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4篇
综合类   625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252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湖北省耕地建设占用态势及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朱俊林  杨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1000-1002
土地(特别是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自然资源,成为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数量的减少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湖北省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耕地建设占用成为其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全省耕地建设占用现状,根据2004--2007年的数据统计,对全省各县(市、区)耕地建设占用情况进行了分类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32.
许宗宪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090-1091,1101
耕地的数量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耕地资源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基于1990—2005年的统计资料,阐述了安徽省耕地资源时序变化的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安徽省耕地变化的21个因子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耕地演变的机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3.
湖北省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湖北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耕地面积的快速减少,这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产生了一定隐患。选择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应用对比分析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90~2007年湖北省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其能够解释耕地资源占有量的9298%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近20年的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单位经济增长付出的土地代价会逐渐下降;同时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耕地流失严重,平原地区比丘陵地区耕地减少量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湖北省在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为其他省份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耕地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4.
中国农户耕地资源利用及效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两个时期农户资料的比较,对近1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户的耕地利用及效率变化进行了分析.农户耕地利用方面主要分析了户均耕地面积、耕地的细碎化、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及集约度等的变化;效率方面主要分析了农户的耕地生产率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80年前相比,目前我国农户户均耕地面积仅为当时的30%左右,但土地生产率却提高了2~4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以上.农业生物化学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国的农业发展应该进一步重视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重视能够保证生物化学技术得以实施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的建设.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在一些生物化学技术的边际报酬已经相当低的地区,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规模的扩大来获得规模经济,进一步发挥机械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5.
河南省粮食生产态势及其能力提升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6-2007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在阐述河南省在全国粮食生产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态势,揭示了影响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主导因素;按照新时期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着眼河南省耕地变化趋势、农业生产管理和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等关键环节,提出突破粮食生产中的障碍因素,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36.
分析绿洲人工灌排技术发展和耕地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干旱区灌溉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选取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RS和GIS技术,对玛纳斯河流域1960年地形图,1976、1989、1997、2006、2013年Landsat遥感影像和历史水利工程建设分布图等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5期人工灌排渠系矢量图和6期土地利用分类矢量图,并计算人工灌排渠系长度指数和表征耕地格局的绿洲垦殖率、净耕地系数、周长面积比;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干旱区绿洲人工灌排技术对耕地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技术应用前,玛纳斯河流域耕地分布格局由灌排渠系的空间分布决定,尤其是农渠的分布格局和长度,其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方程为y=0.43x+7.38(R~2=0.90,n=33,P=0);滴灌技术应用后,耕地分布格局的变化取决于滴灌系统管网的空间分布,尤其是干管和支管的分布格局与长度,导致流域灌溉水利用系数从1960年的0.38增长到2010年的0.65。  相似文献   
937.
文章采用WPI水污染指数法评价滇池北岸各片区河道的水质,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旱季和雨季各片区河道WPI指数变化趋势的相关度。结果表明:1988-2001年滇池北岸河道水质污染主要为减轻的趋势;2001-2007年随着昆明市的大规模扩张,其加重趋势非常明显;2007-2009年,随着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又主要表现为减轻趋势,且旱季水质污染减轻的趋势比雨季明显,在纳入统计的5个片区河道中,旱季有4个片区河道水质好转,雨季有3个片区河道水质好转。这是由于2007-2009年间开展的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主要针对点源污染控制。此外,由于面源污染特征在5个片区中的4个片区都非常相似,雨季各片区河道WPI指数变化趋势的相关度比旱季高。  相似文献   
938.
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及其耕地利用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金涛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6):911-919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运用LMDI方法,分解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耕地利用四因素(规模、结构、强度、程度),结果表明:1978-2012 年,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累积效果表现为强度效应最大,结构效应和程度效应其次,规模效应最小。其间,造成粮食增量的强度效应逐步减弱,程度效应由负转正并渐强;造成粮食减量的结构效应逐步加大,规模效应后期显著放大。1996-2008 年,粮食生产出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北部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空间转移,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城镇密集,耕地利用结构变化与规模变化对粮食的减量效应更为明显,甚至有复种下调出现程度负效应,而耕地利用强度变化对粮食的增量效应相对较小,内陆农区耕地利用效应则呈相反趋向。由此论文最后探讨国家粮食可持续增产的耕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939.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以黄土丘陵区易形成生物结皮的阴坡自然撂荒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互代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年限(1~13a)撂荒地上生物结皮的形成对0~20cm剖面土壤含水量、容重、地表粘结力、水分渗透性、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等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形成可显著影响0~20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状,表现为:①退耕后,由于生物结皮的形成,退耕地较农地土壤渗透性显著降低,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退耕年限的延长经历了一个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导致了10a以上退耕地土壤含水量的降低;②生物结皮可显著提高退耕地土壤表面粘结力,10a以上退耕地保留结皮土壤的粘结力是初始退耕地和/或除掉结皮层土壤粘结力的6倍以上,退耕地表面粘结力的增强与退耕后土壤自然沉实以及容重增加关系不大;③生物结皮的形成导致了退耕地土壤渗透性的降低,保留结皮的土壤,其稳定渗透系数(K10)随退耕年限延长而降低,除掉结皮,K 10随退耕年限延长而增加;④生物结皮的形成,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剖面分布呈表聚现象,随退耕年限的延长,表聚现象更趋明显,土壤全磷亦有弱表聚现象。生物结皮层的形成,还可提高结皮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940.
大连湾海域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大连湾海域水质1985-1992年16个测站,19个监测项目,7000多个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和Sprea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湾内水质变化趋势,并详细分析了四个重点污染测站无机氮、油、活性磷酸盐三项指标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大连湾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无机氮、油、活性磷酸盐污染都有程度不同的加重,其中无机氮增长趋势显著,15、1测站的无机氮、1测站的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