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4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538篇
安全科学   271篇
废物处理   165篇
环保管理   191篇
综合类   1536篇
基础理论   294篇
污染及防治   271篇
评价与监测   123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石化乙烯工业废水中关键毒性物质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旦宇  荣宏伟 《环境工程》2012,30(4):101-104
借鉴美国环保署制定的毒性物质鉴别评价技术(TIE),直接从企业生产的工艺出发,结合废水的主要水质指标对某石化厂乙烯工业废水进行毒性鉴别试验,发现废水中的苯和硫化物对大型蚤具有明显的致死性,其中苯是废水中的关键毒物。所取废水对测试生物大型蚤的24 h-LC50均值为53.68%,其中主要致毒物质苯的含量大约30 mg/L。  相似文献   
942.
为研究七氟丙烷对油气爆炸的抑制作用,研制了主动式油气爆炸抑制装置,搭建 了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进行了油气爆炸抑制实验,并与无抑爆介质条 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爆炸超压值、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强度等特性参数变化情况。实 验结果表明:当以3、4和5 kg七氟丙烷作为抑爆介质时,最大超压值分别下降34.05%、 50.78%和55.87%,平均火焰传播速度分别下降72.15%、79.87%和89.23%,火焰持续时间 明显缩短,火焰强度减弱;随着七氟丙烷质量的增加,抑爆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943.
为实现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的优化运行,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厌氧(180min)/好氧运行的SBR反应器,并通过联合调控好氧段溶解氧(DO)浓度(0.3~1.0mg/L)和好氧时间(150~240min),考察了该系统脱氮除磷特性.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系统优化过程中各功能菌群的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好氧段DO浓度由约1.0mg/L逐渐降至0.3mg/L,且好氧时间由150min逐渐延长至240min后,出水PO43--P浓度稳定在0.4mg/L左右,但出水TN浓度由14.3mg/L降至8.7mg/L,TN去除率由75%提高至84%.此外,随着好氧段DO浓度的降低,SNED现象愈加明显,SNED率由34.7%逐渐升高至63.8%.SNED的加强,降低了出水NO3--N浓度,并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性能和厌氧段的内碳源储存量.FISH结果表明:经127d的优化运行,系统内PAOs,GAOs和AOB(氨氧化菌)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全菌的29%±3%,20%±3%和13%±3%),其保证了系统除磷、硝化和反硝化脱氮性能;但NOB(亚硝酸盐氧化菌)含量减少了50%,为系统内实现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44.
聚β羟基烷酸酯(PHA)是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颗粒污泥胞内重要碳源和能源,其快速测定对强化生物除磷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法(SG)-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对污泥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通过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iPLS、siPLS、biPLS)建立污泥样品近红外光谱与PHA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SG-MSC预处理减弱噪声和背景等表面因素对光谱的影响,采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将全光谱等分为30个子区间, 联合子区间[13 21 24 29]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其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2018和0.3120,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25和0.9391,该光谱区段与PHA分子结构中C-H的伸缩变形、弯曲振动和C=O的伸缩振动密切相关. 改进偏最小二乘有效地优化光谱建模区域,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实现污泥胞内PHA含量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45.
<正>2014年4月16日美国环保署(EPA)撤销了其在2月份基于快速直接最终法规制定程序颁布的35项重要新用途规则中的4项。这4项重要新用途规则涵盖下列物质:MDI改性聚亚烷基乙二醇;丙烯酸酯聚合物与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1,3-苯二甲酸与1,4-苯二甲酸、1,4-二甲基1,4-苯二甲酸酯、2,2-二甲基-1,3-丙二醇、十二烷二酸、1,2-乙二醇、己二酸、1,6-己二醇、烷二醇酯的聚合物;芳香族异氰酸酯;以及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聚丙二醇和二醇类物质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946.
The homogeneous risk characteristics within a sub-area and the heterogeneous from one sub-area to another are unclear using existing environmental risk zoning methods. This study presents a new zoning method by determining and categorizing the risk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 k-means clustering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he study constructs indices and develops index quantification model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zoning by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risk occurrence. We calculate the source risk index, air risk field index, water risk field index, and target vulnerability of the study area with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using a 100 m - 100 m mesh grid as the basic zoning unit, and then use k-means clustering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risk in the area. We obtain the optimal clustering number with the largest average silhouette coefficient by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silhouette coefficients of clustering at different k-values. The clustering result with the optimal clustering number is then used for the environmental risk zoning, and the zoning result is mapped using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five sub-areas. The common environmental risk characteristics within the same sub-area,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b- areas, are presented. The zoning is helpful in risk management and is convenient for decision makers to distribute limited resources to different sub-areas in the design of risk reducing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947.
