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2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538篇
安全科学   276篇
废物处理   167篇
环保管理   193篇
综合类   1534篇
基础理论   294篇
污染及防治   271篇
评价与监测   123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在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化反应体系中投加粉煤灰,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粉煤灰(简称改性粉煤灰),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和粉煤灰配比、改性温度对改性粉煤灰脱色性能的影响。用改性粉煤灰对模拟印染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进行了混凝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当未调节pH、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为3mL、反应时间为5min左右时,200mL模拟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均达到85%左右;调节pH为10时,同等条件下,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大于95%,比原粉煤灰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72.
聚羟基烷酸(PHA)是微生物在不平衡营养条件下贮存的一种胞内聚合物,限磷和限氮两种方式均有助于活性污泥中的混合菌群合成PHA,研究考察了两种不同方式下活性污泥合成PHA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C:N为125时,活性污泥中PHA的合成量达到细胞干重的59%;当c:P为750时,活性污泥积累的最大PHA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7%,说明限氮和限磷两种方式对活性污泥合成PHA均有很大影响,且限氮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873.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废水除磷技术之一。微生物的研究对于提高EBPR系统的除磷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EBPR系统中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种群分析及其代谢机制、聚磷菌与聚糖菌之间竞争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相关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74.
曲波  刘俊新 《环境工程学报》2008,2(12):1585-1588
聚-β-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和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许多情况下可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以活性污泥微生物作为PHB合成菌,研究了动态底物投加方式下,溶解氧对污泥贮存PHB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HB的贮存过程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氧的提供。溶解氧浓度的提高明显加快了底物乙酸的吸收,进而导致更大比例的乙酸被活性污泥贮存为PHB。试验中,溶解氧浓度由饱和浓度的10%提高到70%,PHB的产率由0.36 C mmol/C mmol 提高到0.56 C mmol/C mmol,PHB的胞内含量也由26%提高到37%。试验证明溶解氧是控制活性污泥合成PHB工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5.
刘红  余薇  刘娟  徐文婷 《环境工程学报》2008,2(8):1040-1043
用氧化-絮凝耦合法处理酸性大红GR废水,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聚硅硫酸铁为絮凝剂,脱色率达到94.9%,COD去除率达到55.2%.通过用倒置式生物显微镜观察絮体,对反应机理进行推测.对高锰酸钾与酸性大红之间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和氧化-絮凝耦合处理的絮体进行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扫描分析,探讨了氧化-絮凝耦合的反应历程和机理:酸性大红被高锰酸钾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而脱色,还原产物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胶体吸附小分子有机物,并被聚硅硫酸铁卷裹成紧密絮体,氧化与絮凝之间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去除了色度和COD.  相似文献   
876.
聚丙烯酰胺在土壤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盐碱土上的吸附行为,考查了不同液固比、吸附时间对土壤吸附量的影响,得出了PAM在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AM在土壤上有很强的吸附亲合力,在盐碱土、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盐碱土饱和吸附量比黄土饱和吸附量大.  相似文献   
877.
研究了野生和转小鼠金属硫蛋白-I(mMT-I)基因聚球藻7002对Pb、Hg、Cd、Mg、Ni、Cu、Co、Zn和As 9种重金属元素的耐受性,以及重金属对藻细胞生长的半抑制浓度(IC50),并与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转基因藻的工业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转mMT-I基因聚球藻7002每单位OD750最高可耐受4~5 mmol/L的Pb2 、0.4~0.6 mmol/L的Cd2 和0.8~1.2mmol/L的Hg2 ,耐受性系数分别为1712.4~2140.5、92.9~139.4、331.6~497.3 mg/g;相比野生聚球藻7002,它对Pb2 、Cd2 的耐受性提高了4~5倍,对Hg2 的耐受性提高了100倍左右.野生聚球藻7002的重金属耐受性系数(mg/g)大小依次为:As(Ⅲ)>Pb2 >Mg2 >Zn2 >Cu2 >Ni2 >Cd2 >Co2 >Hg2 ,而转mMT-I基因聚球藻7002的重金属耐受性系数(mg/g)大小依次为:As(Ⅲ)>Mg2 >Pb2 >Hg2 >Zn2 >Cu2 >Cd2 >Ni2 >Co2 .转mMT-I基因聚球藻7002在重金属溶液中生长的IC50明显大于野生聚球藻7002和其他藻,其对Pb2 、Cd2 和Hg2 的IC50分别为96.60(72 h)、3.94(72h)、7.57(96 h)mg/L.  相似文献   
878.
装有鲍尔环填料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具有很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SBBR具备了生成和保存内碳源以及产生缺氧区的良好条件;当硝化结束后,应立即停止曝气,可以降低出水TN并实现节能.分析了生物膜内各种基质、DO、聚β-羟基丁酸(PHB)的变化曲线.描述了生物膜内发生SND的过程和机制,并提出了SBBR中达到良好SND效果的曝气时间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879.
改性铁锰结核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氟地下水分布广泛,经济、高效的饮用水除氟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而海底铁锰结核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潜在的除氟材料.本文利用不同剂量的改性剂三氯化铁溶液对铁锰结核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当改性剂剂量大于0.5 mmol/g后,吸附剂的除氟效率达到最大且较稳定,约为91%,因此,确定改性剂的最佳剂量为0.5 mmol/g.研究了吸附反应时间、氟离子初始浓度、PH值对改性吸附剂除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材料的除氟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吸附荆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溶液中氟离子是通过单层模式吸附到改性材料表面的.改性材料在pH值3.5~6时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定性.三氯化铁改性的铁锰结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880.
矿岩可崩性的可拓聚类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可拓工程方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以矿岩的可崩性等级和影响因子构造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应用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了可拓聚类预测的简单物元模型.通过与RQD法,RMR法,MRMR法以及Q系统分级法的矿岩可崩性分级评价结果相比较,可拓聚类预测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可拓聚类预测结果具有不仅反映事物从属级别的绝对性,而且还能反映其相对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