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4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篇 |
环保管理 | 119篇 |
综合类 | 313篇 |
基础理论 | 52篇 |
污染及防治 | 5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217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耕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以20个镇(街道)为评价单元,建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四级评价标准对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可包括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持续状况4个准则层;②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是以资金的大量投入为重要表征的,因而其重要程度最高,而粮食稳定性指数在气候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南方,其重要性最低;③慈溪市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多数小城镇耕地利用处于II 级较集约和III 级基本集约水平;④采用的两种评价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而言,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较传统的通过确定权重进行评价的方法是更加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12.
河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分析和评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年、2002年、2005年和2008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0年间,河南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耕地利用总体效益有所增加,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由北高南低转为东高西低。②就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看,10年间,耕地利用效益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强烈影响,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由化肥施用量逐渐转变为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作物播种面积、挖掘耕地利用潜力和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有效途径;农机动力的投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农业投资比重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土地耕作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在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提高的途径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13.
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特性分析: 基于PLFA和MicroRespTM方法 总被引:4,自引:12,他引:4
研究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维持土壤稳定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桃源县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MicroRespTM方法,研究了稻田、水旱轮作地和旱地这3种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特征及活性.PLFA结果表明,细菌、真菌及总PLFA量均表现为稻田>水旱轮作地>旱地,细菌PLFA/真菌PLFA比值则表现为水旱轮作>旱地>稻田.革氏阳性菌(G+)PLFA/革氏阴性菌(G-)PLFA为稻田显著高于水旱轮作地和旱地,但水旱轮作与旱地土壤的差异不显著.PLFA主成分分析和特征磷脂脂肪酸的平均摩尔分数表明,稻田中真菌及G-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水旱轮作地和旱地,而水旱轮作地中G+的相对含量高于旱地和稻田,3种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土壤PLFA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CEC)无显著相关性.MicroRespTM结果表明,3种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平均利用效率为稻田最高,其次是水旱轮作地,旱地最低.其结果也显示大部分碳源提高了微生物呼吸作用,但不同碳源的利用效率不相同.因此,耕地利用方式的不同明显导致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714.
彭珂珊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7,(1)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解决12.1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合理的保护利用现在的耕地资源。针对我国人口年增1600万,耕地减少600万亩,人需粮食逐年增长的实际,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当之对策,保持2000年实行5000亿kg粮食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715.
716.
717.
本文将土地详查资料和统计资料中耕地资源的数据作了对照 ,并将耕地的变化与经济 (GDP)增长联系起来研究。结果表明 ,实际的耕地数比原有的统计数要多 ;实际减少的耕地却远远大于统计数 ;耕地减少率与GDP增长率有同步消涨的关系。可以认为 ,广东省经济主要还是资源消耗型的 ,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耕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18.
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概况及其承载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全国农业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一系列限制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逐步暴露出来。如何充分发挥该区的经济地理优势,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是该区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三角洲地区的耕地资源和土地承载力方面的问题,以期为该区农村经济的再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19.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