(R)-3,5-双三氟甲基-1-苯乙醇是合成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阿瑞匹坦的关键手性醇中间体.通过筛选得到一株氧化微杆菌C3(Microbacterium oxydans C3),其能不对称还原底物3,5-双三氟甲基苯乙酮为(R)-3,5-双三氟甲基-1-苯乙醇.在底物浓度为5 g/L时,生物转化反应40 h,能达到>99%的ee值和95%的底物转化率.底物浓度提高到50 g/L时,生物转化的ee值依然保持99%,并能达到56%的底物转化率.利用该氧化微杆菌C3对其他含氟苯乙酮衍生物进行生物转化反应,同样得到了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底物转化率.  相似文献   
948.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膨润土对靛蓝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杰  赵新正  曾沛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1001-1006
采用C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膨润土作为吸附材料,对靛蓝进行吸附研究,考察膨润土投加量、溶液的pH、反应温度、吸附时间及溶液初始ρ(靛蓝)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膨润土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CPAM改性膨润土对靛蓝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迅速增加,最佳投加量为3g/L,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为40min. 当溶液pH为4.0~10.0时,CPAM改性膨润土均能保持较大吸附量,并且pH的变化对吸附量影响较小;当溶液pH大于10.0时,吸附量明显降低. CPAM改性膨润土对靛蓝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回归系数均达0.99以上;pH为6.0时,最大吸附量为5287.0mg/g,是未改性膨润土吸附量的21.4倍,吸附性能比未改性膨润土有显著提高. 通过比表面积的测定及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CPAM与钠基膨润土土层中的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CPAM改性膨润土疏水性增强,层间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外比表面积增大,对有机染料的吸附作用增加,说明改性后的膨润土在结构和性能上明显优于未改性膨润土.   相似文献   
949.
微生物固定化降解含聚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鸿  宋华  刘江红  张广洲  芦艳 《环境化学》2013,32(3):419-424
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降解含聚废水.将混合菌固定化制得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加入到含聚废水处理工艺的生化池单元中,进行含聚废水处理的模拟实验.通过曝气和添加营养物质的方式对含聚废水进行可生化性调整,以提高废水的生化比,使其达到可以生化处理的水平.实验流程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微生物固定化静态处理含聚污水3 d后,出水的PAM含量为82.2 mg.L-1,降解率可达83.6%;微生物固定化动态处理含聚废水3 d后,出水的水质指标趋于稳定,PAM含量为104 mg.L-1,降解率为79.2%;原油含量为8.5 mg.L-1,去除率为98.8%;CODCr含量为119 mg.L-1,去除率为85.5%.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的二级排放标准.利用紫外光谱分析PAM在微生物降解前后的光谱变化,结果表明经微生物降解后的PAM结构中的羟基和酰胺基已被降解.  相似文献   
950.
常熟氟化学工业园水环境和生物样品中全氟化合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Oasis-WAX-SPE柱富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离子源串联质谱(HPLC/negative ESI/MS/MS)对常熟氟化学工业园区地表河水样品和水生动物样品(乙腈萃取物)中的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进行了测定,分别检测出8种和14种PFASs.园区河水中总PFASs浓度范围为91.0—9374.9 ng.L-1,为国内已有报道中最高;PFOA和PFPrA是河水样品中含量最高的两种PFASs,且在不同水样中均可占到总PFASs的73%以上,未检出PFOS;生物样品中总PFASs浓度范围为12.93—394.77 ng.g-1ww(湿重),PFOA、PFOS和PFPrA为主要PFASs;与园区所在城市的鱼类等样品相比较,采自氟化学工业园区的鱼类体内富集了更多的PFAS.研究结果表明,常熟氟化学工业园区地表水环境PFOA和PFPrA污染较重,为目前国内最高水平;在园区河水和生物体内检测出高浓度的PFPrA,说明氟化学工业园区内部分工厂可能已使用短链氟化物替代PFOA和PFOS,在今后的研究中对PFPrA等短链全氟化合物的监测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