色率达99.6%;处理模拟亚甲基蓝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3.1%、脱色率达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