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72篇 |
免费 | 262篇 |
国内免费 | 12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7篇 |
废物处理 | 78篇 |
环保管理 | 151篇 |
综合类 | 2181篇 |
基础理论 | 537篇 |
污染及防治 | 587篇 |
评价与监测 | 65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139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141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155篇 |
2014年 | 245篇 |
2013年 | 195篇 |
2012年 | 190篇 |
2011年 | 200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203篇 |
2008年 | 211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84篇 |
2005年 | 158篇 |
2004年 | 119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4种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新沂河河水的中试研究表明,在CODMn和NH 4-N进水浓度相同条件下,香蒲湿地系统出水CODMn平均浓度最低,仅为13.44 mg/L;美人蕉湿地系统出水NH 4-N平均浓度最低,仅为1.75 mg/L;香蒲和美人蕉湿地系统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40%以上,而千屈菜和水葱湿地系统都低于30%;美人蕉、香蒲和千屈菜湿地系统对NH 4-N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65%以上,而水葱系统则低于60%.综合比较,香蒲和美人蕉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较强.4种植物中水葱耐淹能力最强,完全淹水22 d以上依然生长良好;千屈菜耐淹能力最弱,完全淹水7 d后就开始枯萎,17 d后地上、地下部分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994.
白腐菌在固体培养基下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稻草秆粉介质中白腐菌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分别为200、80 mg/L左右的吲哚可被白腐菌去除99%以上,质量浓度为74 mg/L吡啶的去除率为61.5%;白腐菌在稻草秆粉培养体系中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其中反应速率常数K(高浓度吲哚)>K(低浓度吲哚)>K(吡啶);高低浓度吲哚和吡啶3个降解体系的漆酶活力在第6天达到最大;漆酶在吲哚和吡啶降解过程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但酶活的变化与吲哚和吡啶的相对去除率不呈线性相关,稻草秆粉培养基中的介质和培养环境在降解过程中可能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白腐菌是一种可有效处理染料废水的丝状真菌 ,它可通过其分泌的特殊的降解酶系或其他机制将各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彻底降解为CO2 和H2 O ,同时 ,对脱色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就白腐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染料的降解酶系、机理和白腐菌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的有关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6.
高效复合菌处理高浓度食品污水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食品污水作为培养基,对高效复合菌进行了富集培养。用培养液对高浓度食品污水作降解试验,并对活性污泥作减容试验,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培养液在污水中的投加量为5‰时,反应12h后,污水的CODcr去除率为52%;在静沉下,活性污泥中培养液投加量为5%时,反应6h后,污泥体积可减少70%。 相似文献
997.
998.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囊藻毒素降解菌、降解途径和影响降解的因素三方面,对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微生物的酶化作用对水体中重金属镉(Cd)进行矿化固定,以减少交换态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危害;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谱(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对2株产脲酶矿化菌株(CZW-1和CZW-3)在单一和混合培养体系下生成的矿化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混合培养能提高细菌脲酶活性、提高细菌对Cd的耐受性及对Cd的去除率。单一培养菌株CZW-1和CZW-3的产脲酶活性分别为17.09 U·mL-1和18.23 U·mL-1,对Cd的耐受性为2 mmol·L-1,对Cd的去除率为78.15%、80.32%;混合培养细菌脲酶活性为20.79 U·mL-1,对Cd耐受性为2.5 mmol·L-1,对Cd的去除率为85.50%。3组矿化体系矿化产物均为晶格掺杂、椭球状的CdCO3和CaCO3,但细菌混合体系矿化产物的粒度更大。混合培养体系由于微生物协同作用对于重金属污染修复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