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34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317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1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通过系统研究广东省耕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造成耕地数量减少及质量下降的原因,阐明了耕地动态平衡的内涵,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842.
广东省耕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资源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资源质量下降,后备资源贫乏.要缓解这种紧张局势,必须抓好如下措施: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加大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力度,健全土地法制法规,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843.
金属矿山安全管理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矿山实行安全管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而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矿山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根据金属矿山生产工艺的特点及危险源的分类,从管理制度、爆破、矿井开采、矿井通风、供电通讯及提升运输6个方面对金属矿山系统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该系统将更为直观、全面地为金属矿山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4.
以安徽省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补充耕地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进行耕地质量等级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全椒县、长丰县和五河县2020年补充耕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分别为5198、4.811和3.911;补充耕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总体上低于县域水平;补充耕地质量等级面积分布总体上比县域水平分布更分散;乡镇补充耕地质量等级与全镇耕地质量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乡镇补充耕地面积存在负相关关系;补充耕地土壤速效钾和pH平均值高于县域土壤平均值,有效磷平均值低于县域平均值,有机质平均值与县域平均值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45.
中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关系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通过观察1986-2006年中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动态演进机制,提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假设,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人口增长具有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与人口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冲击响应强烈,而人口增长对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响应则相对较弱;进而验证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增长之间存在从人口增长到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变化到人口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因此,为协调"人口-(土地)资源"的关系,我国政府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上,应同时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把"先补后占"、耕地转用许可制度等系列耕地保护政策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作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46.
我国耕地利用压力区域差异的RBF模型判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目前耕地利用压力程度度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ANN模型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RBF网络,并对200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利用压力程度进行了评价。网络运行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压力程度的区域差异显著。耕地利用压力程度较高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耕地利用压力程度较低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我国耕地利用压力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和中西部及沿海和内地的差异。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耕地分区保护的对策和措施。RBF模型的应用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评价耕地利用压力区域差异简便、实用,且避免了人工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是一条具有发展和应用前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847.
不同粮食分区问的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安定,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补偿是协调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外部性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将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补偿界定在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的经济补偿,旨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补偿途径机制,实现粮食产销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①粮食主销区的±地产出效率高于粮食主产区,因而具有对主产区进行经济补偿的现实条件和意愿;②通过GDP增长提成、机会成本税及市场调节的途径,可能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主产区所接受,从而实现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有效补偿;③在补偿机制运作上,要合理界定税费收交主体与额度,制定可行的征收办法.由于粮食主产区在补偿博奕中的弱势地位.要强化基于市场途径的产销区补偿中政府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48.
区域协调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协调与利益补偿是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带来的耕地面积减少、区域间耕地保护压力与机会成本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责任与义务不对等等方面阐述了耕地保护区域协调的客观性与必要性,提出了耕地保护利益补偿区域协调的基本思路,并从补偿/受偿区域确定、补偿途径选择、补偿标准测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对区域间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运作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区域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各区域的实际情况也具备了进行协作的基础,同时需要在制度层面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区域协调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849.
基于CVM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的总价值认识不足,我国又未能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从而导致耕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的比较效益差别。因而,给予耕地保护者一定的经济补偿是促进耕地保护的一个必要选择。补偿标准的确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核心所在,耕地资源价值是确定补偿标准的基础。通过对耕地资源价值构成的综合分析,认为耕地资源总价值应包括市场价值与非市场价值。通过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内涵与实质的揭示,指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范围只应包括具有正外部性的非市场价值,即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测算出的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才能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计算模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并以河南省汝州市为研究案例,运用CVM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850.
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产出效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11个省1990~2004年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产出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出各省历年来的耕地产出效率值。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经营仍以人力与物质成本的投入为主。与机械化生产相比,化肥等化学和人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更能与小规模农户经营的体制相适应;我国耕地产出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省际间耕地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且其差距有着缩小的趋势;近15年来,我国耕地产出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却在下降。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高产需要依靠大量物质投入来维持,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继续增加物质上的投入对耕地产出效率的提高意义不大。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依靠生物技术的进步,即作物品种的改良来提高耕地的产出,是提高我国耕地产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