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3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357篇
安全科学   379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1936篇
基础理论   1054篇
污染及防治   256篇
评价与监测   129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纳米二氧化钛(n Ti O2)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潜在的环境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探讨n Ti O2与环境中现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按照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研究了n Ti O2与双酚A(BPA,一种常见的环境类雌激素)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n Ti O2与BPA对S.obliquus生长的72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8.7 mg·L-1与1.81 mg·L-1。而n Ti O2与BPA共存时,在不同毒性比(4:1,3:1,2:1,1:1,1:2和1:3)下,其联合毒性作用(以BPA计)的72 h EC50值分别为2.198,1.58,1.153,0.428,0.306和0.189 mg·L-1。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随着两者毒性比的变化,由拮抗作用转变为相加作用,继而转变为协同作用。这表明,n Ti O2进入环境后与现有污染物的毒性比(浓度比)可能是其联合毒性作用模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2.
二噁英类化合物具有高毒性,来源多样且分布广泛,是持久性有机物的典型代表,二噁英类污染物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一些二噁英类同系物具有代谢稳定性,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芳香烃受体介导,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噁英类毒性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下,综述了近些年在二噁英类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代谢途径的新认识,评价比较了主要二噁英类高通量生物检测方法,以期为该类污染物的环境污染物筛查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系统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但相对略低的脱硫效率限制了其在新排放标准下的应用。本文通过综述表明,通过优化增湿水的存在形式极分配方式、增加添加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半干法烟气脱硫效率,而且通过与氧化剂配合,还能实现半干法烟气污染物的联合脱除。本文可为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在新环保标准下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生物转化与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在环境和人体中广泛分布,是全氟化合物污染的重要间接来源.由于这些前体物质可以转化为具有生物富集性、多器官毒性,并且半衰期更长的全氟磺酸(PFSAs)和全氟烷酸(PFCAs),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一些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自身或者代谢中间体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毒性,如类激素作用、蛋白偶联、细胞毒性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人群暴露的潜在健康危害.本篇综述针对于全氟烷酸和全氟磺酸类的前体物质,总结了该类化合物在环境分布、生物转化和相关毒性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95.
《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入选"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日前由清华大学所属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设立的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报告发布,经全面统计我国出版的6400多种人文社科和科技期刊的国际被引频次,350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期刊和120种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分别入选。此次报告在文献统计上采取了许多有意义的创新和改进,制定文献计量标准、引进定性分析、剔除学术不端文献和虚假引用  相似文献   
996.
固体废物中VOCs浸出毒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零顶空提取器以纯水为提取剂获得固体废物浸出液,再以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浸出液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固体废物样品中加标,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浸出效率均低于5%,其他VOCs的浸出效率在15.2% ~ 23.9%之间.在固体废物浸出液中加标,测得13种VOCs的回收率在63.3% ~ 90.0%之间,方法检出限(不包括浸提过程)在2×10-6~1×10-5 mg/L之间.对某塑料加工厂固废样品进行分析,部分VOCs有检出,但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规定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97.
A large quantity of toxic chemical pollutants possibly remains in reclaimed water due to the limited removal efficiency in traditional reclamation processes. It is not enough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reclaimed water using conventional water quality criteria.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toxicity test is necessary to vividly depict the safety of reclaimed water for reuse. A toxicity test battery consisting of lethality, genotoxicity and 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 was designed to screen the multiple biological effects of residual toxic chemicals in reclaimed water. The toxicity results of reclaimed water were converted into the equival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ve reference substances(EQC). Simultaneously, the predicted no-effect concentration(PNEC) of each positive reference substance was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 of toxicity data. An index "toxicity score" was proposed and valued as 1, 2, 3, or 4 depending on the ratio of the corresponding EQC to PNEC. For vividly ranking the safety of reclaimed water,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index "toxicity rank" was proposed, which was classified into A, B, C, or D rank with A being the safest.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evaluating reclaimed water samples in case studies.  相似文献   
998.
通过配制不同浓度(0、60、120、180、240、300 mg/L)纳米氧化硅(nSiO2)悬浊液,对3种绿藻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进行连续胁迫10 d的毒性试验,测定nSiO2对3种绿藻蛋白质、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1)nSiO2胁迫对3种绿藻的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在同一时间段内具有剂量效应;(2)nSiO2胁迫对3种绿藻的毒性效应表现在蛋白质减少,MDA升高,抗氧化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9.
采用藻类生长抑制实验测定了苯酚、2,4-二氯酚与6种苯胺衍生物对斜生栅列藻的单一毒性和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得到化合物单独存在时的半抑制浓度EC50和共存时的半抑制浓度EC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混合毒性指数法和相似性参数法进行联合毒性评价,结果表明:苯酚+2,4-二氯胺、苯酚+二苯胺及苯酚+苯胺等毒性混合时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而其它二元混合物采用不同方法评价联合毒性结果有差异。当苯酚与苯胺按照不同毒性配比混合时(1︰4,4︰1,1︰1,2︰1),表现为协同作用。以辛醇/水分配系数法为结构描述符,分别建立了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苯酚、2,4-二氯酚与苯胺类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的毒性主要与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分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可靠性鉴定试验受试样品的软硬件联合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一种可靠性鉴定试验中受试样品的软硬件联合测试方法,首先总结了软硬件联合测试的目的、对象、实施时机及传统测试需要的改进之处和可借鉴之处,进一步研究了软硬件联合测试与传统可靠性试验的关系。然后在考查软件与硬件测试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层结构立体测试运行剖面的方法,即利用子剖面与环境剖面的对应关系建立软件测试与硬件测试的联系,将两种测试统一在同一时间轴上,得出了软硬件联合测试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