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43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1063篇
基础理论   238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23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但伴随形成的水土资源消耗和耕地环境负荷令人担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基本情况,总体结论是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负荷日趋严重。同时,对休耕模式和粮食主功能区调整这两项国家战略政策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效应进行了重点分析,建议逐步扩大在水资源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退化区等典型区域的休耕面积,积极谨慎地评估主功能区调整形成的潜在资源消耗缓解与环境效益提升作用。提出:改变以牺牲耕地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粮食持续增长、建立以资源环境效应评估为平衡点的粮食供需模式的时机已成熟,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应纳入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保障整体计划中。  相似文献   
882.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培养试验与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母质发育的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非常缓慢。水田土壤培养8周后,旱地土壤培养7周后均未达到最大释放量,其累积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除开始2d内固定态铵的释放稍快外,整个培养期间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速率基本保持恒定。其中,土壤“新固定的”固定态铵的释放率远远大于“原有的”固定态铵。在水田土壤条件下,“新固定的”固定态铵经培养8周后,可释放出“新固定的”固定态铵的58.0%~80.8%,而“原有的”固定态铵仅能释放2.4%~8.8%。数学拟合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扩散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资料,零级方程也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但Elovich方程较差。研究还表明,溶液中的阳离子种类会影响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Ca2 的存在较K 更有利于固定态铵的释放。  相似文献   
883.
张丁  黄容  高雪松 《环境科学》2022,43(2):946-956
为探讨典型山地平原过渡带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因素.本文以拥有成都平原-龙门山脉过渡带这一典型过渡地形的四川省某县域为研究区,采用地统计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研究区耕地土壤Cd、Cr、Cu、Pb和Zn的空间分布情况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合地理探测器进一步发掘导致其潜在生态风险空间差异的主...  相似文献   
884.
生态退耕前后张家口市耕地变化及影响因素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耕地变化与相关土地政策密切相关,为揭示生态退耕政策实施前后,耕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该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区——张家口市为例,分析了生态退耕前后(1989—2000年和2000—2015年)耕地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面积由1989年的1 090 031.02 hm2减少到2015年的924 647.32 hm2,持续减少了15.17%,特别是生态退耕后,耕地减少速度加快;但耕地仍然集中分布在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2)生态退耕前后,耕地转出与转入并存。与生态退耕前相比,生态退耕后耕地转换变化总面积增加121 695.72 hm2,其中转出面积增加占88.72%;耕地主要转换去向由草地(17 063.59 hm2)、建设用地(9 007.00 hm2)、林地(8 932.72 hm2)和园地(5 981.19 hm2),变为林地(51 902.41 hm2)、园地(40 311.23 hm2)、草地(32 292.66 hm2)和建设用地(23 152.11 hm2)。3)生态退耕前后,耕地转换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同。退耕前,海拔和坡度分别是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转为草地、建设用地的主导因素;退耕后,耕地转化的影响因素多样化,海拔仍是耕地向园地转换的主导影响因素,人均GDP变化和到最近道路距离分别成为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和转为建设用地的首要因素。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对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草地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张家口市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5.
铁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铁路运营里程快速增加,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但受行业特点、线路规划、功能设计、土地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既有铁路用地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低效利用或废弃闲置土地。由于铁路用地具有公益性、无偿划拨性、使用无期限性等特点,在当前支持盘活现有铁路用地、鼓励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背景下,根据既有铁路用地的利用性质及设计功能的发挥情况,在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的资源条件和利用态势提出优化开发途径,结合潜在利用方向进行综合潜力评价,进而提出综合开发利用策略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研究以建设用地改造方向为重点,选取南京市区范围内4宗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开展低效(闲置)铁路存量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分析思路,对推进铁路存量用地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886.
研究了在125W高压汞灯照射下,低温(-14~-12℃)反应装置中H2O2存在条件下冰相中苯酚的光转化反应,考察r冰相中苯酚光转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光转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冰相中苯酚光转化速率随着光强和H2O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加快,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慢;强酸条件促进了苯酚的光转化;苯酚的光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苯酚光解产物的GC-MS和LC-MS分析表明,苯酚在光解过程巾主要发乍了羟基化反应和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887.
H2O2 存在下冰相中对氯苯酚的光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25W 高压汞灯为光源,在低温(-14~-12℃)条件下,研究了紫外光作用下,冰相中有H2O2 存在时对氯苯酚(4-CP)的光转化反应.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冰相中4-CP 光转化的影响以及冰相中4-CP 光转化的动力学和机理.结果表明,4-CP 初始浓度、H2O2 初始浓度、pH值和光强对冰相中4-CP 光转化都有较大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4-CP 和TOC 的转化率分别达到97%和40%,H2O2 的存在能够改变4-CP在冰相中光转化的产物和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88.
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为基础,利用2005和2007年获取的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对湖北省2000~2007年的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进行了制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湖北省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7a间净减少125 387 hm2;水域扩张是耕地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占到耕地流失面积的54.6%,其中又有88%是转变成坑塘;耕地资源变化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江汉平原水域的扩张导致超过湖北全省的一半耕地流失发生在江汉平原,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主要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和平原地区,湖北中西部耕地减少则是生态退耕造成;2005年以来,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是2005年以来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湖北应继续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着力解决粮渔争地问题和加强对建设用地的控制,以实现湖北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89.
本文以典型芳香胺类有机物苯胺为模型化合物,研究苯胺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的光转化情况.考察高盐水体中,不同浓度富里酸、Fe(Ⅲ)及不同pH条件下,苯胺氯代产物光化学生成的情况,并通过苯胺在实际海水中的光反应,证明苯胺在天然海水中经太阳光照,可以生成其氯代产物.富里酸与铁离子形成络合物,有利于苯胺氯代反应的发生,反应过程中,4-氯苯胺的生成量要高于2-氯苯胺.在FA/Fe(Ⅲ)/Cl-共存水环境中,富里酸浓度相对于铁离子浓度对苯胺氯代反应影响小,活性铁物种在该反应中占据相对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90.
江西省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及其耕地负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全面掌握江西畜禽养殖污染实际情况,以2011年江西各类畜禽养殖数量为基础,通过畜禽粪便排泄系数、粪便污染物平均质量比等参数,估算了全省畜禽粪便和污染物COD、BOD、氨氮(NH3-N)、总氮(TN)和总磷(TP)的产生量,并以畜禽粪便耕地负荷、粪便氮养分耕地负荷及粪便磷养分耕地负荷3个指标来评价全省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结果表明,2011年全省畜禽养殖共产生7965.07万t粪尿、208.98万t CODCr、183.47万t BOD5、17.79万t NH3-N、14.20万t TP、44.22万t TN;畜禽粪便及其中氮、磷养分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21.16 t/(hm2·a)、123.81 kg/(hm2·a)、39.76 kg/(hm2·a)。以畜禽粪便耕地负荷30 t/(hm2·a)、畜禽粪便氮耕地负荷170 kg/(hm2·a)和畜禽粪便磷耕地负荷35 kg/(hm2·a)作为评价标准,全省分别有3、4和8个设区市超过了对应标准限值。无论以哪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新余市、宜春市和抚州市这3个设区市的耕地负荷都远超过相应的限量标准,畜禽养殖密度较高,对当地环境构成了严重污染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