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8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467篇
安全科学   1264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580篇
综合类   2217篇
基础理论   249篇
污染及防治   140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372篇
灾害及防治   184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作为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健康发展和顺利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我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安责险服务中心的推广模式。从参与主体、运作方式及保障体系3个方面对服务中心进行简单介绍,以期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成效,基于公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山东、河南两省8家公交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状况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影响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研究了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且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探讨当下公共安全热点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刊采访了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袁狄平教授。  相似文献   
996.
"双控"机制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为"双重预防机制"。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提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要求各地区、各有关单位按照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源头管控"原则,迅速贯彻、积极行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决瓦斯浓度预测使用的单一数据在预测中影响还不够深入的问题,提出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多源数据融合瓦斯浓度预测模型。模型将上隅角瓦斯浓度、采煤机速度、工作面吨煤瓦斯涌出量等不同数据融合作为输入层参数,使用Adam优化算法更新LSTM网络层参数,利用Attention机制突出关键影响瓦斯浓度的因素,开展多源数据融合的瓦斯浓度预测,结合某矿1008工作面的实际数据,分析不同数据在瓦斯浓度预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变量下的Attention-aLSTM预测效果相比LSTM提升14.2%;多源数据融合下的Attention-aLSTM相比自身提升了5%。  相似文献   
998.
秸秆生物炭吸附对乙酰氨基酚的机制及其位能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中用量最大的一类,对乙酰氨基酚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其去除机制开展研究.基于我国农业秸秆资源高值转化的需求,通过热解制备秸秆生物炭吸附净化水中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秸秆生物炭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吸附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选用4种秸秆(稻秆、麦秆、玉米秆和大豆秆)作为原料,通过热裂解在400℃和500℃制备生物炭,进行序批吸附实验,同时研究腐殖酸和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Freundlich模型和位置能量分布模型可知,500℃生物炭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吸附量显著高于400℃生物炭(吸附系数KF高出1.16~2.53倍),且具有较多的高能吸附位点.高温热解生物炭的主要吸附机制为孔道吸附和π-π作用;低温热解生物炭的主要吸附机制为表面氢键作用.腐殖酸对对乙酰氨基酚在生物炭上的去除具有协同效应,这归因于所选腐殖酸具有一定芳香性,可促进与对乙酰氨基酚的相互作用.pH升高抑制生物炭吸附主要归因于对乙酰氨基酚团聚.吸附机制研究表明,可通过提高热解温度促进对乙酰氨基酚在秸秆生物炭上的孔道吸附和π-π作用;腐殖酸和pH影响研究表明,秸秆生物炭与对乙酰氨基酚的相互作用不受腐殖酸影响,在低pH环境下也具有良好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99.
从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现状出发,剖析了我国应急救援存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志愿者普遍缺乏系统培训及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主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专业优势,提出了建立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参与地震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以填补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性志愿救援队伍的空白,完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社会参与体系,推动中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遥感主成分分析(PCA),论文提出一种快速、准确及经济地识别填海造地时空分布的新方法。并以厦门市港湾地区为例,将1993与1996年,1996与1998年,1998与2001年,2001与2003年、2003与2006年共6期遥感影像融合后经PCA分析得出5个时间段内填海造地的空间分布信息,并结合相应阶段的城市发展战略进行分析。选取工业总产值、人口、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统计数据作为填海造地行为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政策导向、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等是厦门港湾地区填海造地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提出基于驱动机制和未来情景分析的港湾地区填海造地优化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