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安全科学   220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496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探究重金属单独及联合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繁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96孔板液相暴露试验,以环境相关浓度(0.1~50.0 μg/L)的Cd、Hg、Pb暴露同步化处理秀丽隐杆线虫,24 h后统计其怀卵数及阴门畸形率,以及连续记录72 h内子一代秀丽隐杆线虫的个体数,最后利用2×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阐明重金属的两两联合作用模式.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d、Hg、Pb单独及联合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繁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ρ(Cd)为50.0 μg/L、ρ(Hg)为10.0 μg/L、ρ(Pb)为50.0 μg/L暴露组秀丽隐杆线虫子一代数量分别降低了43.5%、33.8%、51.0%;Cd-Hg暴露组〔当ρ(Cd)、ρ(Hg)分别为50.0、10.0 μg/L时〕、Hg-Pb暴露组〔当ρ(Hg)、ρ(Pb)分别为10.0、50.0 μg/L时〕、Cd-Pb暴露组〔当ρ(Cd)、ρ(Pb)分别为50.0、50.0 μg/L时〕秀丽隐杆线虫子一代个体数分别降低了44.7%、61.0%、53.3%. 进一步研究发现,Cd、Hg、Pb单独及联合暴露会引起秀丽隐杆线虫子宫内受精卵数量降低以及产卵器阴门结构畸形率升高. 2×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发现,Cd、Hg、Pb两两联合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繁殖表现为没有交互作用或者交互方式为拮抗. 研究显示,秀丽隐杆线虫子宫内怀卵数的降低是其子一代数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而阴门结构的损伤可能使产卵行为受损,从而进一步加剧重金属对秀丽隐杆线虫繁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加氢脱酸处理联合装置由30×104t/a加氢脱酸装置和8.5×104t/a加氢处理装置组成。30×104t/a加氢脱酸装置于1993年3月投产,8.5×104t/a加  相似文献   
133.
温度、氨对鲢、鳙、草、鲤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制定热排放标准的需要,用动态实验和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热冲击与氨对鲢、鳙、草、鲤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效应。结果表明:选择温度与起始致死温度(TL50)值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鳙鱼对热冲击的反应较敏感。氨对鲢、鳙、鲤鱼的急性毒性(96h)LC50值分别为0.38、0.30、0.66mgNH3/L(非离解氨)。水温升高5℃,鲤鱼的(96h)LC50。值从0.66mgNH3/L下降到0.44mgNH3/L,热冲击明显提高了氨对鲤鱼的毒性。氨对鲤鱼的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鳃、肝组织出现了病理改变。以上室内实验结果可作为评价监测热污染水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4.
饮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饮水致突变物的主要成因研究了减少饮水致突变活性的措施。结果表明:进厂源水生物膜预处理,可使致突变前体物,如藻、腐殖酸、总有机碳等含量分别减少68.2%、23.9%、37.2%,使水厂加氯量减少50%,最终使所制饮水的致突变件减少30%。改革加氯消毒方法可使饮水致突变活性降低,不同消毒剂所致致突变活性顺序为Cl2>ClO2Cl2+ClO2>源水,Cl2+ClO2等量联合消毒优于单一加氯消毒法,既可提高所试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一至数倍;又可使饮水中CHCl3,减少91.5%-96.5%,致突变活性减少27.6%。  相似文献   
135.
抗生素在地下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其对硝酸盐降解的反硝化作用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多种不同功能的抗生素联合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甘度反硝化细菌进行单一及联合药敏试验,探究了反硝化菌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及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效果,对确定联合作用的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微量肉汤稀释法与纸片扩散法测得反硝化细菌对单一抗生素的敏感性具有一致性,敏感性大小主要与抗生素的种类有关.在抗生素联合作用的试验中,纸片扩散法抑菌图形报告存在结果依赖于两圆盘之间的距离的问题,而微量肉汤稀释法存在结果解释方法及部分抑菌指数(FIC)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以棋盘法的实验结果为基础,通过比较单一与复合抗生素各孔中微生物差异确定抗生素作用关系,优化了微量肉汤稀释法.此外,进一步提出了微生物量测定法,解决了抗生素浓度设定的局限性问题.新方法通过拟合微生物生长曲线,可以更直观、更准确地解释复合抗生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抗生素对水土环境中反硝化作用影响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单一污染物的毒性研究无法准确评估真实环境中多污染物共存的生态与健康风险,因此大量研究开始关注混合物联合毒性这一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性的课题.本文围绕当前毒理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重金属、纳米材料,综述了重金属混合物、纳米颗粒混合物、以及两者混合物的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包括基于重金属间无相互作用或相互作用可忽略的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addition,CA)模型、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IA)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基于生物生理过程的生物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BLM)、毒代-毒效动力学模型(toxicokinetictoxicodynamic,TK-TD)、动态能量平衡(dynamic energy budget,DEB)理论,基于颗粒物结构性质的定量纳米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 nano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QNAR,或nano-QSAR)模型等,介绍了各类模型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和应用情况.最后对重金属-纳米颗粒联合毒性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7.
为实现粉煤灰和多源有机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以厨余垃圾、鸡粪和锯末(15:5:2)混合原料为底物,添加底物总湿重的5 %和10 %的粉煤灰作为处理组(5 % FA和10 % FA),并以不添加粉煤灰作为对照处理(CK),通过测定联合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养分元素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探究不同粉煤灰添加量对联合堆肥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添加5 %和10 %粉煤灰可以显著提高联合堆肥的最高温度(56.6 ℃和56.9 ℃)并延长高温期持续时间(9 d),相较于对照处理,堆体总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4.09 %和13.55 %.在整个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各处理的细菌多样性均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在堆肥前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主要的优势门类,相对丰度在35.26 %~39.40 %之间.进入堆肥高温期,添加5 %和10 %粉煤灰处理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2.46 %和67.72 %.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放线菌属(Thermobifida)是5 %和10 %粉煤灰添加量处理高温期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33.41 %和62.89 %(芽孢杆菌属)、33.06 %和12.23 %(放线菌属).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不同理化指标对细菌群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以及pH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添加粉煤灰促进了城市多源有机废弃物联合好氧堆肥的无害化和腐熟化,优化了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8.
污水处理厂传统的二级生化处理对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等新兴污染物的去除率较低, PPCPs随出水排放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风险,并会经过生物富集最终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深度净化以削减其风险.本文综述了常见PPCPs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阐述了高级氧化工艺(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生物活性炭工艺(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BAC)以及高级氧化联合生物活性炭工艺(AOPs-BAC)深度净化PPCPs的净化原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AOPs-BAC工艺对污水中PPCPs的深度净化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AOPs-BAC工艺对污水中PPCPs的风险削减能力,为污水中PPCPs深度净化工艺的研发及PPCPs的生态风险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在江苏响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事故防范措施要求:“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部门要建立监管协作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密切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及时、充分、有效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0.
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技术具有停留时间短、能耗低、减量显著等优势。研究利用自主研制的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反应系统考察了脱水污泥:树皮分别为5:3,7:3和9:3时,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含水率随反应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当脱水污泥:树皮的比例为7:3时,污泥温度迅速升高,在48 h达到3组辅料配比最大值59℃,而后迅速降低,经过168 h处理后含水率从78.6%降低到60.9%,获得水分去除率的最大值57.6%。向脱水污泥中添加适量树皮,能提高其生物-物理联合干燥过程中污泥温度,增强水分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